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 方寸之间的力与美
2016-08-08林菲
林菲
榫卯,连接着匠心与木材,让手艺得以展现,让木头拥有生命;连接着品质与内涵,让传统家具不仅成为“材美工巧”的体现,更蕴含着力学、美学与哲学的智慧;更连接着古老与年轻的中国,让千年的技艺得以传承,民族的艺术大放光彩。
榫,剡木入窍也;卯,以虚入盈谓之卯。榫卯,是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即榫头与卯眼的合称,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当榫与卯相扣,便可达到若合一契,浑然一体,成就开合之间的精与巧,方寸之间的力与美。
比汉字更早的民族智慧
在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遗址中,榫卯结构被运用在先民们生活的木质民居中,出现了双层凸榫、凸型方榫、圆榫、燕尾榫、企口榫等榫卯形式的雏形。出于生存的本能与需求,在汉字出现之前,榫卯结构就成为了独特的民族智慧,记录着祖先们对生活和居所品质的不懈追求。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举凡现代木构所应用的主要榫接合都已被应用,源于建筑的榫卯结构,在家具上也已经被充分使用。《楚辞·九辨》有云:“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就是以圆卯眼和方榫头难以匹配,来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格格不入,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榫卯在当时应用的普遍性。
其后的榫卯结构,沿着建筑和家具两条脉络发展。一方面,建筑上出现了斗拱结构,至宋代发展至力与美结合的顶峰,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化为“飞檐斗拱”的装饰作用。另一方面,榫卯结构在明清硬木家具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就了中国古典家具经典不朽的地位。
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到:“我国家具结构传统,至宋代而愈趋成熟。自宋历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有机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又十分重视实用与美观。”这个“结构”,便是指榫卯结构。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几千年来,榫卯结构也不断地发展、改进,派生出极多的样式,适用于不同的家具,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令世人惊叹。
以柔克刚 含蓄精巧
相比于现代家具铁钉加胶水的配置,中国传统家具上榫卯结构的应用,更成功地解决了家具变形、损坏、生锈、开裂的问题。榫卯结构作为一种木质结构,利用木材突出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在接合处保留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形成力学上的柔性节点,让家具受力均匀。当一件家具上的所有榫卯结构组合在一起时,这些结构传递出的力量就能达到复杂而微妙的平衡,有效地抑制家具构件向各个方向扭动,保持稳定和牢固。
榫卯结构不仅在于扣合时的紧密相连、严丝合缝,更在于拆分时的简单快捷、完好无损。一件榫卯结构制作精良的家具,可以在几分钟内拆解成基本的构件,且不会产生任何损坏。这些构件通过打包,可以让家具运输成本更低、更方便,并且在到达目的地后,经过组装复原为一件精美结实的家具。
当家具损坏时,榫卯结构的用处就显得更为重要。榫卯结构便于拆装的特点可以让破损的家具构件得到替换,只要选用与家具木材质地、纹理一致的替换部件,就能使家具完美如初。穿带、走马销、银锭榫等榫卯结构也可以在隐蔽处修复家具,保持家具的稳定和美观。
精巧绝伦的榫卯结构,可以抹去家具表面突兀难看的接合痕迹,使家具表面光滑美观,精密无间。以明式圈椅的椅圈为例,靠背浑圆,形如开弓,扶手婉转,柔和丰满,二者从高到低一顺而下,连成一条流畅而优美的曲线,却在外表看不到拼接的痕迹。这都要归功于楔钉榫的功劳,通过两片榫舌与楔钉的完美接合,完成了弧材的连接,造就了古典家具典雅和谐的曲线美。
一部分造型别致的榫卯结构,其本身就可以作为家具的装饰部件。再如圈椅上的步步高赶枨,是四脚之间有枨子相连,形成端正平直的四方造型,正与圆润完满的椅圈相互投射,呼应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审美诉求。同时,为了避免榫眼集中有损坚实,而做成前枨最低,侧枨较高,后枨最高的形式,并赋予其“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可谓集造型美与寓意美于一体。
榫卯,是匠人对于木材的塑造,通过木件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的巧妙组合,形成了间不容发的精密结合;榫卯,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所在,使得家具不仅坚固耐用,还更加美丽精巧,从日常器物上升成为传世之作的美学典范。
巧夺天工背后的古老哲思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思考,“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理念,正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求自然为人所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观。无论是家具构件上突出的榫头,还是另加的榫销、楔钉,都因为材质的相同,而成为木制家具的一部分,当榫卯扣合在一起时,也便与家具融为一体。木材的天然属性,使得家具保持自然之美的同时,更与榫卯结构同呼吸,共命运,相生相长,不离不弃,诠释了 “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古人认为一切事物可以划分为阴阳两面,天地混沌之初,正是由于阴阳交合才生万物,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榫卯构件的契合,是由于结构上的互补,并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嵌接,而达到力量的相互抵消,形成平衡、和谐、有机的整体。榫为阳,卯为阴,当凸出来榫头与凹进去卯眼扣在一起时,两块木头就紧紧地相握,如同两情相悦的情人,互相吸引,阴阳相生,与古人“阴阳共生”的哲学观不谋而合。
相比于材美工巧的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更似乎是一种隐秘、有序、理性的内在符号,它含而不露、内蕴阴阳,一开一合之间闪耀着古老哲思的智慧之光。
品质与价值
榫卯隐藏在家具的内部,是无法直观的匠心独运,是关乎家具结构、线条、造型、耐力的关键所在。外露的铆钉、廉价的胶水,不仅影响了家具的使用品质,更让一件家具仿佛带着几块难看的伤疤,难以谈得上审美价值。精良的榫卯结构却造就了家具 “形材艺韵”的登峰造极,使其坚固耐用,可流传百世,典雅美观,可品味收藏,成为了兼具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细节决定成败,品质决定价值。制作精良的榫卯结构,通常需要耗时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细细打磨,考验着匠人们的手艺与耐心,这是内蕴其中难以估算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更是一个企业的良心和责任所在。专注于榫卯结构研究与制作的叶双陶先生这样说:“正是因为榫卯难做,我们更要把它做好。好的家具不是卖弄珍惜名贵的材料和花拳绣腿的工艺,而应该注重其品质、内涵、气韵的开发,这一切都建立在把结构做好——也就是把榫卯做好。”
榫卯,连接着匠心与木材,让手艺得以展现,让木头拥有生命;连接着品质与内涵,让传统家具不仅成为“材美工巧”的体现,更蕴含着力学、美学与哲学的智慧;更连接着古老与年轻的中国,让千年的技艺得以传承,民族的艺术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