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优势与劣势
2016-08-08苗红果
苗红果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优势与劣势
苗红果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校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认清高校校报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校报的作用。文章从信息、育人、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校报的发展优势,从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受众面相对较窄;版式版面相对固定,缺乏创新;发行周期长,时效性不强;互动性差,反馈不畅通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校报的发展劣势。
高校校报;优势;劣势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新媒体已经成为传媒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校报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校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认清高校校报的优势和劣势,才能为高校校报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具备的优势
1.1信息优势
传播信息是报纸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校报与社会报纸一样,都承担着这一重要功能。校报将学校的方针政策、路线、发展理念等信息传递给广大师生员工,同时将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等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体现出来,实现了信息的上下传播。除此之外,高校校报也是加强学校与兄弟院校、政府单位、家长、校友联系的重要桥梁,实现了这些单位、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高校校报在传播信息方面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多地传递新闻信息。近年来,《安阳师院报》在头版压缩会议新闻等硬新闻的篇幅,尽可能多地报道学校各方面的动态;二版将一些新闻用一句话或简讯的形式简要进行概括,为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腾出更多的空间。另外,在一些重大活动和时间发生时,高校校报还可以以号外、增刊的形式及时向广大师生传递信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时,《安阳师院报》专门刊发了一期四版安阳师范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做法、成果,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1.2育人优势
高校校报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强阵地,更是新闻宣传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校报编辑部,常常聚集着一批充满新闻理想、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记者,这些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的学生记者团是高校校报编辑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团实行老带新政策,即由上一届学生记者带新来的学生记者进行采访、写稿。高校校报编辑部老师对稿件进行评点、修改。此外,校报编辑部还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记者进行培训。学生记者积极参与办报实践,采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校报大小活动的组织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在安阳师范学院校报编辑部,很多学生记者由最开始的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到一篇篇有分量的报道变成签字出现在报纸上,很多同学的作品还获得了河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一些同学的作品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知名媒体采用,一些同学毕业后到知名媒体、企事业单位任职。高校校报编辑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
1.3文化建设优势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②。
高校校报是校园文化依托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校报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首先,高校校报所反映的广大师生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学校发展的精神风貌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校校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话语优势,利用弘扬真善美,宣传正能量,讲好高校故事,传播好高校声音,阐释好高校特色,提高广大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为建立校园文化的宣传体系奠定了基础。再次,高校校报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多样的实践形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思想引领、精神引领、知识引领和服务成长的作用,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了组织形式,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2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劣势
2.1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受众面相对较窄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主流媒体之一,其发行渠道相对固定,当前校报的主要发行渠道一是由学生记者等发放到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中,另一个渠道是通过邮局和兄弟院校间进行交流或者是邮寄到部分校友和学生家长受众。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主动寻求阅读校报获取信息的读者很少,高校校报在广大师生中可谓“不受待见”。在遇冷的情况下,高校校报很难发挥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作用。
2.2版式版面相对固定,缺乏创新
现在大多高校校报开版的形式多是四开四版或者对开四版,版式相对比较固定。第一版为要闻版,一般为学校的重大活动或重要事件。二版为综合新闻,三版为大学生活版,四版副刊版。以安阳师范学院校报为例,近十年的校报除了校庆、第三党代会等重大活动外,校报对开四版的布局没有改变过。版面设计上一些校报还停留在上世纪的编排理念,没有充分运用图片、线条、色彩、留白等版面元素,版面设计相对呆板。
2.3发行周期长,时效性不强
据王世华的《中国高校校报及从业人员调查研究报告》中资料显示376家高校样本校报周期:半月报184家,48.93%;月报有92家,占24.7%;旬报有62家,占6.49%;周报有38家,占10.11%;半月报最多接近一半;周报很少,仅为一成。由此可见,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发行周期过长的问题。对以“新鲜”为重要标志的新闻报道来说,过长的发行周期使得高校校报的新闻价值被大大削弱了。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2015年5月20日,河南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安阳师范学院新闻网当天就对新闻事件进行了报道,文章阅读数达6 000余人,而《安阳师院报》(半月刊)在5月31日的报纸头版才刊发此消息,等报纸与读者见面的时候,“新闻”早就成了“旧闻”了。
2.4互动性差,反馈不畅通
信息的传播方式分为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两种形式。高校校报信息的传播主要是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传递形式,高校校报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校报所传递的信息。虽然偶尔有受众给高校校报反馈信息,但这种反馈相对少、不及时,被重视的程度也较低。传授双方缺乏及时互动的交流。新媒体的互动性较强,反馈及时,传授双方可以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这给高校校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高校的广大师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往往更会倾向选择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新媒体。
注释
①崔东云.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②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5-06-15 )[ 2009-04-02] . http: //www. chinabaike. com/law/ 2y/ gw/ jtb/1341125.htm1.
[1]孔德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转型路径分析[J].中国报业,2014(20):30-31.
[2]王淑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创新发展[J].科技信息,2012(18):65.
[3]赵海霞.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生存发展探析[J].新闻知识,2014(6):92-93.
[4]沈春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3(4):50-51.
[5]崔东云.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64-65.
G2
A
2096-0360(2016)17-0162-02
苗红果,安阳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