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
2016-08-10牛红叶
牛红叶
摘 要: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学习动力,赏识的本质是爱,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是人性中最本质的要求,其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在新课程改革之下,无论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赏识;学生;表扬;鼓励;尊重;宽容;爱心;误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1.高目标,低要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犯这样的毛病: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 非要读高中、考大学不可,所以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在意。分数低了,一顿臭骂;就算成绩有七八十分了,名次落后,还是一顿指责。我们老师也经常犯这个毛病,给学生定的目标太高了,变成苛求了。
2.要多看优点常赞美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要懂得赏识学生。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提出批评。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得到鼓励的第一组进步很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真诚、坦率、得体的赞扬与鼓励能够创造奇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引导、表扬等方式来弥补他们的短处。
3.要尊重信任、善于期望把学生当自己孩子
“赏识学生”就是要求老师像爱自己孩子那样去爱学生,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优点。要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拥有自信,并对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4.无中生有,错中求对
赏识教育里,“无中生有、错中求对”是个好办法。学生违反纪律了,是坏事,应该批评吗?应该。如何批评,这就要讲究策略,讲究智慧,就要带着求“好”的思维,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好的方向。就如同周弘老师所说的:“第一,先赏识,后教育;第二,对事不对人;第三,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第四,要表达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一次,我班一小组长怒气冲冲地来找我说,李××同学故意把她们刚拖的地弄脏了,找我处理。说还要罚他扫一周地。李××同学天性活泼好动,但学习较懒惰。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来到我面前,对我爱理不理。我一看,可能里面还有文章。我先支走其他同学,让他冷静下来,和颜悦色地问他,他很快就说出来,且语气较冲。原来是拖地的同学不让他进教室,又不帮他拿东西,他就硬闯了。我也明白了,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错,只批评、惩罚可能不管用了。我想,看来我得反其道而行之了!于是,我抓住其进教室去是为了别人拿东西这一点表扬其为人仗义,够朋友,能舍己为人;更可贵的是他还想到,只他一个人进去弄脏的地方不多,如果一伙人进去的话,就搞太脏了!这一番表扬下来,连他都不好意思,他连忙点头,说:“老师,我错了,我去把地拖干净,你不要罚我了,好吗?”
5.要正确夸奖,不夸张
孩子的成长的确离不开父母的鼓励、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的效果要好于批评,但也不能走极端。因为我们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而留下的后遗症,而经不起批评,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多是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地开展赏识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不恰当的“褒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后进生,很多老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很多时候会说出一些嘲讽与贬低的话,其目的也许是为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但却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注意批评的语言,要用赏识的语言、期待的语言,指出其错误,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爱他,所以赏识他。
总之,爱是不能中断的,赏识是生命中的空气和水,如果爱自己的学生,就应该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只有在心底里坚信他们行,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心情,一切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邵晓荷.运用赏识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5).
[2]梁 慧.赏识——学生前进的阶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体会[J].中学时代,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