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low理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8-08何娟武秋锋
何娟 武秋锋
Maslow理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何娟 武秋锋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1],随病情进展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劳动能力下降,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Maslow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分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COPD患者应用Maslow理论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本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4±10.5)岁。病程(17.4±8.6)个月,诊断依据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 COPD 诊断标准[5],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及相关高危因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咳痰、饮食指导、疾病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Maslow理论完善护理方案,内容如下: (1)全面评估: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个人情况,从年龄、文化层次、身体状况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面评估,评估范围包括心理、社会、经济情况、身体状况等,为完善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2)满足生理的需要:针对患者最原始的基本需求进行护理,由于该阶段患者肺功能下降导致出现肢体运动能力下降,因而应当对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采用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基本生理需要。(3)满足安全的需要 :该阶段护理内容是对上一阶段护理的完善,侧重于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生存环境中的需求,尤其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情况。需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使患者达到内心的安全。(4)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由于患者肺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的缺损,患者消极情绪持续影响患者对爱的感知,因而有必要从组织、家庭等层面实现对患者的认同,从而有助于患者从中获得爱与被爱的感受。(5)满足尊重的需要:由于患者担心个人隐私的问题,并缺乏被尊重的感觉,因而该阶段强调实现患者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护理工作中注意动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配合进行表扬及肯定,有助于患者获得被尊重的感觉,进而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6)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随着患者疾病的康复,患者需求逐渐转向深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重返社会、重返工作的要求,及通过自我努力达到社会认可的目的。因而护理过程中注意对患者鼓励,但应避免患者过高的要求,以避免目标难以实现导致失落沮丧情绪的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 (1)焦虑及抑郁状态评估: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比较。(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48项目,分为认知能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心理及情绪、体质等方面。(3)健康测量量表评估: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于干预后4周评估患者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及总体健康六项,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41 干预前 55.16±5.37 61.56±9.19干预后 49.16±4.83 54.50±8.42观察组 41 干预前 54.26±5.14 62.09±9.15干预后 31.09±4.22*# 42.37±5.09*#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认知能力 药物不良反应 心理及情绪 体质对照组 41 干预前 3.41±0.89 2.81±0.53 2.61±0.58 2.34±0.57干预后 3.07±0.78 2.65±0.41 2.27±0.41 1.95±0.43*观察组 41 干预前 3.39±0.67 2.83±0.47 2.59±0.61 2.29±0.56干预后 2.25±0.52*# 2.64±0.26 1.72±0.38*# 1.68±0.32*#
2.3 两组患者健康测量量表评估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测量量表评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测量量表评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活力对照组 41干预前 48.92±5.13 68.15±5.07 54.09±7.13 57.34±8.54 48.16±7.92观察组 41干预后 59.28±6.47*81.67±9.23*58.62±8.35 71.43±6.82*63.55±9.15*
3 讨论
由于国内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及大气污染的加重,烟尘等有害颗粒导致COP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发病过程中炎症细胞浸润肺实质及肺血管,导致肺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包括小气道管壁增厚明显并发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的纤维化,进而导致气道狭窄及气流受限[6]。由于该类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氧饱和度下降及呼吸功能受损,导致部分生活需求不能有效获得满足,部分患者甚至常出现治疗的抵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7],因而采用有效措施对急性加重期进行护理干预,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COPD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多因肺部细菌感染诱发,继而发生炎性级联反应,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加速炎性反应。Maslow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ow博士提出,该理论从患者面临的问题出发,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该理论充分考虑到患者在疾病初期、康复期等阶段的不同需求。本资料显示,采用Maslow理论进行护理后可以有效的缓解干预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健康测量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采用Maslow理论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对于缓解COP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以间接减轻焦虑抑郁状态导致的皮质醇增多,因而改善后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更好的接受下一步治疗[8]。在患病初期,尤其在无相关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失去信心,不可避免产生厌世及焦虑、抑郁情绪[9],这也是应激状态持续的一个因素,由此导致的结局包括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以及免疫抑制的发生[10]。Maslow理论的分层护理体现了对各层次需求的重视,强调各种需求彼此交叉,相互重叠,以当前主导的层次为主要需求,且随着该层次问题的解决,促进层次的发展由低向高演进,因而对患者的需求可以逐层满足。但护理中需要注意各个层次不是孤立存在[11],应建立在动态观察患者需求,灵活掌握该理论并高度的察觉,使针对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融入护理过程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促进人性化护理的实施[12]。在护理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Maslow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特点,实现全程、无缝隙覆盖。
综上所述,采用Maslow理论护理可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心理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是对该类患者护理的重要方式。同时整个过程中也应强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其配合,是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升。
1 魏晋林,李盛,王宇红,等. 兰州市2008~2012年居民就医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3, 34(4): 238~241.
2 Aydin C, Donaldson N, Stotts N A, et al. Modeling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on Medical-Surgical Units: Nurse Workload,Expertise, and Clinical Processes of Care. Health Serv Res,2014, 16(2):78~91.
3 Romem A, Tom S E, Beauchene M, et al. Pain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lif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cer, dement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Palliat Med,2015.
4 Taormina R J, Gao J H. Maslow and the motivation hierarchy: measuring satisfaction of the needs. Am J Psychol,2013, 126(2): 155~177.
5 王冬杰,霍建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一秒率的不同诊断标准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 国际呼吸杂志,2013, 33(9): 671~675.
6 Dransfield M T, Wilhelm A M, Flanagan B, et al. Acquired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dysfunction in the lower airways in COPD. Chest,2013, 144(2): 498~506.
7 Fotoukian Z, Mohammadi S F, Fallahi K M, et al. Barriers to and factors facilitating empowerment in elderly with COPD. Med J Islam Repub Iran,2014, 28(1): 155~161.
8 Garrow A P, Yorke J, Khan N, et al.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 used in assessment and measur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5, 10(3): 293~307.
9 Safa M, Boroujerdi F G, Talischi F, et al. Relationship of Coping Styles with Suicidal Behavior in Hospitalized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Substance Abusers versus Non- Substance Abusers. Tanaffos,2014, 13(3): 23~30.
10 Moxon A, Lee G.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patients in type II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OPD exacerbations. Int Emerg Nurs,2015, 35(1): 108~121.
11 Mccarthy B, Casey D, Devane D, et 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 21(2): 137~143.
12 Penfold C, Ewing G, Gilligan D, et al. What do informal carers want to learn about breathlessness in advanced disease and how do they want to learn it? BMJ Support Palliat Care,2015, 5(1): 107.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何娟)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武秋锋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