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对PM2.5健康风险的认知及行为选择*
2016-08-10丁润冲王理峰
丁润冲 王理峰 刘 璐 刘 颖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210015)
南京市民对PM2.5健康风险的认知及行为选择*
丁润冲 王理峰 刘 璐 刘 颖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210015)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PM2.5健康风险的认知度调查分别从南京市民对PM2.5污染的了解程度、污染现状、健康损害及是否可控四个方面进行,市民的行为选择主要从行为选择的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南京市民;PM2.5;风险认知;行为选择
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环境质量在恶化。近年来空气污染十分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市民们对PM2.5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PM2.5 会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市民对
PM2.5健康风险的认知及个人行为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的宏观决策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亦即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18周岁以上的市民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1 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
引擎检索相关的资料。
1.2 问卷调查法:根据南京市各行政区的市民数配额各区抽取的样本数,把18岁以上的成年人列为抽样调查对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有效率85.3%。
1.3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参考与PM2.5相关的研究资料列出访谈提纲,与部分政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离退休的老人及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
1.4 对比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找出不同学者对PM2.5研究的异同点。
2 被抽样市民的基本情况
问卷发放的原则是少量、多地点、多时段并涵盖工作日和节假日。被抽样调查市民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被抽样市民的基本情况统计表
3 认知度调查
风险认知[1]指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与直觉判断。健康风险认知[2]指人们对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活动和常见疾病的认知。大气细颗粒物(PM2.5)会对人们健康产生损害[3]。健康风险认知度的调查主要从市民对PM2.5污染的了解程度、污染现状、健康损害及是否可控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为便于量化被调查者的认知水平并代入模型进行分析统计,每个问题设定5个选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进行赋值:第一个选项为5分,选项程度每降低一级则少1分,即对5个选项分别赋值5、4、3、2、1分。
3.1 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雾霾天气是否主要由PM2.5引起的,选择很了解的市民有66.5%, 3.1%的市民选择完全不了解。关于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 56.7%的市民选择很了解,选择完全不了解的市民有8.1%。
3.2 污染现状
6.5 %的市民认为空气污染很严重,52.5% 的市民认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有10.2%的市民认为空气污染还不算严重。曾贤刚[4]对北京市空气污染调查结果是82.5% 的市民认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仅2.7%的市民认为空气污染还不算严重。南京市市民对PM2.5污染现状的主观感觉上相较北京市市民而言要好得多。
35%的市民选择确信和相信南京空气污染正变得越来越轻,仅13.5% 的市民(怀疑和反对)认为空气污染正变得越来越严重,51.5%的市民保持中立,这样的结果与南京市主办亚青会和世青赛等重大赛事前后强硬治理周边空气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3.3 健康损害
有82.7%的市民选择PM2.5严重影响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仅1%的市民选择没有影响,选择不清楚的市民占12.7%。数据表明经过相关媒体的报导和政府的大力宣传市民对PM2.5 影响会人体健康有了一定的了解。
3.4 是否可控
50%的市民对官方公布的PM2.5 污染指数持中立态度,选择确信和相信占15%,持怀疑和严重怀疑态度的占35%。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在权威信息的发布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逐步扭转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13%的市民选择PM2.5污染完全可以控制,认为完全不能控制的占12%,60%的市民选择了较难控制。
在应该由谁承担降低PM2.5污染的责任上共有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市民和大自然的自我净化等五个选项供选择。6%的人选择了大自然的自我净化,86%的人选择了政府,49%的市民选择了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市民四个选项,这说明大部分市民具有全社会共同参与、集中治理环境、降低PM2.5污染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空气污染是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打造天蓝水清的美好环境。在强势政府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市民觉得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明白只有政府才能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并让全社会参与进来,有事找政府、依靠政府已经深入到大部分市民的潜意识中。
4 行为选择分析
在问卷中针对南京市市民对PM2.5污染的行为选择设置了若干个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根据问卷所描述的行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每个行为选择包括5个选项,根据被访者乐意接受并加以实践的程度由消极到积极进行排列,分别是“很不愿意”“不愿意”“中立”“愿意”和“很愿意”。
4.1 共性分析
市民选择“很不愿意”和“不愿意”(持消极态度)的前五项行为选择分别是换购小排量或更高排放标准的汽车( 87.2%)、尽量少使用家电( 86.3%)、敢于向扬尘排污行为说不( 83.9%)、尽量少用私家车出行( 81.5%)、不吃烧烤类食物( 80.4%)。以上五项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换购小排量汽车会影响驾乘者的舒适性,换购更高排放标准的汽车会降低汽车的性价比。尽量少使用家电会显著改变市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降低家庭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难以适应当今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市民之所以对“敢于向扬尘排污行为说不”响应度较低主要是和我们所受的教育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庸传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关。尽量少用私家车出行市民的接受度较低,如果市民选择接受该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到市民出行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因为当前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尚不发达,很难全天候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的行为选择因为限制了市民大部分日常生活习惯,所以不能得到市民很好的响应。
市民选择“很愿意”和“愿意”(持积极态度)的前五项行为选择分别是减少浪费( 93.6%)、低碳绿色出行( 91.4%)、在家多种植花草( 90.5%) 、营造无烟环境( 89.3%)、购买低能耗家电(87.1%) 、 大部分市民对以上行为选择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拒绝浪费的理念随着光盘行动的推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外出吃饭时避免浪费的行为和购买低能耗家电意识符合勤俭节约的价值观,低碳出行,公共场所禁烟也已经深入市民心中,大家都能尽力做到自己少吸烟或者劝导朋友少吸烟,在家种植花草陶冶情操的同时还美化了家庭的小环境。
4.2 差异性分析
从年龄层次上来说,60岁以上市民在减少浪费、低碳绿色出行、雾霾天气少开窗、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多步行多骑车、多参加植树活动、少点烧烤食品、买节能电器、少使用家用电器、精简装修等行为选择上更多的持有积极态度。40--60岁的市民次之,40岁以下的市民积极性最低。40岁以下市民在少点烧烤食品、少使用家用电器、买节能电器、精简装修、多步行多骑车等方面有趋向于消极态度的趋势,与60岁以上者差异较大。这说明60岁以上的市民更注重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充裕的时间。而40岁以下的市民更容易接受新鲜时尚的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的舒适性和品质,当然这和年轻人生活的快节奏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学历水平上来看,高学历的市民在行为选择上较低学历的市民更为积极,对各种行为响应度更高一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越来越高,这说明高学历市民由于受教育的缘故,更能理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健康风险,环境危机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他们更容易采取积极的行动。
另外从性别角度来说,男性的节约意识较女性为差,女性更愿意购买节能电器、减少浪费等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女性宁愿降低自己的生活舒适度也要出行戴口罩、尽量避免雾霾天气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等。
5 小结
(1)52.5% 的南京市民认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66.5%的市民知道PM2.5能够导致雾霾天气并会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大部分市民认为应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公益组织和市民共同承担降低PM2.5健康风险责任的多级联动体系。(2)在降低PM2.5健康风险的诸多行为中,市民更多的选择了能够有益于身心健康、节约生活成本的生活方式和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行为,而对于会增加生活成本和降低生活舒适性的行为大部分市民则持消极态度。(3)在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同时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行为选择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一基于广州城市居民的调查[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2]刘金平.理解.沟通.控制:公众的风险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郭新彪,魏红英.大气PM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学通报,2013,58(13):1171-1177.
[4]曾贤刚,谢芳,宗佺.降低PM2.5健康风险的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以北京市居民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127-133.
[5]陈仁杰,张金良,阚海东.中国大气污染与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回顾[J].卫生研究2011,40(2):243-245.
[6]刘岩磊,孙岚,张英鸽.粒径小于 2.5μm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1,38(6):428-432.
[7]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PM2.5中重金属浓度检测研究[R].北京: 绿色和平组织,2013.
[8]吕森林,陈小慧等.上海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环境科学, 2007,28(3):472-477.
[9]胡敏,何凌茜等.北京大气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理化特征、来源及形成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Th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oices to PM2.5 Health Risk of Nanjing Residents
DING Run-chong, et al.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15, Jiangsu, China)
Integrated use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were studied.PM2.5 health risk awareness survey respectively from NanJing residents' knowledge of PM2.5 pollution degree,the situation of pollution,the health damage and whether controlled four aspects, People the behavior choice of main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behavior selection analysis.
Nanjing residents; PM2.5; risk perception;behavior choice江苏省会城市南京在长三角经济带具有一定的代表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015)--“南京市民对PM2.5健康风险认知、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研究”。
丁润冲(1977- ),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