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促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016-08-11梁华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才队伍创新型

梁华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力促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梁华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030006)

近年来,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存在科技人才数量相对不足、科技人才布局不合理、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才创新产出成果偏少等问题。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梯队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科技人才的创新产出,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产出成果;山西省

当前,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形成与之配套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具有山西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带动地方经济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努力建设一支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对实现山西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山西围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一是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全省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15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7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较2010年提高了0.25%。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长,2014年该经费投入达到历史最高的127.8亿元,企业已经成为山西科技经费投入的主体。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创新的政策制度。近几年来,山西省先后出台了《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和政策,形成了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法律环境。三是加强了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加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平台。

(二)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才数量总体增长

截至2013年年底,山西省共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0所左右,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0.84万人。相关数据表明,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各级各类科研机构数量基本稳定;全省科研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见图1);人员的素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总体来看,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不断上升,约占科技人员总量的7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全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图1 2005-2013年山西科学研究机构及人员数量

(三)各行业领域科技人才分布相对稳定

从2005年至2013年山西省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领域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趋势看(见图2),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呈增长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和情报科学领域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领域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2 2005-2013年山西省各行业科技人才数量变化情况

(四)科技人才地区聚集效应比较明显

目前,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地区分布与各地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以2013年山西省县级以上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及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为例,太原市聚集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数量最多,在全省11个地市中的占比分别为54.7%和72.2%。其他地区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每个地市平均仅有科研机构5.8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平均为191人左右。从资源聚集效应的角度看,科技人才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也有利于加强科技人才的联系,发挥区域科技资源的聚集效应,提高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五)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人才数量总体增长

从山西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量统计来看,科技人员总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013年,全省公有制内科技人员为45.2万人,较2005年增长了20.2%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数量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31.4%、28.4%、23%和5.9%(见图3)。此外,全省非公经济领域内还有科技人员约60万人左右。他们有力地促进了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3 2005-2013年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六)重视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山西不断加强协同创新团队建设的力度。在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集了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集中力量攻关,并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持续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培育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表彰突出贡献人才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创新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经过多年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型人才数量不断增长,行业分布及地区分布结构不断优化,获得的资助不断增多,为未来科技人才队伍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人才数量相对不足

目前,相对于人口总量而言,山西省人才总量依然偏少,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才比重偏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数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缺乏具有世界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高水平人才的短缺,对产业领域科技产出及产业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具体来看,山西各产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短缺问题。首先,第一产业科技人才短缺。当前,尽管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但高科技农业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农业领域的科技型人才补给存在较大空缺,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速度总体较慢,不利于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其次,第二产业人才能级结构单一,高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从近年来山西工业领域科技成果产出情况来看,第二产业产业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与第二产业科技人才紧缺不无关系。再次,从人才创新的视角看,目前第三产业领域服务型人才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大专业性与创新性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长期以来,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也多实行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投入和消耗,因此形成了依赖第二产业的单一性产业结构。这一产业模式的发展使山西形成了以资源型、粗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产业附加值的有力提升。受这一社会发展现状的影响,山西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明显地缺乏市场引导。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每100名企业科技人员中从事研发的平均为37人,而山西约为32人;全国研发人才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平均为78%,而山西仅为58%”〔1〕。近年来,虽然山西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科技人才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山西对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实行的是粗放式的管理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型人才在促进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例如,要加强清洁生产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倡导生态环境的国际大背景下,绿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技术和改善生态技术等,因而要围绕绿色技术普及加强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解决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布局问题,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相当大比例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相比之下,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物流商贸、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紧缺,无论在数量、结构还是整体素质方面,都与本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专业技术人才地区分布来看,山西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中小城市和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整体区域布局不合理。从专业布局来看,传统型专业技术人才多,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少;大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多,中小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少。因此,未来要促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布局,以使其在科技创新方面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三)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

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也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西省科协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省公有制和非公经济领域的100余万科技人才中,拥有博士学历的科技人才仅占总量的2.3%,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约占总量的15.7%〔2〕。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端科技人才仅约3000余人,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3〕。同时,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技能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当前山西省技能人才主要以初级工及以下者为主,中、高级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比相对偏低。例如,企业从事研发的技能人才占比约为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约为7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到27%。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0万人,占比将再提升1个百分点〔4〕。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山西积极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努力探索富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例如,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积极围绕煤炭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探索具有省域特色的煤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2012年出台了《山西省煤炭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积极规划煤炭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煤矿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师技能资格、技师技能资格、高级技能资格和中级技能资格的人数占比分别达到0.27%、2%、15%和40%以上。预计到2020年年底,上述各等级技能人才占比将分别达到0.37%、3.5%、27%和60%以上。

(四)科技人才创新产出成果偏少

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省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相比,山西省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目标,我国到2020年将建成创新型国家,R&D经费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科技依存率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山西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然而,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1.09%,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7.5%,每10万人专利申请量为46.5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还有较大差距,要达到全国2020年的水平,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例如,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例,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高到2013年的51.7%。然而,山西目前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达到我国2001年的水平,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显然,其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效率仍需进一步提升。从近年来山西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来看,2005年至2013年的数据显示,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数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见表1),平均每年189项左右。其中,科技进步奖颁发数量平均为161项,技术发明奖颁发数量平均为6项,自然科学奖颁发数量平均为21项左右。由此可见,重要科技成果取得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1 2005-2013年山西省重要科技产出数量(单位:项)

三、促进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要形成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的良好机制,强化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要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特别是要整合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的优势资源,为这些机构的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他们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此外,要完善科技人才交流机制。例如,要鼓励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也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职创业,多层面、全方位提升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要围绕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机构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科技人才的培养数量,提升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调研各重要领域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强化高等教育机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企业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加强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培训投入,强化科技人才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加强科技人才梯队体系建设

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端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要高度重视领军人物在培养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创造高新技术成果和带动新兴产业方面的作用,通过人才引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兴产业崛起和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人才优势、依靠人才优势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良好格局,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走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四)积极推动科技人才的创新产出

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R&D经费的投入总量及其在地区GDP中的比重,为科技创新产出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科技投入,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多的重大科技突破。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高度重视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要充分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建设一批能够持续产出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团队,形成自主创新合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李志强.山西蓝皮书: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9.

〔2〕任静芳.我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EB/OL〕.(2014-12-23). http://news.hexun.com/2014-12-23/171672008.html.

〔3〕白锐.山西高层次科技人才统计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EB/OL〕.(2015-02-12).http://www.tyhe.gov.cn/contect/2015-02/12/content_37874.htm.

〔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18-11-29).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责任编辑方舟

G322.7

A

1009-1203(2016)04-0054-04

2016-06-16

梁华林(1976-),女,山西浮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人才队伍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