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例探析岩质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2016-08-10张自异张万昱波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水墙泥化岩质

张自异 张万昱波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 湖南湘西 416007)

实例探析岩质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张自异 张万昱波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 湖南湘西 416007)

滑坡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山地地质危害,一旦在居民居住区发生滑坡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一些山地地区,通过地质勘查可以查明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及所在斜坡的坡体结构、斜坡组合类型等。从而对于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为防治工程提出准确的地质资料。本文结合架子坡滑坡勘查内容,详细的分析了滑坡治理方案。

架子坡;岩质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1 工程概况

架子坡滑坡位于泸溪县潭溪镇虎食溪村三组,距县城约35km。该滑坡最早发生于1976年,在2010年再次滑动,由于受2014年7月暴雨天气的影响,架子坡滑坡在曾经滑动的基础上发生了进一步的滑动,后缘拉张裂缝进一步加宽,直接危害到前缘以南的密集村落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滑坡处于潭溪街道虎食溪村三组南山坡,主要变形部位处于滑坡后缘及其两侧,地面出现明显的拉裂缝和滑坡陡坎。滑坡直接威胁其前缘以南的密集村落38户房屋、村民140人以及约60亩耕地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 岩质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2.1 滑坡特征

滑坡后缘以3条拉张裂缝为界,滑坡两侧边界以滑坡陡坎、滑坡裂缝为界,滑坡前缘以南区山坡坡脚剪出口为界。该滑坡为岩质顺层滑坡,滑体主要成分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和钙质砂岩,平面形态似半椭圆形,坡体最大长86m,最大宽154m,滑坡前缘最低点标高332m,后缘最高点标高362m,最大高差30m,滑坡面积约8530m2,平均厚度约5m,最大厚度7.6m,体积约为4.2万m3。

滑坡地形后缘到前缘为陡-平-缓变化,坡面上植被发育,滑坡体边界根据地貌和拉裂缝确定,平面上呈不对称的近似半圆形,如图1所示。

图1 滑坡平面形态

滑体在滑坡后缘及两侧较薄,在前缘、中部较厚。滑体最大厚度7.6m,平均厚度约5m。

据调查发现,该滑坡具有湘西红砂岩滑坡普遍存在的特征,即存在一层泥化夹层,泥化夹层厚度10~15cm,泥化夹层中含少量,碎石成分为泥质粉砂岩,含量约25%,粒径0.5~1.5cm。钻孔中滑带附近的岩心破碎、稍湿,岩心以碎块状为主,探槽中泥化夹层之上的厚度35cm的钙质粉砂岩呈现被拉断现象。滑带倾角约20°,与岩层倾角基本一致。雨季滑带的泥化夹层遇水将进一步变软,其抗剪强度急剧降低,极易发生滑动。

2.2 滑床特征

滑床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组成。产状336°〈20°。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局部可见石英脉。该滑坡为岩质顺层滑坡,滑床在纵向上呈直线型,横向上为平面状,滑床形态总体与岩层层面相似。

2.3 滑坡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滑坡体的形成包括滑坡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斜坡的破坏是由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内因方面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因素,地层岩性因素,地质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及作用),外因方面为气候因素(持续强降雨)和其他可能的人为作用、地震作用等。

2.3.1 地形、地貌因素

岩质滑坡区微地貌单元为北西向单斜坡区,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小于坡角,滑坡前缘较陡,且处于临空状态,地形坡度20~25°,造成滑体自身重力向下产生的滑动力作用较明显,从而造成稳定性较差。

2.3.2 岩土体因素

滑体为泥质粉砂岩夹钙质粉砂岩,靠近滑带附近的钙质粉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呈块状,为降雨入渗提供了通道。红砂岩中存在泥化夹层,该泥化夹层构成滑带,泥质结构,可塑,遇水及易软化,抗剪强度及力学性质降低,加之强降雨期上部滑体遇水自重增大,从而形成滑坡。

2.4 稳定性定性评价

通过勘查,对滑坡体及滑坡边界附近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绘,滑坡体后缘出现数道拉张裂缝,且不断变大,槽探揭露由于滑坡滑动形成岩层拉裂,坡体出现多处明显下陷,树木出现明显倾斜偏移,表明滑坡体有滑动的迹象。在暴雨的进一步影响下,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

3 滑坡防治方案

根据滑坡条件、稳定性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滑坡的主要防治措施:①支挡工程,在滑坡体前缘修建悬臂式挡墙进行支护;②截排水工程,水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治滑的关键之一是治“水”。在滑坡体的上部修建2条挡水墙,并用排水沟将水引至坡体下部,使坡体上的雨水及时排出,同时修建排水沟排出坡体上地表水,减少水对滑坡体的影响。

3.1 危岩群治理工程

采取先对危石进行临时加固,然后再采取静态爆破分层破碎拆除,以保证施工期间危石不发生崩塌,人工一块一块将危石破碎并搬运至安全区域。考虑到爆破之后的岩石面仍会存在部分小裂隙,对坡体的缝隙进行封堵,以防止雨水的渗入,封堵材料选用M5水泥砂浆。

3.2 悬臂式挡墙工程

挡墙接近滑坡前缘,布置成平直的支挡线,与主滑方向垂直,挡墙基础深入强风化闪长岩至少1.0m,墙顶高于剪出口。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少扰动原土体,以免造成边坡失稳。悬臂式挡墙高度4.5m,墙厚0.6m,面坡倾斜坡度为 1∶0.3,墙趾悬挑长 1.8m,墙趾跟部高 0.8m,墙趾端部高 0.6m,挡土墙每20m设置一条伸缩缝,缝宽25mm,缝中填塞沥青木板及热塑橡胶弹性体。墙后回填渣土,选取透水性较好的Ⅰ类填料,利于水体排泄。墙身布置排水孔,排水孔外倾5%。墙身钢筋除墙趾主筋采用直径为14mm的HRB400钢筋外,其余均为直径18mm的HRB400钢筋,身用C30混凝土现浇。

3.3 截排水工程

截排水工程设计挡水墙和排水沟两种类型。考虑到滑坡体上部局部植被茂密,为方便施工采用挡水墙。在滑坡体中部凹处,依地势设置竖向排水沟。挡水墙布置于滑坡后缘、滑坡体西侧,拦截坡体上的地表径流。排水沟充分利用坡体上的已有冲沟、渠修建,并将地表泉水引至边坡以下。挡水墙材料选取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的毛石,用M7.5水泥浆砌,挡水墙表面用1∶2.5砂浆勾缝,顶部用厚50mm的M10砂浆压顶,内侧设置50mm厚水泥砂浆面。排水沟设计底部宽0.4m,顶部宽0.8m,沟身先用素土夯实,然后再用200mm厚的M5水泥砂浆砌毛石,沟底部挖至基岩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

4 结语

在丘陵山区山体滑坡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在强降雨天气下,发生的概率更会大幅度增加。在一些山地地区,通过地质勘查能够有效的对于坡体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从而能够根据勘查的结果对于山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后期的治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1]马敬海,史成江.岩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J].宁夏工程技术,2014,13(4):357~359.

[2]吴 燕.岩质滑坡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环球人文地理,2015,12(6):116~117.

P642.22

A

1004-7344(2016)36-0230-02

2016-11-8

猜你喜欢

水墙泥化岩质
溢流坝加固改造之挡水墙结构形式比选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考虑爆破累积损伤效应的含泥化夹层边坡滑移分析
某难选氧化金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田庄选煤厂入选原煤泥化特征研究
基于数值分析法的岩质边坡开挖应力状态分析
桑树坪煤矿奥灰岩6 号涌水点封堵与利用技术
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思路构架
基于Ansys的岩质滑坡滑动过程热分析
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岩质边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