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

2016-08-11麻永华,伊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
关键词:斜颈胸锁乳突



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临床观察

麻永华伊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以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为特点,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纤维化、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早期失治或病久失治,常可影响患儿颜面及头颅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颜面部畸形,甚至出现代偿性脊柱畸形,将对患儿未来的身心成长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推拿已广泛应用于肌性斜颈的非手术治疗,但对于肿块硬结机化的改善并不明显,也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近年来笔者采用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对纠正小儿肌性斜颈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来自本院儿科及针灸推拿科门诊,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 例;年龄 19 d~10 个月,平均 81 d;左侧病变 26 例,右侧病变 34 例;病侧胸锁乳突肌均可触及肿块或增厚者43例,无肿块者17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儿日龄、症状、体征、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小儿外科学》[1]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①多数有臀位产史。②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椭圆形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骨指向健侧。③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④X 线及B超进一步确诊。排除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

治疗方法

1.常规刃针治疗。取穴:先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点到止点寻找紧张点:包括肌硬结、条索等病理阳性反应物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并标记。具体操作:患儿采用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覆盖灭菌洞巾,固定在紧张点或局部肿块处避开血管进针。用4号小针刀,规格:0.35 mm×20 mm,按四步进针法,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等针下感觉有阻力后,纵向剥离3次出针,出针后受术部位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压迫止血片刻,创可贴贴敷针孔术毕。治疗后重复侧扳法及牵引法数次。刃针治疗每周2次。

2.常规小儿推拿治疗:患儿去枕取仰卧位,医生坐于患儿头侧或患侧,在施术部位涂上滑石粉。①揉法: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另一手用食、中、无名指螺纹面按揉胸锁乳突肌起止点(桥弓穴)及肩井、风池、风府穴,再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进行治疗,有肌硬结及条索者,拇指按压在硬结或条索的中心点,顺逆时针交替进行揉摩。②拿捏法:以拇、食、中指指腹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稍向上提片刻后,让肌肤逐渐从手指间滑出。③弹拨法:以拇指端着力,余指附着在胸锁乳突肌处,将着力的指端按于肌膜缝隙之间,由轻到重,频率均匀地弹而拨之。④侧扳法:医者一手扶患儿肩,另一手持患儿下颌并轻柔地将患儿头部推向健侧,重复数下。⑤牵引法:医者左手拇、食指固定于患儿后颈,右手放于患儿枕下(风府穴),左手向下按向患儿肩部,右手向上稍用力牵拉患儿头部,重复数次。推拿依据患儿耐受程度调整手法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

治疗组先行推拿治疗,再行刃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均2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休息2 d,连续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同时嘱家长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①矫正患儿头位应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注意纠正患儿喂奶及睡眠等姿势。②家属平时可用揉法按揉患侧颈部。小儿皮肤娇嫩,容易破损,故治疗中一定要使用介质。③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颈部位置正常,转动自如,颈部包块全部吸收,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消失,弹性同健侧。有效:患儿头部偏斜程度有很大改善,但仍有少许偏斜,转动略受限,颈部包块缩小,胸锁乳突肌弹性较健侧稍差。无效:头部仍偏斜,症状改善不明显。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刃针配合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优于单用推拿疗法。

体会

中医学认为,小儿肌性斜颈属“筋缩”范畴,病机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在分娩过程中局部气血逆乱,瘀血停滞所致。晚期患儿多见有代偿性椎体侧凸,严重影响患儿生理及身心健康。其临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中医诊断为“筋结”,是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表现为局部肿块;另一种中医诊断为“筋挛”,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表现为局部肿块不显,呈条索状,质较硬。因此解除患儿胸锁乳突肌的挛缩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关键。针对“挛”,通过推拿可以缓急解痉,疏通经络,调整机体阴阳平衡;针对“结”,刃针治疗一方面能够显著放松目标肌肉筋膜,减低肌筋膜链张力,另一方面发挥穴位针刺效应,宣通散结,松解粘连,使肿块消散,气血调和。刃针疗法与推拿手法结合,共奏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理筋消肿之效,更有利于病侧胸锁乳突肌的恢复、筋膜链的再平衡及头颈畸形的纠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通过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在患儿中姿势性斜颈的比例较高,及时纠正小儿日常生活习惯,包括喂奶、抱姿、睡姿、坐姿等都会影响到预后,所以在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及治疗中,小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治疗也是预防的关键。根据文献统计,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率为 0.2%~0.5%[3],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传统推拿治疗亦有缺陷,特别是后期对于肿块机化后硬结的治疗,推拿只能通过拉伸旋转缓解挛缩,改善并不明显。笔者通过刃针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有治疗方法简单、疗程短、经济、疗效好等优点,有效提高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正,王慧正,吉土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

[3]严隽陶.推拿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7.

(收稿日期2015-09-21)

猜你喜欢

斜颈胸锁乳突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针刺治疗急性斜颈1例
胸锁关节不稳和退行性胸锁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