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于极致 既成信仰
2016-08-11宫丽段锋
宫丽 段锋
摘要:依据学院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分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进行了学生事务改革,将相关事宜划分为三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社区生活模块。而在专业教育模块中大学生社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学生社团工作 思考
专业教育模块包含:专业培养和社团活动,主要是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进行多模式的专业培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学业学术学习,进而在专业领域中深入探索。借助开放选修课程和实习实践环节进行能力培养,为后续创业就业打基础。利用社团活动促进能力提升、协调关系培养,带动班风学风,创建良好的沟通与学习氛围。
一、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学业导师是实行学生事务改革后,对分院对接学生事物的工作人员的称呼。学业导师主管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奖励评优、学生事务等。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点都不可小视,在纷繁的工作中,寻找工作重点服务学生,促进学风学业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社团活动包括社团的建设和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第二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加深专业知识以及增强文体类的才能展示等活动;社会实践是以“寒暑期为主,平时为辅”的原则,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自行组织课题等活动;奖励评优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学院评优(根据下发的通知按照要求申报);学生事务涵盖班风、学风建设,学生干部培养,各类文化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学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以及沟通礼仪养成等等,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目前分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四个专业,30个班,1000余人,学生事务烦杂事多,事关学生成长,占用大量精力。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如何完成如此浩瀚的学生能力提高工程?我们思考之余,就聚焦在人这个主体上,有了人力才可以谈建设。同时还需要团队协作,发辉团队核心作用,来指导、带领社团工作稳步提升,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
大学生科技协会的前身是分院的学生会,这个团体在于促进电子信息类基础知识的普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通过实践训练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为科技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协会根据分院的学科专业设有四个俱乐部:电信、通信、网络和软件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弘扬科技文化,营造科创氛围,提高科学素养,造就创新人才”为服务宗旨,始终抓住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以支持教学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重点,借助校内与校外双平台、实行责任与制度双约束、采取培养与激励双举措的工作模式,为全校多个行政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组织大型的表彰、迎新、毕业典礼等活动近10起,策划并实施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借助信息工程学院产学合作的发展契机,利用企业平台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对未来专业行业的发展扩大视野,寻求创业、就业资源。
1.大学生科技协会现状
目前分为5个俱乐部,核心人员23人,共计113人,占分院总人数的15%。核心人员主要是大三、大二的同学,占协会总人数21%,干事主要集中在大一,占协会总人数79%。从人员结构上发现,第一,大二大三的人员较少,尤其是大三的同学,经分析和调研得知,大三的同学进行的是专业主干课学习和实践实训环节学习,主要在幕后工作,起到指点和传帮带的作用,在活动中基本上退居二线。第二,梯队储备不足,传帮带也要有对接的人员,大二的储备源明显不足。第三,大一的人员储备量大,综合能力有待整体提高。
2.大学生科技协会建设
由上述现状分析,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团队的建设规划。
首先,狠抓核心人员的自我成长。社团人员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学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辅助,核心人员在学期初制定自己的学期计划,明确学习、工作目标以及拓展计划。制定好学习规划后,相应生成工作绩效指标,在学期末中对应绩效指标考核给出一学期的综合评价。
其次,对已有的工作细则进行修订完善。对现有的考核条例进行修订,并配有相应的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值班职责、考核和奖惩细则。
再次,着手优化组织结构构建梯队。强化培训,每学期至少进行2-3次骨干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重点培养,经过推荐和个人能力展现,提拨补充到核心成员中。竞争上岗,毛遂自荐,能者上位。
人是工作的主体,团队建设到位了,才能实施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三、社团活动
上述提到过学业导师的工作事务繁杂,时间有限,事无巨细,精力有限。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何培养,都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风建设;培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理念,渗透到各项社团活动中。以点带面,抓典型,以大学生科技协会带动分院学风提升,借助多形式的社团活动,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1.活动类型多元化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策划了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如学科竞赛、专题报告、科技活动、组织文化、健康环保、活动倡议等系列。
2.活动目标明确
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近期目标,以学习者融入并能适应社会生活为长远目标。
3.工作思路清晰
活动前挖掘信息、分析数据,做好活动策划。活动中前期进行宣传、动员,深入人心。活动中专家点评与指点。活动后期经验交流、赛后总结。
四、工作思考
综上,提到工作重心在两个点上:人和活动。大学生科技协会建设,为社团工作提供人力。社团核心成员起表率带头作用,带动分院其他同学,共同促进学风建设,养成有效的学习能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提高综合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培养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人才,我们所思所想正是服务于学生,培养指导学生。在此,主要提一下我们在社团活动中的思考。
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结果好坏,有相应的指标认定,参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是关键参数,而参与和满意也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词。如何提高参与度?对活动感兴趣了,才会去参加。参加活动后是否满意?个人通过活动收益了,才会满意。问题被抛出来了,在一项活动的实施之前,调研很重要。针对于此,我们梳理大学期间每一阶段的需求,然后进行相应活动的安排。
对大一而言,新生刚入学,人生地不熟,以热情与关怀迎接他们,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进行专业、课程、学校情况介绍。在学生顺利入学后,组织学生手册、学籍制度、专业教育、参观等系列教育活动,将学生手册、学籍管理、课堂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制度,制成ppt并讲解演示,强调规则制度中的侧重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校制度管理知识竞赛,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约束自己言行。
对大二而言,已经进行了一学年度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点专业小感觉。亟待深入专业研究,那么学科竞赛就是很好的切入点。组织赛事点评和经验交流会是导火索,赛前培训是紧急就位。
对大三而言,是大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习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以及校企融合基本上都在大三进行。校企协作是很好的途径,可聘请行业资深优秀专家进行案例专题。
对大四而言,面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除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设计任务之外,还要经常参加招聘会展示、推销自己。如何制作工作求职简历和提高礼仪素养被提到日程。
当然,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都要有随时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与时俱进,适时应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