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振鹏《阿房宫图》之再发现
2016-08-06史正浩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史正浩(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元代王振鹏《阿房宫图》之再发现
史正浩(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历来被学界认为是元代画家王振鹏代表作的《阿房宫图》,自1931年在日本展出之后,就杳无踪迹。2014年4月,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中,发现了一幅署名王振鹏的界画作品。根据日本出版的《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收录的《阿房宫图》,通过对其画面、折痕、污渍等方面的对比,再结合我院的收藏情况,本文认为,此次发现的画作即为失传已久的王振鹏《阿房宫图》。而《阿房宫图》的前收藏者周志成,即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驻神户总领事周珏。
王振鹏;界画;阿房宫图;周志成;周珏
王振鹏,字朋梅,号孤云处士,永嘉人,元代著名界画家。在目前已知的王振鹏作品中,有一幅《阿房宫图》,多年以来被学界认为是王振鹏的代表作,散见于各种画史类著作中,影响广泛,如王伯敏的《中国绘画通史》①见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上册,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98页。、陈高华的《元代画家史料》②见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附图13。、潘耀昌的《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③见潘耀昌编,《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等。此图1931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上展出,收录于日本大塚巧艺社出版的《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但是,这次展览之后,此图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无人能讲清楚其下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促成了《阿房宫图》的重见天日。
一、发现记
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赴河南大学调研的过程中,参观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所藏的部分古代书画精品。刘延东同志在参观过程中,对这批珍贵古画的保护情况提出了意见,并对鉴定和保护工作作出了相应的指示。在刘副总理的关心下,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积极响应,迅速派出以国家文物局金瑞国处长带队,李遇春、李晨两位明清书画鉴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赴河南大学对所藏古代书画进行鉴定。
图1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藏王振鹏款界画
图2 《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的《阿房宫图》
为了积极配合书画鉴定工作,学院委派笔者先期挑选60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作为重点鉴定对象。在挑选书画的过程中,发现一幅登记为“门士华(日本)《建筑风景》”的画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经过仔细查看,此画虽为日本裱工,但并非是日本画,而是一幅落款为《至治辛酉夏五月孤云处士笔》,并钤有《赐孤云处士章》朱文印的王振鹏界画作品(见图1)。此画为绢本水墨卷轴,画心纵114厘米,宽56厘米。因现当代作品与外国作品不在此次鉴定的范围内,笔者遂将其专门挑出,归入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纳入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两位专家对此幅作品的绘画水品给予了肯定,将其判为明代摹本,理由是此画用墨偏淡,并定级为三级文物。鉴定后,笔者对专家以墨色为依据将其定为摹本有所疑问,遂查阅王振鹏现存作品进行比对。在这个过程中,偶然发现其与王振鹏的代表作《阿房宫图》极为相似。惊喜之余,因我院还藏有一部分日本二玄社的古画复制品,笔者甚至还曾怀疑其可能是复制品。为了查证真伪,笔者首先查阅了日本二玄社历年复制古画的目录,其中并未有王振鹏的《阿房宫图》。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阿房宫图》的现藏地,也一无所获。后又广泛浏览了近几十年对于王振鹏和元代界画的研究论文,也未有结果。在此情况下,笔者通过电子邮件请教了国内王振鹏研究的专家、故宫博物院的余辉先生,余先生表示也不能确定此画下落。王振鹏《阿房宫图》的下落不明,更坚定了笔者对于院藏王振鹏作品即为《阿房宫图》的信心。在此信心的驱使下,笔者开始参照日本大塚巧艺社画册认真比对,最终认定我院所藏的王振鹏作品,即为失传已久的王振鹏代表作《阿房宫图》。
二、认定依据
笔者之所以认定我院所藏王振鹏作品即为《阿房宫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首先,两幅画的画面表现完全一致。
1929年,中日两国在东京上野公园东京府美术馆举办了“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将中日两国公私收藏的唐代至明代绘画精品联合展出,同年出版了画册《唐宋元明名画大观》①东京美术学校文库内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编:《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大塚巧艺社出版1929年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界反响强烈。1931年4、5月间,中日两国再次合办“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又称“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展览在东京上野公园东京府美术馆展出三周后,转至大阪府立贸易馆巡展。②东京美术学校文库内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编:《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大塚巧艺社出版1931年版,冈部长景《序》。日本大塚巧艺社于当年出版了《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将展览作品悉数收录,其中就有王振鹏的《阿房宫图》(图2)。③东京美术学校文库内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编:《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大塚巧艺社出版1931年版,第46页。这也是目前留存的唯一一张《阿房宫图》的图像,其他各种书籍、画册中的《阿房宫图》,均源自此画册。将我院所藏的王振鹏界画作品与《阿房宫图》照片相比较发现,二者不论在构图,还是画面表现上,可以说是一丝不差。唯一略有不同的是日本画册中的《阿房宫图》,墨色显得更加浓重,这应该是由拍摄技术的原因导致。
第二,两幅画的折痕完全一致。
《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收录的《阿房宫图》,未标明是绢本还是纸本,但是从其画面上存在经纬线这一特征判断,应为绢本,这与我院所藏作品一致。细致比较两幅作品会发现,两张画的折痕完全一致。最明显的例子是题跋“至”字上方和最右侧宫殿屋顶上的两处横向折痕,非常清晰浓重,一眼即可辨识。
第三,两幅画的污渍吻合。
两幅画除了折痕完全一致之外,画面上的霉斑、墨痕等污渍也有大量吻合。并且,我院所藏的王振鹏作品上的霉斑,相对于日本展出时的照片,还有一些发展的现象,这正符合了绢类织物霉变的特点。经过粗略的对比,两幅画中的污渍位置一致的一共有16处之多,分别位于画面的各个部分,详见,图3、图4/1-16(右侧为河南大学藏画)。
第四,院藏方面的理由。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开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河南艺术学院,后更名为郑州艺术学院,包含音乐美术两系科,为本科建制。在1962年的河南高校学科调整中,郑州艺术学院并入河南大学,直至今日。
学院成立60余年来,陆续收藏了明、清、民国、当代中国书画作品700余件,还有少量日本、朝鲜画作。其中已鉴定的200余件书画作品中,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40件。据老同志回忆,学院所收藏的古代绘画作品,均是上世纪50年代至文革初期获得的,也就是说《阿房宫图》是在此时期进入我院。
除了大量藏画外,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还藏有相当数量的日本明治维新至战败前所出版的原版画册。这其中就有“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和“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后,由大塚巧艺社结集出版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和《宋元明清名画大观》。这两种画册出版数量稀少,它们与参展的《阿房宫图》同时出现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收藏中,也许并非是巧合。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也许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所藏的这批日本画册与《阿房宫图》,是从同一藏家处包圆而来的。而这个曾经的藏家,也许就是《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提到的《阿房宫图》的收藏者周志成。
图3 两幅绘画上16处相同污渍位置
三、前收藏者周志成的身份问题
解决了画作的认定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所记载的《阿房宫图》的收藏者周志成的身份。《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共收录了三幅周志成收藏的名画,分别为第22页南宋陈琳的《花鸟图轴》;第46页元代王振鹏的《阿房宫图轴》;第55页元代张雨的《霜柯秀石图轴》。三幅图中,陈琳的《花鸟图轴》已不知所踪,而张雨的《霜柯秀石图轴》(图5)辗转为邓拓(此人为河南大学校友)收藏,后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①余辉:《邓拓的绘画收藏》,《中国书画》2012年第5期。那么,这个周志成是谁?查阅关于此次展览会的各种研究成果,未见对此问题有所涉及。一个收藏有三幅宋元名画,并且能参加此次中日合办展览会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不是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就是当时知名的书画家、收藏家。笔者因此检索了当时的各种文献,有一个人进入了研究的视线,他就是当时中华民国驻日本神户总领事周珏。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图4-9
图4-10
图4-11
图4-12
图4-13
图4-14
图4-15
图4-16
周珏,字志成,1883年生于浙江嘉善。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早年投身辛亥革命。1913年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历任众议员。1923年,因牵涉曹锟贿选案被舆论斥为猪仔议员。同年11月任驻日本横滨总领事。1925年9月,任驻日本神户总领事。1930年3月回国,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1931年2月,复任驻神户总领事。1933 年9月归国后任外交部秘书。1936年1月,任外交部驻沪办事处主任。1937年7月27日,任外交部秘书。后投靠日伪,任伪华北临时政府驻满洲国通商代表。1940年5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政务厅外务局局长。1940年6月,任汪伪外交部公使。1940年8月1日,兼汪伪外交部驻沪办事处处长。卒年不详。①关于周珏的生平,参见林吕建:《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02页;张蓬舟:《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 1932-1982》第四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页;刘国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40、911页。
“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开展之时,周珏恰好担任中华民国驻日本神户总领事。那么,他与画册中提到的周志成是同一个人吗?周珏本人的资料很少,甚至连下落与卒年都不可考。要认定《阿房宫图》的收藏者周志成就是周珏,起码需要证明周珏与这次展览会有直接的关系。但笔者在查找周珏文献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这方面的文字记录。只从20世纪30年代的杂志中,找到了不同时期周珏的照片。分别为: 1933年《驻神户总领事周珏》(见图6/1)②《良友》1933年第81期,第20页。;1934年《外交部秘书周珏》(见图6/2)③《外部周刊》1934年第30期,第53页。;1936年《周珏欢送比利时公使》(见图6/3)④《新人周刊》1936年第3卷,第5期,第1页。;1937年《周珏欢迎意大利大使》(见图6/4)⑤《良友》1937年第127期,第12页。;1937年《周珏会见捷克公使》(见图6/5)⑥《礼拜六》1937年第676期,第22页。。
有幸的是,“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也有照片留存。1931年举办的这次“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在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展览发起后,中国书画界积极响应。成立于1927年1月的湖社画会⑦吕鹏:《湖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积极参与此次展览,组织了强大的阵容赴日参展,并全程记录了在日期间的见闻,登载于本社出版的《湖社月刊》之上。在1931年的《湖社月刊》上,登载了参加此次展览会的照片。其中有两张合照,一张是《华日古今绘画展览会日方欢迎中华民国代表纪念摄影》(图7)⑧《湖社月刊》第四四册,总七一一页。,是中方抵达东京后的合照;另一张是《大阪中日古今绘画展览会同人纪念摄影》(图8)⑨《湖社月刊》第四六册,总七五二页。,是巡展至大阪时的合照。在第一张合照中,我们没有发现周珏的身影。但在第二张合照中,上层中间那个身材魁梧的光头的右手边,站了一个身材高大,穿燕尾礼服的人。对比前面看到的周珏的照片,不论从身材、脸型、眉宇还是年纪,都与其极为相似。况且,作为中华民国驻神户总领事,遇到两国间如此重要的文化盛会,且神户、大阪之间仅有三十余公里之遥,周珏前来参加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周珏旁边那个光头,就是后来担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汪伪监察院长、立法院长的大汉奸梁鸿志。二人合照站在一起,可能私交不浅。再结合抗战爆发后,周珏投降日本做汉奸的经历,更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照片中的人就是周珏本人。
图5 周志成曾收藏的元代张雨《霜柯秀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
图5 周志成曾收藏的元代张雨《霜柯秀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
图6-1 1933年驻神户总领事周珏
图6-2 1934年外交部秘书周珏
图6-3 1936年周珏(左一)欢送比利时公使
图6-4 1936年周珏(左一)欢送比利时公使
图6-5 周珏(中)会见捷克公使
图7 华日古今绘画展览会日方欢迎中华民国代表纪念摄影》
图8 《大阪中日古今绘画展览会同人纪念摄影》,箭头所引即为周珏
因此,通过照片的比对,再结合常理推断,笔者认为,周珏不仅参加了大阪巡展的开幕式,同时还以送展的形式参与了此次展览。他就是《阿房宫图》的收藏者周志成。
结论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现藏的王振鹏界画作品,即为1931年在日本“宋元明清名画展览会”上展出的王振鹏《阿房宫图》。其送展者周志成,即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驻神户总领事周珏。此画久已失传,不知何故辗转流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并尘封至今。此次《阿房宫图》的发现,无疑将引发学界对于王振鹏界画的又一轮讨论,对于元代界画的研究也会有所助益。此外,关于《阿房宫图》的真伪与时代问题,笔者另有专文,在此不赘述。
(责任编辑:梁 田)
J209
A
1008-9675(2016)03-0001-05
2016-02-20
史正浩(1983- ),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