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

2016-08-10邹爱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调控电网

邹爱

(娄底星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娄底 417000)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

邹爱

(娄底星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娄底 417000)

电力是重要的清洁能源,由发电、变电、配电与用电消费等环节构成。新时期,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加与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潮,电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于目前配网工作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实行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为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管理系统都为智能电网,为了对电网的运行模式进行改进,确保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则需要实现配网调控的一体化。配网调控一体化是通过分离变电监控和运行管理,结合调度和监控,以此来实现对于监控和调度的一体化。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较大,因此能够较好的提高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因此加强对其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配网调控一体化概述

2.1 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内涵

所谓电力系统的调控一体化,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各类高效的现代技术的前提下,对电力监控与调节功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将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基本模式合理的运用于电力网络控制工作,以促进电力企业中电力系统无人值守、有效规避故障与维修、中心实时动态化监控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调控的一体化,主要包括控制与维修两方面内容,其中,控制即为电力企业指派专业人士来监督、管理、远程遥控网络,合理调度电网中的各项工作参数。对于维修,即为电力企业要求指派专业人士负责维护、管理、巡视与检查等方面的工作,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以有效处理突发故障。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配网一体化的发展已成为独立的自动化技术,可有效结合图形管理与电网指控。但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配电网络调控一体化建设与实际发展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管理机制不匹配、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等,已经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2.2 智能电网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近几年,国内电网事业以及运行管理的水平提升的速度越来越快,电网相关部门的日常实践活动较以前相比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对配网进行管理和合理对其进行调控也就变得更为重要,此项工作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高。2010年,国家落实了关于增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的文件,这使得电力企业高度重视电网调控与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配网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划,为其组织、计划、实施提供了便利。目前,配网中的薄弱环节已得到电力企业的有效控制,智能电网运行中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这使得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能够为智能电网运营稳定性提供保障,并且还可使得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得以良好的解决,使得智能电网能够为社会的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3 我国目前的配网管理现状

3.1 维护电力设备的模式存在缺陷

就现阶段,电网的管理情况来说,电网在实际运行维护的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城郊结合部而言,十分普遍的一种电力情况就是线缆混合。而这与电缆及线路运维等多个部门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涉及到一些供电营业站。由于多个部门的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难度,管理方面也会存在一些漏洞,甚至可能会出现管理真空的问题,而这种模式将有可能会影响到调度发布指令的及时有效执行,甚至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阻碍。

3.2 缺乏可靠的数据

数据信息是电网调控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当调度管辖范围较广时,但如果单纯的依靠有关电力运行信息与工程图纸,往往无法确保调控的精确性。此外,电网调控一般会需要运用到多种电力设备,调控工作人员的判断与数据的精确性存在紧密的关联,目前,我国电网调控中可供参考的数据十分有限。

3.3 盲目调控现象常见

当前,由于调控人员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分散式管理的影响,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调控人员盲目调控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少数电力部分依旧采用较传统的调控方式,不符合当前智能化时代对调控质量与效率的要求。同时,在电网架空线管理工作中,部分调控人员的开关变动也不合理,一旦发生意外,必定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电网运行部门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配网调控数据信息时,仅上交一张电网与单馈路图,上交区域性电网图的现象十分稀少,这使得调控人员基本无法对调控设备的功能进行清晰的认知,从而引发盲目调控的现象。

3.4 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限

为了能够实现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有效实现电网调控一体化,则需要设置综合素质较高的人进行相关操作,而在实际工作中,调控人员缺乏相应的一体化调控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以及素养也不够高,因此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优势。

4 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具体办法

4.1 制定配网管理的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模式

就电力企业而言,实施配网调控的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科学化程度较高的工程,所以,电力企业要高度的统一配网调控的管理模式,同时制定相应的参考标准,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从而有效实现电网之间的互换。此外,电力企业构件配网调控一体化时,要有效将人和机器进行结合,出台相关的绿色电力,切实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4.2 发挥GIS系统的优势

在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电网线路以及地理位置的有效融合,以便更好的对电网进行归类和分层,从而有效提高电网调控管理的质量,有效的规避盲目的调控。此外,利用SCADA系统能够在图纸上直观的反映出电网的实时信息,有效的避免电网数据出现重复录入,以及重复绘制二次图形,确保数据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实际工作中,电网调控的一体化实质就是在原有的配网SCADA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原先的调控分开的运行模式中,尽管能够在线监控线路等设备,但是,自动化覆盖率仍然不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调度操作运行全面有效地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对GIS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能够使调度与监控的有机融合成为现实,GIS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GIS功能框图

4.3 落实智能配网自动化建设

配网的自动化发展,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有效实现配网的自动化发展,能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明确方向。因此,为了落实智能配网整体的自动化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对于配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思路,进而采取实际的建设措施。具体如下:以配网网架构建作为基础,将设备自动化、终端系统智能化,与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的设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全面实现配网智能化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需要实现对于配网的数字化发展,以保证配电网自动化运行功能的顺利,调控一体化系统数据流图见图2。

图2 调控一体化系统数据流图

4.4 重视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切实提高相应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实际操作能力等,企业应当首先树立合理明确的人才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开展岗位培训。电力企业可采取职业岗位培训,促进智能电网配网的调控人员进一步学习相关新知识、新理论,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②创造学习氛围。电力企业应当主动为配网调控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对电力人员的学习提供正确引导,提高对于配网调控的实际应用技能,便于电力人员能够在自身岗位上,充分发挥所学到的技术与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调控一体化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的利用高新技术以及企业人才,才能够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不断实现电力企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1]黄金城.关于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探讨[J].大科技,2013(33):89~90.

[2]黄旭波.浅谈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J].大科技,2013(34):78~79.

[3]马青菁.智能电网与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分析[J].科技传播,2014(11):120~121.

TM76

A

1004-7344(2016)36-0105-02

2016-9-21

邹爱(1987-),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配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电力企业调控电网
穿越电网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电网也有春天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