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个感悟的空间、
——浅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
2016-08-12于凯悦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于凯悦(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创一个感悟的空间、
——浅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
于凯悦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摘 要: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机会,看似与最终的考试无关,其实恰是教育工作者最负责的、最深刻的、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准备性活动。前置性作业是学生接受新知的最初感悟空间与机会,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使新知的重点呼之欲出,再加上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地点评纠正,数学教学也可以简单完成。
关键词:感悟;桥梁;比较;迁移
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不是思维,胜似思维的所谓“思维的感觉”。可以说,它是从感受事物到形成思维的第一个驿站。有了它,学习者就可以为他的第二步的后续思维找到方向和道路,就可以真正地做一道数学题,或自己真正解决其他别的什么问题。人之产生知识或智慧,那是在悟的土壤上绽放的大自然的花朵啊。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谆谆教导之下理解知识,还是给孩子一个感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在生本课堂之前置性作业中,怎样想办法让孩子去感悟,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旧知感悟新知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新知。
例1.在学分数乘法三的前置性作业中,我设计了
学生在课前收集了相关知识后,课堂上有的说单位“1”如果是1000米长的公路,它的是600米;有的说单位“1”如果是5个苹果,它的就是3个苹果……我再追问如果单位“1”是1个蛋糕、桶油呢?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些数量是单位“1”。
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再展示第二个环节例题时,学生讲得也是头头是道,一个原本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点,我只是出了两个题目考验了一下,基本通过。
二、比较感悟本质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2.在学习五下练习三的前置性作业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的练习:
比一比,想一想
通过对比练习,上课时发现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把得数进行了对比发现相同的两个数,乘除的结果相差很大,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发现了除以一个大于一的整数,商比这个数小,乘一个大于一的整数,积比这个数大,除以一个真分数,商比这个数大,乘一个真分数,积比这个数小。孩子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感悟,让他们自主地学,效果比我们在课堂上反复说明,题海中不断纠错来得更加有效。
三、实践操作中感悟真知
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3.在五下展开与折叠这一课的前置性作业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题:
1.找两个包装纸盒(最好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把它沿着棱剪开,可以看到怎样的一个展开图,说说展开图与原来的物体有什么联系。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
学生通过操作课堂上的反馈虽是五花八门,但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各种发现中,也可以归纳出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四、知识梳理中感悟知识网络
梳理知识的线索要凸显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脉络,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站在“以生为本”的高度,不再是将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的简单罗列,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重复,不再是题海的机械操练,不
再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拉回到同一条起跑线,
例4.五下复习整理一中,为了更好地给以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我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
算式 意义 计算方法 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备注29 ×4= 13 ×34 = 4÷29 = 14 ÷13=
一张表格,让学生在家查资料,找题目,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想考考班级里的同学。上课时发现,我担心除法的意义他们讲不出来,居然也有很多小组展示得头头是道,课后问他们,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查资料得到的,他们编的应用题也是形形色色,但数量关系清晰,他们自己也心中有底,在其他同学回答时,还不时提出质疑,俨然一位小老师的风范。
感悟是解决问题和形成观点策略的第一个念头、第一缕亮光。有了它,学习者就可以为他的第二步的后续思维找到方向和道路,就可以真正地做一道数学题,或自己真正解决其他别的什么问题。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就是给学生一条快速连接知识中心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翔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出版社,2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