试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2016-08-13张司南
张司南
[摘 要] 所谓教育,早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便有论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通过定义教育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教育的目的。寥寥数语已经概括了教育的本质,直到如今仍然适用。但是任何一种概念,都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去芜存菁,对原有学说进行修改。从教育对象的困惑出发,分析教育手段的改革方向,探讨信息化时代教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22-01
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诸多习惯,让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多数行业都因此获利的时候,高校教师作为获取信息的一方虽然同样受益,但面对着使用网络聊天上网的学生,却只能露出一抹苦涩的微笑,伴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这种低头族的存在越来越普遍。拿回课堂的主导地位,是教师在教学时应尽的责任。
一、教育对象的困惑: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障碍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持续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物质资源的丰盈让他们不用经历捉襟见肘的艰难时光;这也是糟糕的年代,各种思想的多元化甚至是彼此悖离的观念并存,充斥于网络和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案例。伴随着社会媒体的炒作发酵,无可避免地促成一些学生伦理观的混乱。
(一)价值观的驳杂
网络的普及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足不出户,便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天下事,并用这些信息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然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却大打折扣,真实与虚妄共舞,真相与谎言并存。不同的信息发布者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标题起得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却将真相隐在遥远的彼岸。当前网络和生活中的许多案例,打破中国传统的亲昵温情和私密内敛的相处方式。当原本视为隐私的细节被揭露展示,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已出现。因为信息的混乱,无可避免地促成一些学生伦理观的混乱。
(二)诱惑无处不在
当我们感慨“90后”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而不知道珍惜的时候,很多“90后”却也是叫苦连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大幅提高,教学的强劲对手也已经出现,小说、漫画、游戏,凭借着新鲜有趣的剧情、轻松舒适的使用方式,轻松地就获得了“90后”的喜愛。按部就班的教学,已经在现实中遭受太多的冷遇。教学环境的改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只有我们改革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平台,才能促使教学更好地展开。
二、教学手段的革命: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既然我们的教学对象在享有科技现代化提供的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困惑。那么作为教师,自然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从语言文字到综合多媒体的时代转变
可以说,一直到“80后”的大学时代,很多人都是习惯了单纯的黑板教学,教师的板书是课堂上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阵地,文字摘要更是板书中的王者。好处是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然而缺点是黑板所能承载的内容有限,且表现形式相对来说过于单一。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传统的板书形式无法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学习的需要。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结合起来,更加直观、立体,标志着从平面走向立体,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更丰富的信息。
(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
网络教育最开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时间或是地点的缺乏,只能利用网络的形式来补齐。然而发展到如今,却有了新的用武之地。MOOC和微课等的相继出现,以及新开发的教育平台的不断完善,不止是为了教学形式的颠覆,也不只是简单的重难点学习,更是从方法论上的突破,它标志着一种自由。它的發展趋势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选择学习的课程,从任意一个章节开始,根据学习结果,反复自由地选择学习次数,某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工科专业甚至还能在线模拟实验。
三、教育过程的思考:信息化时代的备注选项
网络上的内容,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兼容并蓄,但坚决反对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要冷静地看待各色观点,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去扬弃和继承网络资源。
(一)引导学生吸收信息
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注意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减少对重复过时的、无意义的话题的继承,从而有针对性地在相应问题上予以引导,主要可以体现在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设置的讨论题目,以及布置的课下作业上。
(二)减小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教育的形式丰富、内容充实,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过于重理念,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教师的面授和检验,学生往往无法深入理解,对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去结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打造出更合理的学习模式,将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