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6-08-10瞿北航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增长经济新常态风险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呈现放缓态势,经济新常态时期是我国调整增速但不降低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机遇。本文重点关注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总结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结构;增长;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01

一、经济新常态的渊源与时代新内涵

早在2010年,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了“新常态”一词。之后“新常态”被运用于不同领域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宏观经济领域,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它代表危机之后经济调整和恢复的过程。然而中国经济“新常态”有着截然不同的时代内涵。第一,从经济阶段上看,中国经济“新常态”并不完全是金融危机的产物。第二,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区间上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可以说是国家转型改革的一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转型升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代表性特性

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平稳高效地过渡到“新常态”,势必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代表性特征。

1.速度层面——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实践表明,改革开放的强大助推作用使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自1978年以后常年维持了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至2011年增速回落至9.6%,2012年至2013年下滑至7.7%,2014年GDP同比增长7.4%,2015年GDP增速创25年新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仅为6.9% 。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并成为产业主体。城乡区域差距被缩小,城乡区域结构升级优化。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结构占比增加。

3.增长动力——重视创新

在思路和方式上,我国经济“新常态”需要转换宏观调控的视角和手段,使得创新(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持续推动经济发展。例如制造业的困境表明,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式低要素成本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遇瓶颈,必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同时提高科技与人力资本的质量。

4.发展福祉——促进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改革的目的和成果最初和最终都是归结于要让广大人民来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步扩大。正如国家总理李克强谈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在于就业有没有增加,收入有没有增长。”

三、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

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摆在我国经济发展之路上,中国经济仍需积累经验、勇于创新。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应对以下五大风险。

1.制造业产能过剩

主要体现在低端的原料加工(钢材、水泥)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机器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业)。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部分制造业行业企业对前景估计过度乐观,盲目扩大产能,扩张规模,恶性累计了过剩的产能,加之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本增加、市场需求下降、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过重,而这些过剩产能的消化需要时间。

2.融资机构——影子银行问题

影子银行简单来说就是同样办理某些银行业务,执行某些银行职能但却不像传统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受政府的监管的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它们很少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甚至不受监管。

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为现阶段小微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融资难的瓶颈问题。但是,影子银行体系还不够完善,仍存在很多系统风险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同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进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产生严重的后果。

3.房地产行业泡沫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的房市库存增加,这是二三线、三四线城市价格下跌的结果。过去十几年的过度透支积累会使房地产行业泡沫逐渐破灭。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急剧下滑,缩小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负面影响是棘手的问题。

4.地方财政危机

虽然从总体上看政府债务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通过期限结构的调整解决流动性的压力以应对中央政府债务偏低但地方政府偏高的问题。为了解决债务相关的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发行地方市政债券的办法。地方政府的一些土地财政政策也受到严重影响,财政金融风险的加剧,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进程。

5.社会稳定维持难度加大

我国人口较多,老龄化问题严重,高等素质人才所占比重较少,我国目前经济、政治、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维持社会安逸稳定难度较大。

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迎来了三个方面的新机遇:

1.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服务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加大,创造就业岗位的占比也是最大,并进一步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经济领域。

2.新型城镇化

尽管我国城镇化率接近五成,但仍有6亿多人在农村生活,与美国高达八成、日本九成的城镇化率有很大的差距。实证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约1.8个百分点,可拉动投资增长约 3.7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应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使之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提供充足马力促发展。

3.产品创新

国内人口红利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已经逐步失去优势,过去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已为当今低碳环保发展所限制。在中国落户建厂的国外制造业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代加工厂转移到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内忧外患”之际迫使中国企业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本,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

[2]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作者简介:瞿北航(1991-),女,湖南株洲人,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增长经济新常态风险
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增大火炮射程的技术策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