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0例
2016-08-11汤景霞刘春和
汤景霞 刘春和
1.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0例
汤景霞1刘春和2
1.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53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人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现象就会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尤其是心脏、眼、肾脏等。糖尿病日久,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出现很大的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两种疾病互为危险因素,导致了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1~3]。本次研究选择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给予降糖药的同时给予不同的降压药,分析三组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糖尿病符合197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WHO/ADA)制定的诊断标准[4],高血压病则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5]。具体入选标准:①有较轻微肾病情况,但仅有微量蛋白尿。②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均超过4年。③患者同时患2型糖尿病以及原发性高血压。④排除肝肾功能受损严重者,以及合并心、脑、肾、血管等病变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其中A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6.3岁。B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5.7岁。C组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57.1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常规对三组患者给予降糖药口服、胰岛素皮下注射等进行血糖控制。
A组患者给予氯沙坦(生产商:北京万生药业有限公司。用法:50 mg/次,1次/d,口服;严重者100 mg/次,1次/d,口服)。
B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生产商: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用法:80 mg/次,1次/d,口服;严重者160 mg/次,1次/d,口服。
C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商: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用法:10 mg/次,2次/d,口服;严重者20 mg/次,2次/d,口服)。
三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在入院时的血压值及尿微量白蛋白量与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的血压值及尿微量白蛋白量进行比较。测量血压时应选择每日相同时间,同侧上肢进行2次,连续3 d,取血压平均值。
结果: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变情况,对比发现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患者疗效要优于其他两种用药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对比±s)
注: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P<0.05,**P<0.01;治疗前、治疗后三组之间比较,#P<0.05,##P<0.01
讨论
本次临床用药观察三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发现药物治疗进行降压时,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效果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降压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对血糖进行积极控制,其次是对血压进行控制。因此,降糖药和降压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已经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是长效的双氧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对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行选择性的阻断,从而有明显的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降低收缩压的幅度非常明显,并且对糖代谢有双重影响,即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又可抑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通过本次临床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降压作用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硝苯地平缓释片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丽.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78-79.
[2]刘渊.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光明中医,2014,29(8):1631-1632.
[3]向先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42.
[4]JRG Iii,KGMM Alberti,MB Davidson,et al.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1997(20):1183-1197.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收稿日期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