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以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2016-08-09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李 娜 宋 康(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文化产业★
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以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李娜宋康(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羌族和白马藏族的民俗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使我们对两个民族有更为全面地了解,厘清两个民族之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差异,能够对两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羌族白马藏族民俗文化
一、概述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聚居区处于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羌族一般在半山居住,因此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经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羌族现有人口31.65万,大多散落在阿坝州的茂县、理县、汶川及绵阳的北川地区,甘孜州的丹巴县等地。跻身藏彝走廊,自称“尔玛”。羌族民众,多居于半高山地区,守护着本民族的古老文化和习俗,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堪称羌族历史人文研究的“活化石”。”[1]
白马藏族前身的主体是白马氐族,自称“贝”(Pey),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绵阳市所属平武县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属九寨沟、松潘县以及与此毗邻的甘肃省文县一带,人口2万余。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白马藏族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象征。
羌族与白马藏族是两支地域相邻而文化相近的族体。羌族和白马藏族的民族信仰和民俗文化作为体现民族文化心态和形态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价值非常大。
本文主要针对羌族和白马藏族的民俗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使我们更为全面和清楚地了解两个民族,厘清联系以及差异,推动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比较
(一)族源比较
“羌”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称号的文字。中原部落把西部游牧民族统称为“羌”。所以氐羌族群不是单一的民族,其中一支在汉魏时期形成了氐族,氐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在一起,受汉文化影响深远,其文明程度明显的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氐羌族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分支也极其复杂。
白马藏族被认为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氐族与羌族关系密切,目前学术界多数人认为古代的氐人是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所以往往氐羌并称互用。现在白马藏族聚居的四川西北与甘肃南部一带,在历史上一直是白马氐的聚居区。大约是秦汉时期,白马藏族的先民氐人就居住在这一带。从祖源的考察上分析,羌族与白马藏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二)语言文字比较
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的方言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北部方言体系,一个是南部方言体系。北部方言较为复杂,体现在其语法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但其内部的差别不大。南部方言的内部差别相对大一些,因为其靠近汉区,所以使用汉语借词的情况较多,在口语中的语序有的和汉语是相同的。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缅语族内的一群语言,它们语音复辅音非常丰富,在语法上表现为人称代词有格;表示相同语法意义的前后缀在起源上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形容词并没有级;结构助词语言丰富。羌文包括羌族拼音文字和地方羌文,羌族拼音文字方案于1999年初被确认合法地位。
白马藏族语言丰富,白马语与藏语词汇进行比较发现,同源词占27.1%,异源词占72%以上。关于文字,史料没有记载。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羌族和白马藏族的语言都非常丰富,并且羌族形成了羌语体系。在文字方面,羌族确立了自己的拼音体系,白马藏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
(三)生计比较
在生计方面,羌族和白马藏族都是以农业为主,兼有其他生活方式并存的形式。从下表我们可以发现,羌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农牧并重。羌族为高原的游牧民族,受地理环境限制,牧羊人逐渐演化成农耕民族,以耕作为主,但其畜牧业仍很发达。白马藏族也是主要以农业为主,与羌族不同的是白马藏族的手工技术相当娴熟。白马藏族源于氐族。氐族从羌族中分化出来后,由于从高原迁居丘陵,所以除了农耕以外,还比较善于养蜂、种麻,并且兼有织布、刺绣等多种经营模式。
羌族 白马藏族生存方式 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 以农业为主,手工技术为辅农作物玉米、青稞、小麦、荞麦、豆类和蔬、麻、烟叶、花椒、核桃、漆树、梨、苹果等小麦、青稞、燕麦、养麦、土豆、豆类,火麻、烟叶等畜养动物羊、鹿 猪、狗、牛手工技术 织布、刺绣
(四)饮食文化比较
饮食作为民俗文化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马藏族人基本不吃奶制品,爱喝清茶、吸草烟、饮咂酒,肉食与羌族相同,喜欢把蜂糖注入酒中或配合主食食用。白马藏族人是尊狗的,禁食狗肉。
两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从各自的饮食文化中,我们还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十分淳朴,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羌族 白马藏族主食 玉米、洋芋 洋芋、青稞、荞麦、燕麦辅食 小麦、青稞、荞麦 蜂糖、清茶、烟草、咂酒蔬菜 青菜、白菜、圆根叶泡制酸菜
(五)居住环境比较
羌族与白马藏族虽是居住相邻的民族,但他们的民居却有较大的差别。羌族居民的住所为“碉房”,由石头砌成。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做“邛笼”,是羌族人民对自己住所的称呼。一般这种房屋建筑分为三层,每层高三米。最顶层是储存粮食和杂物用的。房顶是平台,可以用来晒粮食和休息,房顶上还修建有白石,是一种神灵所在的象征。
而白马藏族的民居是“板屋木墙”式的楼房,多为三层,其结构与功用与羌族住房大体一致,只是建筑材料不同。一般楼前门面用木板装修,有的并不遮拦。白马藏族亦以宗族为单位聚寨而居,但山寨中无碉楼设施。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羌族和白马藏族的居住场所都比较讲究,其构造充满了智慧,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羌族民居建筑较为讲究,无论对生灵还是神灵都具备了无限的关爱。而白马藏族的民居特点与羌族相比要简单一些,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其民族心理特点,比如门前无遮拦就能充分体现出族内人民生活的和谐与惬意。
(六)服饰比较
羌族人民喜欢穿长衫,由白色麻布和蓝色棉布制成,鞋子也很有特色,一般都是勾尖的布鞋,鞋帮会绣上各种各样的云彩作为装饰,所以又叫“云云鞋”。喜欢裹绑腿和带腰带。妇女喜欢佩戴大大的耳环、项圈、簪子,和一些银牌等饰品。
白马藏族男装为自制本色麻布并配以彩色边幅的长衫,腰间系长方形铜牌的皮带。女装的胸、腰、袖均以彩色布条缝制成横条作装饰。女装腰系彩色宽带并配以铜钱。无论男女老少,均头戴自制盘形圆顶荷叶边的白色羊毛毡帽,帽上插一根至几根白色公鸡尾羽。
通过服饰比较,可以看出,两个民族的审美取向不同,各具特色,有各自的追求与品位。
(七)宗教信仰比较
羌族与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有着相似之处,都相信万物有灵,并且信奉多神,对众神的信仰基本停留在原始的宗教范畴。
羌族人民将自然崇拜作为信仰的主要内容,比如羌族在房屋的顶部供有一块白石代表众神就是很好的佐证。有的供有五块白石之多,分别象征着天、地、山、树等。在羌族人民眼中,自然界中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物质都被视为神灵之所在。当然,各个村寨有他们不同的地方神崇拜。“祖先崇拜”也是羌族信仰的一个主要内容。人类祖先神、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以及本家族的祖先神、民族英雄神等都是此类崇拜的范畴。在羌族不同的支系中还存在着牛、马、羊、猴等的图腾崇拜。羌族人民认为只有少数的英雄死后灵魂才可以转化为神,其他的只能转化为鬼,并且转化为恶鬼的必须请巫师进行超度。
“白马藏族不信佛教而信奉自然神,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为白马老爷)的一座神山,最重要的宗教活动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的跳‘曹盖’。白马藏族因其信奉神的不同有部落的分野,九寨沟县白马藏族为白熊部,陇南文县为三眼神部,九寨沟县勿角乡白马藏族还信仰白马树神和神鹰山神。”[2]
羌族的巫师称为“许”或‘释比”,白马藏人的巫师称“白布”,都是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宗教师。巫师有固有法器,作法时有一定仪式和巫术。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民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对自然的崇拜,都充满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热爱。
(八)民族习俗比较
羌族与白马藏族的习俗虽各具特色,但相同之处仍不少。以下分别从婚姻、节日、歌舞三个方面对两个民族的风俗进行比较。
1.婚姻。两个民族的婚姻观念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羌族不排斥与临近民族间的婚姻,而白马藏族一般情况下是禁止与外族通婚的。
2.节日。羌族有自己固有的传统节日,并且节日多与农事活动相关。比如每年的十月初一是过年,称为“羌历年”或者是“小年”,一般要欢庆三到五天,与汉族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不一样的。为了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他们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还会举行盛大的祭山会,各个村寨都要请巫师来主持。
白马藏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与汉族春节的时间一致,从农历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每天都会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除此之外,与羌族相同,白马藏族也会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节日。比如他们在农历的二月初一要杀牛敬神,三月十五以家庭为单位祭祀祖先,五月十五是杀牛敬神,七月十五杀鸡敬神,十月十五杀牛、羊敬神。每次敬神都有一定的意义存在,都是为了有个好收成。
3.歌舞。在歌舞方面,羌族与白马藏族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能歌善舞,这也是少数民族共有的特点。羌族与白马藏族的民歌非常丰富,题裁广泛,可以分为:颂歌、苦歌、山歌、劳动歌曲、情歌、喜庆歌、祭祀歌、丧歌等。各类歌曲都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其语言都非常生动形象,易于传唱。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最大的特点是“歌舞一体”,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族的音乐以多声部为主,这是羌族音乐最大的特点。羌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并且多数舞蹈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依然保留了原始乐舞古朴的特点,人们通过舞蹈自娱自乐并取悦于祖先神灵。舞蹈常常以羊皮鼓以及手铃作为伴奏,通常情况下,舞蹈的动作与歌词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羌语称为“沙朗”,也就是汉语的“锅庄舞”。
白马藏人经常跳的一种舞蹈叫做“圆圆舞”,也叫做“锅庄舞”,与羌族的“锅庄舞”极其相似。白马藏族的舞蹈较为著名的还有与宗教有关的“跳盖舞”等。白马藏族的歌舞音乐一般都与节日和祭祀相关,比如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火把节,每天晚上人们集体出动,一起烤火、唱歌、跳火圈舞。还有晚上跳的昼舞,主要是祭祀神灵、驱鬼辟邪。舞者戴着面具,跳“池哥舞”。“熊猫舞”也是一种传统的祭祀舞蹈,流行于九寨沟县,由于其舞步模仿大熊猫的动作体态,表现形式夸张而得名。白马藏族的敬酒歌也是非常著名的,给平辈客人敬酒唱歌,形式是主客之间一问一答轮番对唱,谁答错或者对接不上就得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也有给长辈以及贵客唱的敬酒歌,这种歌要求主唱人跪着唱,以表示对长辈以及贵客的尊敬,主唱人要看到长辈或贵客饮完杯中酒才能起身。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羌族和白马藏族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歌舞表演的场合也大都与节日以及祭祀等活动有关,只是在形式与名称上有所不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羌族和白马藏族都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族体,今日的羌族源于古代羌族的一支,今日的白马藏族源于古代氐族的一支。而古代羌、氐原为一族,其后逐渐演变为两个民族。可见两个民族有着同源关系,所以其民俗文化十分相近。通过上文对两个民族分别从八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民族之间既存在共性,又有不同之处。羌族与白马藏族不但在祖源上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并且在民俗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对其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从羌族与白马藏族的比较研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化与融合的过程,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中国民族学、民族史理论构架的建设与完善。
【责任编辑:吴妮徽】
参考文献
[1]雍敦全,宋康,周翔飞.灾后羌族音乐文化的多元保护措施探析[J].音乐探索,2014(4):115.
[2]李天昊,宋康.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研究刍论——以九寨沟县勿角乡和文县铁楼乡为例[J].艺术科技,2015(4):33.
[3]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赵逵夫.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5]黄布凡,张明慧.白马话支属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1995(02).
[6]李绍明民族学文选[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5:346—520.
[7]蒲向明.白马藏族及其传统文化刍论——以陇南白马藏族为中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01).
[8]蒲向明.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2-17-4
收稿日期:2015-11-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阿坝州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4SB024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娜(1983—),女,四川自贡人,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项目科副科长,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