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2016-02-12胡守勇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长沙 410003)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长沙410003)
雷锋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中的价值内涵包括:民族复兴、圆梦中国的赤子精神,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舍小利大的奉献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要强化以协调性为重点的顶层设计、以有效性为导向的服务创新、以常态化为目标的机制保障及以生活化为氛围的舆论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雷锋精神;志愿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项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程度的系统工程影响深远、举世瞩目,呈现出的改革生机与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70。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拿起精神武器攻坚克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秉性和制胜法宝。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精神价值。理性看待全面深化改革中存在的精神滑坡或缺位问题,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是确保改革事业顺利推进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险滩”和“硬骨头”,我们应该鼓足五个方面的精气神,为全面深化改革补足精神“钙片”。
(一)面对蓝图,需秉持志在必得的豪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面对“急”、“难”、“险”、“重”的复杂任务,面对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和不断加大的改革阻力,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改革中可能存在的信心不足问题。一要战胜畏难心理。坦然面对改革的预期困难,甚至把问题看得严重些,本是深化改革的必要心理准备。但与此同时,要具备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遇到问题迎难而上,遇到矛盾不是瞻前顾后,不敢闯、不敢冒,而是想方设法进行化解,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二要克服观望心态。在外部挑战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压力下,要坚定改革定会成功的信念,坚决反对那种“谁改革谁吃亏,谁先改谁先吃亏”的错误观念和“走一步看一步”的投机心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势能。三要防止抵触情绪。要高瞻远瞩,清楚地看到改革的美好前景,在各种政策选择面前与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执行力,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增加正能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国内“左”右思想倾向的不良影响,主动克服消极心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保持改革定力,以志在必得的豪气向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迈进。
(二)面对挫折,需保持百折不挠的锐气
中国的改革事业前无古人,始终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曲折过程。当前既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老问题,又面临发展起来后收入分配不公等新问题,还有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关系呈固化趋势等种种挑战。面对躲不过、绕不开的诸多“拦路虎”,尤需保持百折不挠的锐气。一要增强主动性,不“等”。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开动脑筋、勇于实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改革成果。二要增强进取心,不“怕”。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历史价值,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发扬破除藩篱的开拓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事业心,在革故鼎新中彰显时代价值。三是增强责任心,不“躲”。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职人员要按照改革路线图,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在棘手任务面前,不躲、不推、不拖。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需要改革者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继续保持那么一股子闯劲、冲劲、韧劲,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去探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三)面对风险,需具备勇于担当的底气
虽然今天已有的现实条件、实践基础、理论准备和良好氛围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机遇,但在“啃硬骨头”、“涉险滩”、“闯急流”的探索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面前,尤其是在风险和责任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具备勇于担当的底气。一要出于公心。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方能无畏。只有排除了私心杂念,在改革过程中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会敢于“甩开膀子”推动改革;只有始终出于公心,在难关面前才会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才会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才会敢作、敢为。二要增强能力。底气来源于底蕴。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勤于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在问题、矛盾、困难和挫折面前做镇定自若、游刃有余的领头羊。三要提升素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底气来自改革者过硬的个人素质。“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干净做事,与那些唯利是图,只知寻找改革破绽、大肆搞权力寻租的腐败分子划清界限并进行坚决斗争。
(四)面对是非,需树立敢于亮剑的正气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是与非的交流交锋将成为改革的常态。在是非面前敢于亮剑是确保改革“不走改旗易帜邪路”的重要保障。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要清醒。在社会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在涉及改革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在那些否定共产党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思潮面前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体现维护真理、实事求是的政治自觉。二是在歪风邪气面前态度要坚决。歪风邪气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毒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在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干部中依然存在。各级领导干部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自省;对发生在下属身上的歪风邪气,要敢于批评、纠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三是在群众利益面前立场要坚定。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在利益调整中要坚守为民服务、群众至上的基本立场,在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敢于替群众说话,体现为民请命的情怀。
(五)面对利益,需追求舍小利大的大气
全面深化改革需突破的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根错节。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在各种利益表达中承受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在利益面前,无论是改革者还是被改革者,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需要一种舍弃小我的大气感。一是不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中徘徊。改革应是全国一盘棋,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局部利益应服从全局利益。在面对利益的调整中,地方或部门要杜绝打“小算盘”、存“小九九”的本位主义倾向,积极推进中央和上级改革措施的落实,防止自身从改革的行动者、促进者演变为改革的搅局者、阻扰者。二是不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犹豫。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制度设计的过程,保持适度的前瞻性是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权衡中,要树立远大理想和代际公平理念,防止舍远求近的短视行为,树立舍近求远的大气。三是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中纠结。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少人深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沉浸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纠结中,不但没有让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反而出现让个人利益绑架集体利益的失范行为,成为各行各业推进改革的“钉子户”。在全社会树立舍小利大、顾全大局、顾及长远的改革意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基础。
二、雷锋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中的价值内涵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本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先进精神体系。雷锋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需求是高度契合的,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价值内涵:
(一)民族复兴、圆梦中国的赤子精神
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因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赤子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进入改天换地的新时代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繁荣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赤子精神的激励之下,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以雷锋为代表的模范人物。雷锋说,“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3〕65,“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3〕9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历届党中央带领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力地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向全人类清晰地展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新形态〔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取得了在改革理论和政策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改革道路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67-68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选择,用民族复兴、圆梦中国的赤子精神来坚定改革道路。
(二)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敬业精神
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雷锋经常用“螺丝钉”来比喻自己,他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3〕57雷锋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总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我加码、自我加压,力争做到臻于完美。在运输连当汽车兵时,他虚心请教行家里手和战友同事,硬是将全连闻名的“耗油大王”改造为“节油车”。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5〕改革的制度设计者集中民智、集思广益,作出最优制度设计;改革的执行者深入调查、精心组织,让制度设计得以实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只要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就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稳步推进改革事业。为此,要大力倡导开展甘当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岗位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平凡岗位上,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改革事业添砖加瓦。
(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生。他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3〕96在困难面前,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他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实质,‘纸老虎’而已”〔3〕92。他还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3〕105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国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具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生活条件,但如果忘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家宝,面对改革任务和部署要求精神懈怠、观望等待、不推不动,面对困难和问题临阵退缩、不思进取,面对成绩骄奢淫逸、精神萎靡,改革蓝图就会变成“画饼”,人民的愿望就会落空,发展的机遇就会错失,国家的前途就会葬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深刻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我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状态,而且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境中我们也应当保有的基本素养和品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6〕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改革实践。
(四)顾全大局、舍小利大的奉献精神
雷锋主动把自己融入群众中,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利益面前始终保持着顾全大局、舍小利大的奉献精神。他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3〕42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必然导致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必触及部分既得利益者已经取得的利益和预期得到的利益。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和群体,利益诉求必然存在差异,对深化改革的态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发利益冲突,这是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也是改革的最大阻碍。利益关系调整牵涉面广、难度大,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改革阻力,除了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7〕之外,还需要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和广大群众在利益得失上顾全大局、舍小利大的奉献精神作支撑,这种精神能够超越利益藩篱,凝聚起推进改革事业的巨大正能量。
(五)乐善好施、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
雷锋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8〕,“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3〕74。他总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献出爱心。志愿服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理念,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雷锋身上体现出的乐善好施、服务社会的情操本身就是一种志愿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表明让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广大志愿者以雷锋精神为魂,致力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赛事活动等公益事业,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做善事,为困难群体、贫困地区提供帮扶济贫的善举,既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又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历经5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中,越发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于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传入我国,现在正处于稳步发展期。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发挥的社会功能是相同的,都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既为学雷锋活动开辟了新的载体、增强了学雷锋活动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又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铸就了“中国魂”,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的突出特征。不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
(一)强化以协调性为重点的顶层设计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中要求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说明了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体系中,将其安排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将其体现到对全社会的资源整合中,着眼协调发展,做好统筹安排。把每个志愿者的意愿、专长和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把分散、随机的个人善愿转化成专业化、组织化的集体志愿和行动,把自发的善意转化为自觉的善行,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在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要让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速度相协调,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调整的节奏相适应,一方面让全面深化改革为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二)强化以有效性为导向的服务创新
增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关键是要立足社会实践、切中时代脉搏、把握群众需求,强化以有效性为导向的服务创新。一要在布局上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呼应。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会导致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会带来社会的剧烈阵痛,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布局上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第三只手”的重要作用,与全面深化改革导致的社会问题相呼应,在服务改革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境界。二要在手段上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转型期,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新兴媒体等先进技术的积极作用,探索与社会工作等专业化手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三要在内容上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困难群体数量庞大,数以千万计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亟需获得社会支持。学雷锋志愿服务要以城乡社区为主要阵地,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以扶贫济困、应急救援、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民生权益帮扶为主要内容,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
(三)强化以常态化为目标的机制保障
克服“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学雷锋志愿服务“一阵风”等应付、作秀的形式主义倾向,稳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机制作保障。一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我国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还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统筹协调。为此,要继续完善党委文明委牵头的组织领导机制。二要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实现常态化的目标,根本上要靠激发社会自觉,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大力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激励回馈、嘉许和公益保险制度,增强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把社会各方面的相关力量广泛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三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将学雷锋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创建、纳入全面小康建设、纳入深化改革的目标考核,确保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四要建立法治引领机制。要树立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识,加快学雷锋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社会捐助等方面的社会立法进程,制定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条例”,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强化以生活化为氛围的舆论引导
浓厚的社会氛围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必要条件。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和优秀文艺作品的浸润作用,让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和实践价值为全社会广为认知,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时尚。二要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进社区、融入生活。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最终体现在活动的开展上,及时、有效、贴心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会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宣传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立足城乡社区和困难家庭,就近就便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将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三要广泛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中经常性评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强化“活雷锋”就在身边、随时随地可以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创新宣传手段,让先进典型成为人人羡慕的明星人物,深受社会尊重,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生活习惯。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0.
〔3〕总政治部.雷锋日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
〔4〕李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改革道路〔J〕.求是,2013 (22):30-33.
〔5〕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 (2011-03-14).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 14137807.html.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3-01-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 22/c_114461056.htm.
〔7〕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EB/OL〕. (2012-11-22).http://www.gov.cn/ldhd/2012-11/22/content_ 2273676.htm.
〔8〕雷锋.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58.
(本文在选题、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会长杨忠民少将、秘书长贺培育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责任编辑周荣
D648
A
1009-1203(2016)04-0011-05
2016-05-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KS047)。
胡守勇(1975-),男,湖北利川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和公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