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2016-08-08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右室心尖起搏器

胡文泽 杨明 韩凌 陈欣 陈萍 孙晓勤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胡文泽 杨明 韩凌 陈欣 陈萍 孙晓勤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左室收缩功能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能够在三维空间内通过连续追踪不同帧心肌内回声斑点的运动轨迹,计算心肌运动的速度及形变,从而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目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理论上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符合生理,更不易影响血流动力学,但Giulia D等[1]对59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访观察并未提示右室流出道起搏改善心功能。本文探讨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住院>60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并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2.7±10.3)岁。将患者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组28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s)

累积心室起搏百分比(%)RVA组 24 13(54.2) 73.1±13.9 13(54.2) 11(45.8) 73.3±9.4 RVOT组 28 16(57.1) 71.8±11.4 16(57.1) 12(42.9) 69.5±7.3组别 n  男性[n(%)]  年龄(岁) VVI[n(%)]DDD [n(%)]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双腔或单腔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均为美国圣尤达公司生产的翼状电极(1642T/52、1646T/58)及螺旋电极(1888TC/58)。心室电极导线被动翼状电极24例,右室心尖部起搏;主动螺旋电极28例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术后详细记录好12导联心电图,并确保心室完全起搏。所有患者均建立随访档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植入时情况、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等。

1.3 仪器 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为1~5MHz,S5-1探头,配有三维应变软件。图像采集: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切换至S5-1探头,获取满意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后在单心动周期调整图像质量,再采集连续4个心动周期拼接而成的全容积三维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应用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6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1;与RVOT组术后比较#P<0.01,▲P<0.05

项目 RVA组(n=24) RVOT组(n=28)GLS 术前 -14.83±2.05 -13.49±1.15术后 -9.32±3.51*#  -15.99±3.42 GCS 术前 -24.84±3.40 -22.21±1.93术后 -14.24±7.05*▲ -20.65±3.21 GRS 术前 38.78±7.14 36.52±4.80术后 20.15±5.60*# 34.97±9.41 GAS 术前 -26.57±1.26 -27.07±1.34术后 -17.44±11.38*#  -25.48±2.16 EF 术前 49.23±2.64 48.83±9.10术后 45.47±9.82 47.76±3.91

3  讨论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与传统的二维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其在三维空间环境实现,其同时满足心脏心肌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性,通过对其运动轨迹的三维斑点追踪,更准确、客观反映心脏心肌力学的功能状态[2]。具有无角度依赖性,能实时跟踪斑点运动的立体空间、位置等独特的优点。

心肌是由纵行纤维和环形纤维构成的,因此心肌变形是三维的,即径向、环向和纵向,心肌应变指心肌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形。左室收缩并非简单的心肌缩短,而是肌层相互滑行交错及心肌纤维重排等的复杂过程。心肌功能受损与不同走向的心肌受损是一致的。因此分别测量纵向、径向、圆周收缩期应变可有助于分析左室收缩功能[3]。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即能实现。

本资料显示,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6个月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提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应用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已提示早期收缩功能减低。Khaykin Y等[4]报道,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可有效避免由右室心尖部起搏带来的收缩不同步性。

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心脏正常的起搏传导顺序导致心室与心房、心室内及心室间运动不协调,左右心室收缩的不同步;由于电-机械活动的逆转,从而影响左室收缩能力,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5~7]。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希氏束的位置相近,能够尽量保持心室的电激动与收缩之间的同步性,从而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本资料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也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6个月即发现早期收缩功能减低。

总之,对于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器的植入术中尽可能选择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且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更敏感的反映程度较轻的心功能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考虑作评价早期收缩功能变化的指标。

1 Giulia Domenichini, Henri Sunthorn,Eric Fleury,et al.Pacing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versus the right ventricular apex: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2, 23(7),621~627.

2 董金杭.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现状.重庆医学,2014,43(11):1388~1390.

3 李春艳,朱文晖,刘稳.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3):197~200,205

4 Khaykin Y,Exner D,Birnie D,et al.Adjusting the timing of leftventricular pacing using electrocardiogram and device eletrograms. Europace,2011,13(10):1464~1470.

5 Finn Akerström,Marta Pachón,Alberto Puchol,et al.Chronic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Adverse effects and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minimize th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73(3):351~360.

6 Luis Molina,Richard Sutton,William Gandoy,et al.Medium-Term Effects of Septal and Apical Pacing in Pacemaker-Dependent Patients:A Double-Blin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14, 37(2):207~214.

7 Wang Wei-zong, Wang Zhong-su,Zhang Yu-jiao,et al.Cardiac Func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13, 36(8): 1032~1051.

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脏中心

猜你喜欢

右室心尖起搏器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