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统计工作创新研究
2016-08-11吴锁
吴锁
(蒙城县王集乡经济信息服务站 安徽蒙城 233500)
农村统计工作创新研究
吴锁
(蒙城县王集乡经济信息服务站 安徽蒙城 233500)
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统计工作的状况的概述,来找出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进而为创新农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基础建设
1 引言
在统计的工作当中统计数据质量的地位就像是人的心脏,政府部要的决策要具有科性也必须要建立在这一个要素的基础。只有调查数据的的源头准确且真实才有会有意义的统计分析研究。基于这一特点,要将适合目前农村统计工作特点的统计的手段以及方法给建立健全,与此同时还要讲构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这一基石给进行加强,这也是将计数据质量给进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目前农村统计工作的状况
农村统计的全称为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其是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统计调查、整理以及分析农村实际当中发生的社会以及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以此来讲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特点和当中的变化规律给揭露出来,进而提供出真实且可靠的参考依据给党和政府制定农村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方针、计划以及政策。在实际当中,现今的农村统计中有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农业生产规模统计之类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报表种类多、内容繁琐,根据有关的规定,统计报表的原始资料的取得来源一定要由村级统计员来进行调查,之后再汇总给乡镇统计部门,乡镇统计部门在汇总审核之后,再向县级统计部门进行上报,每一级尽到自己的职责,一步一步的向上汇总上报,最后得到总体的数据资料,同时由此也可以看出基础统计的数据真实的重要性。
3 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3.1 还未完全理顺统计管理体制以及统计工作容易被干扰
在统计体系当中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现今实施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行政上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在统计业务方法上要以上级统计部门管理为主。基层是最能够反映出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的弊端。存在某些地方领导为了将自己的“政绩”给提高上去,进而出现了一种现象-人为干预统计数据,但是基层统计部门却阻止不了。对于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统计法》给予了他们抗干扰能力以及独立性,但是在基层实施的阻碍力很大,没有办法将“统计围绕计划转”的弊病从根本上给去掉。因为独立性的统计监督机构比较的缺乏,很难建立有效的统计监督机制,没法保证农村基层统计的权益,基层统计很难做好。
3.2 缺乏经费,统计队伍不稳定
3.2.1 基层统计人员工作量多工资少
我国的统计工作当中的各项调查经费实行的原则是分级负担,但是公共财政收入上,在乡村两级较少,而且在农业税全免后就更加的少了,有甚至无法保证正常的统计业务经费,在工作量以及环境上,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都是属于最苦的,在这种的情况下,基层的统计人员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3.2.2 村级统计人员身兼多职
现今,我国村级统计人员大多数基本上是村委会文书兼任的,只要文书有变动,那统计就动,使得频繁变动统计人员,导致出现遗失统计资料、统计数字易断、统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等现象,这对统计工作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3.3 统计服务不够完善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只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以及汇总整理初级数据,这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给忽略掉了。原因如下:
3.3.1 缺乏基层统计人员
基层统计人员少,但是却要工作量十分的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对开展统计服务。
3.3.2 部分基层统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部分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现今,乡村统计人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量少质低,不能够满足统计工作任务。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大部分在为初中以下,且相应的培训较少,使得村级统计报表质量波动较大。
3.4 较为滞后的农村基层统计调查的方法制度
3.4.1 历史原因
现今的农村统计调查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较几乎没有很大的转变,层层汇总上报的定期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其主要的依靠,方法单一,在比重和范围上,非全面调查很小小。主体为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同时还有待形成和建立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因为对必要管理约束机制的缺乏,再加上历来农村基层统计基础较薄,工作做不到位,因标志值不准,部分抽样调查会使得样本有误,调查结果也失去意义。
3.4.2 农村基层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存在重复繁乱以及陈旧的现象
这就会使得存在很多指标处于无用状态,数据断裂,逐年不但增加的农村基层统计项目,劳动重复多,统计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不能够满足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3.4.3 统计数据达不到要求
站在各级党政和宏观决策部门分层管理的需要上来看,统计数据达不到要求,将统计的服务功能大大降低了,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地位以及形象。
4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措施
4.1 灵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
在种类、调查以及指标分类上,农业统计报表都十分的多且复杂,在时间要求上,有些报表不合理以及科学,从布置到上报只给几天的时间,让兼职的基层统计人员很难做到保量保质。所以要对各种调查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将村级统计人员工作压力降低同时提高计数据质量。如调查畜牧业规模户,制度上要求是全面调查,登记每户之后行汇总,但是会存在上门无人情况,这是就可以使用电话访问法对规模户的饲养量情况进行调查;又如调查播种面积和产量,采用的是结合经验评估以及实地观测的方法,来讲全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亩产给推算出来。单凭一名统计员的力量在碰到专项性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突发性的统计调查时,对于面上情况是是无法迅速、及时掌握的,这时可采取的方法是动员村民小组长以及村干部进行协助调查,对全村的受灾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并调查分析评估相关数据后,将受灾信息向上级政府机构报告,提供依据给抗灾救灾工作来进行决策。
4.2 弘扬统计职业道德,夯实统计基础
在工作的各个环节,身为统计人员对于《统计法》的权威要自觉维护,对于各类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要严格,严格、严密和严肃执行涉及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报表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采集数据的规定要求等。尤其是村级统计人员是作为采集源头数据的,更是要将工作做到位,一步一步严格的实施口径、方法以及范围,与此同时还要讲全部的基础资料给保存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及检查。另外,镇一级的统计部门,也要将村级统计基础工作管理指导的长效机制给也要建立起来,以检查、考核、抽查以及执法为手段,将村级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且强化,不断的将统计基础给夯实好,将源头统计数据的后盾给坚固的建立好。统计工作中的基础扎实、坚持原则以及数据质量高的基层统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弘扬讲职业道德、讲原则、讲奉献的统计人精神,坚持抓好基层基础、统计规范以及数据质量,促进统计事业走向一个健康的发展之路。
4.3 规范制度,稳定队伍,建立起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控制源头统计数据真实性的第一道闸门就是培养一支业务精、人员稳、责任心强的村级统计队伍,这也是将目前农村整体统计工作水平给提高的首要任务。应根据统计工作量的大小,各村对专职以及兼职统计人员进行配备,统计人员必须要严格的遵守持证上岗的制度。对村级统计人员合同聘任制,有条件的村能够进行探索试行,能够将因为村委会人手缺乏,村级统计人员因换届和兼职多等原因而使得频繁变动村级统计人员的问题给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稳定统计队伍有利。同时,镇、村两级应该共同的将严格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给建立起来,奖惩分明制。村级统计员在各类专项调查以及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上可另外给予一定调查补贴,视调查的业务量大小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来定补贴的金额,这能够将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进一步的调起来。对于相应的业务培训以及专项指导,县(市)、镇两级要进行强化,努力打造出一支业务精、人员稳、强责任心的村级统计队伍。农村统计培训如图1所示。
5 结束语
图1 农村统计培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统计工作作为统计数据的来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务必要保持其数据的准确以及真实性,农村统计人员要对各种调查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同时也要恪尽职守,遵守规定,另外县(市)、镇两级也要将相应的制度给建立健全进行加强,进而进一步的推进农村统计工作的开展。
[1]李德水.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OL].国家统计局,2007.
[2]孔凡云.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7~118.
C829.23
A
1004-7344(2016)13-0303-02
20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