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什塔木遗址调查简报

2016-08-10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土坯残片图版

吐鲁番学研究院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拜什塔木遗址调查简报

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2015年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达浪坎乡拜什塔木村西南,发现了一个新的遗址点——拜什塔木遗址。该遗址共有三个区域,均为土坯建筑。根据采集的遗物判断,该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苏贝希文化”时期,唐代也有人在此活动。

关键词拜什塔木遗址土坯建筑彩陶苏贝希文化唐代

拜什塔木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达浪坎乡拜什塔木村西南。地理坐标:北纬42°38′33.41″,东经89°38′49.57″(图一)。2015年8月,我们在鄯善县进行烽燧调查工作时发现该遗址并在地表采集到一些遗物。

遗址散布在戈壁台地上,地表分布有稀疏的骆驼刺,遗址墙体刺眼的土黄色与暗灰色的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图版一,1)。风化地表以灰色小石子和细砂粒为主,散布着红色碎陶片风化颗粒和少量红色、橙色的风化玛瑙颗粒(图版一,3)。红衣黑彩的红陶碎片、石块和石器在遗址地表多有分布,在遗址中还能看见嵌入地表的红陶陶器(图版一,5、6)。

图一 拜什塔木遗址位置示意图

一、遗址分布情况

遗址中的遗迹共有三处,可定为I区、II区和III区。I区在台地的西部,地势较高。II区、III区在台地东部,II区在北、III区在南,地势较低。3个区略呈“品”字形分布,占地面积共5460平方米(图二)。

图二 拜什塔木遗址分布平面图

I区地表可见3间房址,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

II区地表可见5间房址,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III区地表可见12间房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

残留的房址均为方形,墙体仅存地下部分,西北——东南走向,III区墙体保存较好,可辩认出是土坯墙(图版一,2、4),I区、II区墙体风化严重,无法分辨出成块土坯,墙体宽度、土坯长度均约0.4米。

二、遗址采集器物

遗址上分布最多的是红衣黑彩的红陶碎片,其次是石块和石器。其他均为零星分布。采集的器物数量是有代表性的。

(一)陶器

1.彩陶片10件。

彩陶罐片1件(2015SBC∶1)。口沿残片。泥质红陶,红色陶衣,外饰黑彩网状纹,内口沿连续三角纹。圆唇。长10.5、宽7.5厘米(图三,4;图版二,1)。

单耳彩陶罐片1件(2015SBC∶2)。带耳口沿残片。夹砂红陶,红色陶衣,黑彩菱格纹。圆唇。长11、宽8厘米。耳部长7、宽28厘米(图三,8;图版二,2)。

彩陶片1件(2015SBC∶3)。口沿残片。泥质红陶,红色陶衣,黑彩条带纹。方唇。长8、宽5.6厘米(图三,1)。

图三 2015SBC彩陶片

彩陶片1件(2015SBC∶4)。口沿残片。泥质红陶,红色陶衣,黑彩直线纹。方唇。长7.5、宽4.8厘米(图三,6)。

单耳彩陶钵片1件(2015SBC∶5)。带耳残片。泥质红陶,红衣,黑彩网状纹。圆唇,敛口平底。长10、宽9.8厘米。耳部长2、宽1.6厘米(图三,9;图版二,3)。

彩陶盆片1件(2015SBC∶6)。口沿残片。泥质红陶,红衣,黑彩,三角纹中饰斜平行线纹。敛口,方唇,唇外有不均匀按压痕。长15.5、宽8.6厘米(图三,7;图版二,4)。

彩陶片1件(2015SBC∶7)。口沿残片。泥质红陶,红衣,黑彩直线纹。敛口,方唇,唇外有不均匀按压痕。长5.5、宽5.8厘米(图三,3)。

红陶残片1件(2015SBC∶8)。带耳器腹部残片。泥质红陶,有粗线纹。长11、宽9厘米,耳部宽7厘米(图三,5)。

图四 2015SBC陶片复原图

红陶残片1件(2015SBC∶9)。耳部残片。泥质红陶。片小不见彩。长4.5、宽4厘米(图三,2)。

彩陶钵1件(2015SBC∶10)。器底残片。泥质红陶,红衣,黑彩条带纹。平底。长7、宽6厘米(图三,10)。

2.黑色陶片2件。

图五 2015SBC采集瓷片

图六 2015SBC 陶片

图七 2015SBC铜铁器

口沿残片1件(2015SBC∶11)。夹砂过火陶器。平折沿,圆唇。沿宽2厘米,陶片长10.5、宽7.5厘米(图六,1)。

腹部残片1件(2015SBC∶29)。夹砂过火陶器。器外有一周附加堆纹。长8、宽4.5厘米(图六,2)。

(二)石器9件。

带孔石器1件(2015SBC∶18)。残,近片状。5个边,不规则形。孔径1厘米,石器规格长4.5、宽4厘米(图八,1)。

石纺轮1件(2015SBC∶19)。残,白色。孔径0.6、残长2.7、厚1.4厘米(图八,3)。

砍砸器1件(2015SBC∶20)。近球形,淡绿色。长7、宽6、厚3厘米(图八,5)。

砍砸器1件(2015SBC∶26)。近球形,淡绿色。长8、宽7、厚3厘米(图八,9)。

石臼1件(2015SBC∶21)。砂岩,近圆盘形。臼窝直径10厘米,底径19厘米(图八,6)。

石刀1件(2015SBC∶22)。褐色。一面直刃,一面弧刃。长9、宽4厘米(图八,8)。

刮削器1件(2015SBC∶23)。半圆形,弧刃。长8、宽3.7厘米(图八,4)。

刮削器1件(2015SBC∶24)。半圆形,双刃,一直刃,一弧刃。长10、宽4.5厘米(图八,7)。

尖状器1件(2015SBC∶25)。近片状,似菱形,淡黄绿色。长7、宽3.5厘米(图八,2)。

(三)铜器4件。

铜镞1件(2015SBC∶14)。三翼镞,断面为内凹三角形,边长1厘米,圆铤。整体长4厘米(图七,4;图版二,7)。

带孔铜片1件(2015SBC∶15)。残片。孔径0.5厘米,铜片规格长3.5、宽2.5厘米(图七,2)。

铜扣1件(2015SBC∶16)。圆形。正面锈蚀,纹饰不可辨,背面有凹槽。直径1.5厘米(图七,1)。

图八 2015SBC石器

铜饰件1件(2015SBC∶31)。整体长条形。锈蚀。顶端十字架形,主体为上窄下宽的长条形。正面截面为弧状,有平行棱状突起,背面是凹槽。总体长4厘米,上宽0.8、下宽1厘米(图七,5;图版二,8)。

图九 2015SBC铅弹

(四)铁器1件。

铁刀1件(2015SBC∶17)。残,两节,弧形。锈蚀严重。长8、宽1.5厘米(图七,3)。

(五)瓷片2件。

瓷片1件(2015SBC∶12)。腹部残片。酱釉,内部有轮制旋纹。长5.5、宽5厘米(图五,1;图版二,5)。

瓷片1件(2015SBC∶13)。腹部残片。酱釉。长5.5、宽3厘米(图五,2;图版二,6)。

三、遗址年代

根据遗址上分布的遗物的情况和前人的相关工作成果,可以判断拜什塔木遗址为一处早到距今约2500年的苏贝希文化遗址。后来的晋唐时期也有人在此活动。

遗址上散布最多的是红衣黑彩的红陶陶片,器型有单耳彩陶罐、带耳彩陶钵、彩陶盆等。在加依墓地大量出土的完整彩陶陶器中,可以找到与拜什塔木遗址彩陶相同的纹饰和器型(图版壹,7—10)。

拜什塔木遗址中土坯风化严重,仅能根据土坯墙的宽度得知土坯长度约40厘米。苏贝希遗址中的墙体也是土坯墙,土坯规格40×25×13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队:《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新疆文物》1988年第3期,第11~43页。。苏贝希遗址是新疆地区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土坯建筑遗址,如果可以确定拜什塔木遗址的土坯建筑是早于苏贝希遗址的,这是令人期待的。

拜什塔木遗址周边,阿合特提日墓群和阿萨协亥尓古城,在拜什塔木村西南约10千米;小阿萨佛教寺院在拜什塔木村西南约8千米(图一)。这些已发现的遗址都是唐代遗址,据当地村民回忆,曾在此捡到过唐代的“开元通宝”,所以也不排除拜什塔木遗址在唐代扩建和使用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特征,再根据洋海墓地的测年数据和研究成果*吕恩国:《苏贝希发掘的主要收获》,《交河故城的保护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2~386页。,还有尚未发表的加依墓地的测年数据,可以判断拜什塔木遗址是一处早到距今约2500年的苏贝希文化遗址。并延续至晋唐,作为军事遗址或民用建筑而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四、遗址发现的意义

苏贝希文化是新疆早期铁器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时代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春秋战国时期。“苏贝希文化”的命名最早由陈戈先生提出*陈戈:《新疆史前时期又一考古学文化——苏贝希文化试析》,《苏秉琦与中国当代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3~171页.,现已达成学界共识。已发现的苏贝希文化墓葬和遗址多达50多个*邵会秋:《新疆苏贝希文化研究》,《边疆考古研究》(12),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93~220页。,墓葬较多,出土器物丰富,以洋海墓地*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11年第1期,第99~150页。和加依墓地*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加依墓地发掘简报》,《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1~19页。最具代表性。吐鲁番以外的主要有奇台半截沟遗址和木垒四道沟遗址*邵会秋:《新疆苏贝希文化研究》,第193~220页。。在吐鲁番已发掘的重要遗址仅有苏贝希一处,遗址长阔各约90米*吕思国:《苏贝希发掘的主要收获》,第372~386页。,面积与拜什塔木遗址大小相若。

关于最早的土坯建筑,在国内外均有发现,绝对年代都在2500BC左右,如古埃及古王国时期(BC2686~BC2181)也出现了土坯建筑,河南永城王油坊、淮阳平粮台、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土坯墙(2300BC~2500BC),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的土坯建筑可以早到2000BC-1700BC*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考古》2014年第7期,第3~17页。,再往东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土坯房也在2000BC-1500BC*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考古》2010年第8期,第13~26页。。苏贝希文化遗址的土坯建筑的年代在500BC左右,与东边和西边相比都是较晚的。在吐鲁番甚至新疆能否找到更早的土坯建筑,有待于未来的发现。

将拜什塔木遗址发现的器物,与加依墓地出土的完整器物相对比(图版一7、8、9、10),会发现当时人们也是“事死如生”的,生活用器与墓葬中的陪葬用器是相同的。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嵌入地表的红陶器(图版一5、6),可以推测在风化地表以下可能会有苏贝希文化的彩陶。此遗址与附近已发现的唐代遗址和墓葬相邻,未来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有可能在遗址中找到唐代或其它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迹象。

所以新发现的拜什塔木遗址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吐鲁番苏贝希文化时代人们的生活面貌,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苏贝希文化的内涵;以及之后历史时期人们在此生活的状况,亟待下一步发掘工作的开展。

执笔:王龙刘耐冬张海龙周芳

调查:党志豪王龙张海龙蔡浩强

测绘:舍秀红蒋金国徐佑成

Brief Report on Survey of Bextam Site in Turpan,Xinjiang

Academia Turfanica & Xinji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bstract:Bextam Site is situated southwest of Bextam Village, Dalankariz Township, Shanshan County, Turpan. Three parts adobe architecture remains on this sit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lics, Bextam Site can date back to the time of “Subexi Culture”,and also showed that there lived human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Bextam Site;Adobe Architecture;Painted Pottery; Subexi Culture; Tang Dynasty

猜你喜欢

土坯残片图版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俄藏Инв.No.6239号《天盛律令》残片考补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细小苍茫
乡间土坯
试论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的早期土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