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重建影像的颅外骨性标志对国人乙状窦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2016-08-09孙嘉良于镇滔李玉祥程凯亮王玉发李幼琼
孙嘉良,于镇滔,李玉祥,程凯亮,王玉发,李幼琼
(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油田总医院 骨科,吉林 松原138000;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130033;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 手足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
CT重建影像的颅外骨性标志对国人乙状窦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孙嘉良1,于镇滔1,李玉祥2,程凯亮3,王玉发4*,李幼琼1
(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油田总医院 骨科,吉林 松原138000;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130033;4.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 手足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
乙状窦位于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面的乙状窦沟内,在颞骨内面行向下内并进入颈静脉孔。神经外科中处理颅后窝和岩斜区病变时,常涉及乙状窦,因此需准确定位乙状窦。有研究报道,采用颅骨为样本,星点被认为是横窦乙状窦转折处的标志[1-3],本研究认为,以星点定位方法存在若干弊端,即颅骨样本量少、性别年龄难以统计、形态变异较大、定位范围局限、在术中由于出血等因素寻找耗时费力,因此,术中如何快速准确定位乙状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中我们借助薄层CT扫描重建技术对乙状窦进行三维测量,结合枕外隆突和乳突作为标志线定位乙状窦,标志线可测量得到乙状窦的全长投影,能为术者提供乙状窦在颅外的基本轮廓,该方法精确快捷,术中易于寻找定位。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80例全脑CT扫描数据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提供(扫描参数:电压140 kV,电流量250 mA,扫描层厚0.5 mm,重建层厚0.625 mm)。数据样本包含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在21岁-63岁之间,测量前已确认颅骨发育正常,颅内无占位病变。
1.2主要仪器及软件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提供的Siemens 64层螺旋CT仪;三维重建软件(美国GE公司adw4.3工作站);SPSS 19.0统计学软件;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软件。
1.3测量方法与图像处理利用CT扫描重建颅骨,经适当剪切后,运用三维工具将乙状窦沟的后缘精确地标记出来,在乙状窦沟后缘选取三个标志点,取在横窦乙状窦移行处(C),定位标准即水平方向乙状窦沟向外最突出处;取在乙状窦沟与颞枕骨交界处的交点(D);过C、D作线段AB的的垂线形成线段CF、DG,测量线段CF、DG的垂直高度h1、h2,测量线段BF、BG与线段AB的比值s1、s2;取颈静脉孔上口向后最突出点(E),测量点E至线段AB的垂直高度h3,线段BE与竖直轴所成角度α;有研究认为乙状窦沟各部宽度近似相等[4],在三维空间内测量点C、D、E处乙状窦沟宽度平均值d;测量乙状窦沟前后缘长度l1、l2;乙状窦沟在枕骨部所占长度与在颞骨部所占长度的比值,在前后缘的比值分别记为s3、s4。为了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我们测量了乳突最低点与标志点的距离BC、BD、BE的数据,统计样本中乳突孔的出现率。
2结果
2.1左右测量指标及比较两侧乙状窦投影测量指标h1、h2、h3、BC、BD、BE、s1、s2、α的测量结果见表1;两侧乙状窦长度、宽度的测量指标l1、l2、s3、s4、d的结果见表2;以上选取的所有测量指标的差异左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测量结果,横窦乙状窦移行处下缘投影在线段AB以B为起点的中点偏前处;乙状窦沟后缘在颞骨与枕骨交汇处投影在线段AB以B为起点的前1/5;乙状窦沟在枕骨、颞骨的分布比例为1∶2。
2.2男女性别组间测量指标及比较男女乙状窦投影测量指标h1、h2、h3、BC、BD、BE、s1、s2、α的测量结果见表3;男女乙状窦长度、宽度测量指标l1、l2、s3、s4、d的结果见表4。以上所有测量结果的差异比较在男女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乳突孔的出现率乳突导静脉经过乳突的部分称为乳突孔;在统计的80例样本中,出现乳突孔的样本共57例,出现率为(71.25±5.06)%(57/80)。
表1 两侧颅后窝乙状窦沟标志点至枕乳连线的垂直距离、投影及距乳突的距离±s)
表2 两侧颅后窝乙状窦沟长度、宽度、在颞、枕骨分布的测量结果±s)
表3 不同性别间乙状窦沟标志点至枕乳连线的垂直距离、投影及距乳突的距离±s)
表4 不同性别间乙状窦沟长度、宽度、在颞、枕骨分布的测量结果±s)
3讨论
临床上涉及乙状窦的手术入路主要包括经乳突的乙状窦前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等[5,6],这些手术入路要求骨窗视野良好并保护乙状窦,避免因损伤乙状窦引起出血、耗时增加等不良后果[7,8],因此乙状窦的准确快速定位显得非常重要。
国内外乙状窦沟投影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基于颅骨标本的实物测量,由于颅骨标本风化形变导致实物标本和活体之间存在较大形态差异等弊端,故本研究结合CT重建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样本选材便捷,年龄性别易于控制,可排除骨性病变和颅内占位畸形,可大样本统计,图像真实清晰等优势。选用体表明显且易于扪及的枕外隆突和乳突作为标志,以二者连线确定乙状窦的体表投影,精确便捷,术者易于操作和寻找,可定位乙状窦全长,掌握乙状窦宽度和走行趋势,令术者在确定开颅时即对开颅部位的乙状窦位置、乙状窦在颅骨表面的分布趋势有所了解,对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及避免乙状窦损伤具有较大帮助。本研究采用测量软件属于国际通用,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此外,本研究对乳突孔的出现进行了统计,提醒医生在钻孔时或乳突切除时注意乳突孔的存在,避免损伤导静脉。
参考文献:
[1]Day JD,Tschabitscher M.Anatomic position of the asterion[J].Neurosurgery,1998,42(1):198.
[2]Ucerler H,Govsa F.Asterion as a surgical landmark for lateral cranial base approaches[J].Craniomaxillofac Surg,2006,34(7):415.
[3]Mwachaka PM,Hassanali J,Odula PO.Anatomic position of the asterion in Kenyans for 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es to cranial cavity[J].Clin Anat,2010,23(1):30.
[4]邹宁生,林鸿仪.乙状沟在颅骨外侧面的投影[J].解剖学报,1954,1(2):239.
[5]谭国伟,王占祥,郭建峰,等.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2):1243.
[6]Spallone A,Makhmudov UB,Mukhamedjanov DJ,et al.Petroclival meningioma:an attempt to define the role of skull base approaches in their surgical management[J].Surg Neurol,1999,51(4):412.
[7]Samii M,Metwali H,Samii A,et al.Retrosigmoid intradural inframeatal approach: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J].Neurosurgery,2013,73:ons53.
[8]Samii M,Gerganov V,Samii A.Hearing presentavation after tomplete microsurgical removal investibular scbwannomas[J].Prog Neurol Surg,2008,21:136.
*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6)07-1064-02
(收稿日期:201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