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16-08-10贾旭鑫
贾旭鑫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小学教师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语文学科是对民族语言的学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信息化社会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和现代信息素养、教育学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素养,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的挑战
“信息化”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化产业在我国逐渐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信息化浪潮的袭来同时冲击着传统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信息化的社会现实,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势而为,改变自身知识结构。这既是适应社会生存的要求,也是职业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是大势所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通过多遍无趣的朗读来实现,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跟读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教师可通过融入音乐、图片等元素,为学生呈现适当的情境,增强其体验感受,在接受一系列感官刺激之后,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可帮助教师巧妙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限制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力求跟上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具备21世纪教师应有的能力。
二、信息化社会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重素养
1.综合性的知识和现代信息素养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以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不断涌现,当代社会更需要综合型人才,所以人们更加关注通识教育、通才教育。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就是为适应新时期人才标准而构建的,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应树立教师应有的权威。同教师要有强烈的获取新信息的意识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方法以及对信息有效选择的能力,也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对教师角色的适应和教学进程的推进有重大影响。
2.教育学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学习教育学的相关课程和培养教育学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国的教师培养教育由主要侧重于所教学科的专业教育转向增设 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实习等课程,并且加大这些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就是为了培养我国小学教师具有合格的教育学专业素养。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在面对课业压力和职业竞争压力时,能够适时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将最佳的精神状态带到课堂。另外,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能够疏导学生,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有利于与学生交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3.学术研究素养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追求不应该局限于教书,还应该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有所专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参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永葆教师职业生命力的保障。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道”,才能给学生传“道”,这种“道”就是教师自身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阅读大量教学理论文章后形成的一种观念,科研恰恰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
教育需要的不只是书本上知识的传承,还需要创新的活力,科研是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教育科研应当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基本素质。
三、信息化社会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
关于教师专业化,仁者见仁。如王建磐认为,“专业化一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某一种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状态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和水平”。此观点是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看作教师职业并逐步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观点则注重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比如专业知能、专业自我。
为实现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在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各个阶段为小学语文教师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多样化课程,加大高校培养小学教师的力度,丰富教师的知识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掌握综合化的专业知识。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并非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对多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能教主科目,还能兼教其他科目,要求其多才多艺,对音乐、体育、美育等方面知识都要有所涉猎。
第二,改革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建设,实行专业化培养。以往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偏重于学科知识的分科培养,教育专业知识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弱化,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理论支撑作用。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只有大力发扬两手抓”,一手抓专业知识,一手抓基础知识和教育知识,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三,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研发出创造性成果服务于教育实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积极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机会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可通过反思教学实践,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同伴教师合作交流,组建科研团队,在职业团体中共同进步,实现共赢。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民族重任,教师具有专业化素养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科学人文修养,开阔自己的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具有提高自我身心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坎龙,吕亚宁,武新红.中小学教师素养结构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5).
[2]郭伟秀,解后霞,陈志祥,等.教育现代化与提高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 (1).
[3]王建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的选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4]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5]厚 婧.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