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2016-08-06熊毅俊郑业鲁
林 群,熊毅俊,郑业鲁,万 忠
(1.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015年广东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林 群1,熊毅俊1,郑业鲁2,万 忠2
(1.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014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平稳,而存栏量大幅下跌,能繁母猪淘汰速度加快,成为推动2015年生猪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下半年猪粮比价连续6个月维持在绿色正常区域。2015年广东省生猪养殖已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养猪效益进入盈利阶段。重点分析了造成猪价上涨的具体原因以及2015年生猪产业市场走势,并针对目前生猪产业面临的减排治污压力、疫病多发态势、土地资源危机以及养殖成本上升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广东;生猪产业;猪粮比价;市场走势;对策建议
林群,熊毅俊,郑业鲁,等.2015年广东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5):20-25.
近年来全球猪肉产量持续增加,猪肉市场供略大于需。2014年全球猪肉生产量11 056.6万t,比2013年(10 882.3万t)增加174.3万t、涨幅1.6%,产量增加主要来自亚洲。其中,中国占世界猪肉产量的51.1%,欧盟以及美国紧随其后,分别占20.4%和9.4%。据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以及美国的猪肉生产量会继续上扬,而欧盟的猪肉产量将会下滑,但是三者总的猪肉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变化不大,并且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每年生产的猪肉份额总体上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1]。
2015年,随着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生猪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国内生猪业发展政策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但养猪业却在过去一年陷入了深度低迷,2014年全国生猪存栏46 583万头,同比下跌1.7%。由于前几年全国范围生猪存栏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政府对生猪饲养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养殖户为了争取补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造成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过剩产能于2014年彻底爆发,猪肉价格一路走跌。在经历了2014年养猪效益全面亏损的一年后,受生猪价格上涨的影响,2015年广东省猪粮比价突破盈亏平衡线,实现连续6个月运行在绿色正常区域。本研究立足2015年广东省生猪产业发展形势,重点分析广东省生猪产业区域发展、标准化养殖、价格分析、市场走势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等,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广东省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广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近5年生猪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与猪肉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出栏量屡创新高,2014年实现出栏3 790.78万头,同比增长1.2%,年均增长0.3%;猪肉产量282.64万t,同比增长1.8%,年均增长0.5%,占所有肉类总产量的60.8%。由于近几年养猪效益的持续低迷,生猪存栏量呈现波动性发展,2014年生猪存栏2 130.1万头,降幅6.7%,为近5年的最低水平。其中,能繁母猪227.5万头,降幅10.3%,生猪供应过剩产能被淘汰速度进一步加快[2]。
1.2 生猪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2014年广东省生猪年末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在四大经济区域中排名继续保持为珠三角>西翼>粤北山区>东翼(表1)。与2013年相比,2014年珠三角地区生猪生产继续呈下行趋势,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占比分别为34.3%、35.6% 和35.4%,同比下降了1.0%、1.7%和1.9%。粤北山区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出栏数与猪肉产量分别增长4.4%和5.2%,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占比26.5%、24.0%和23.8,而西翼和东翼生猪生产则保持平稳增长。总体上,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域生猪产业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表1 2013—2014年全省各区域生猪生产情况
纵观2014年各地级市的发展情况来看,生猪生产排名前3位依次是茂名、肇庆、湛江,3市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3.6%、35.9%和36.3%。从各区域分析,珠三角除珠海、惠州、江门和肇庆外,其余各市均呈负增长,跌幅最大的为深圳市,出栏量降幅达42.8%。东西翼及粤北山区各市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东翼4市猪肉产量最高是揭阳,为11.65万t,而增幅最快是潮州,增长6.9%。西翼3市以茂名最高,猪肉产量达到589万t,湛江增幅最快,为6.1%。粤北山区5市以清远最高,产量达到44.82万t,云浮增幅最快,为9.9%。
1.3 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
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农业部启动实施2015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评定出广东省“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单位18家,其中生猪养殖场11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累计达到179家。2015年全省拟扶持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0个,每个养殖场补助50万元,用于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提升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作为生猪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模式在全省得到大力推广。全省扶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沼气治理示范工程1 295个,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40%以上建设有沼气池处理设施。为探索适合广东的沼气建设和综合利用模式,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实施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家畜废物管理项目,总投资775万美元,并组织实施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2014—2018年,预计投资8.69亿元,用于养殖场废弃物管理示范项目,大力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目前全省2 300家养殖场被列为国家重点减排对象,1 100多家环保处理较好的企业完成了减排任务,粪污防治力度得到逐步加强,推动生态养殖蓬勃发展。
2 广东生猪产品价格分析与市场走势
2.1 价格变化
2.1.1 生猪价格变化趋势 2015年1~3月生猪市场价格延续上年的弱势格局,连续6个月呈现下行走势。受生猪存栏量连续下跌及能繁母猪淘汰加快,生猪市场供应偏紧,3月份开始触底反弹,并一路飙升,至8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为18.88 元/kg,同比增长23.0%。从9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开始高位回调走势,一直延续至11月降至16.36 元/kg,环比下降4.72%,同比仍上升12.40%。整体上,在经历了2014年生猪养殖效益全面亏损之后,2015年生猪价格走势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与2014年同期相比,生猪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图2)。
图2 2015年广东省生猪价格变化趋势
2.1.2 猪肉价格变化趋势 2015年广东省猪肉市场价格呈现明显的波动性。1月份继续下行趋势,总肉批发价与猪肉零售价同比下降4.3%和3.4%。2月份受春节效应影响,猪肉零售价率先反弹,环比上涨1.8%,同比仍下降0.2%。3~4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减弱价格有所回落,而总肉批发价格在1~3月份一直处于下跌走势,3月份跌至16.7元/kg,同比下降2.6%。前4个月猪肉零售价格始终处于低位运行,走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大体一致,市场价格并无显著差异。4月份,总肉批发价触底反弹,涨至8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23.32元/kg,同比上涨了22.23%。猪肉零售价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34.20元/kg,同比大幅度上涨17.2%,随后价格开始回落并逐步趋于稳定,12月份总肉批发价与猪肉零售价稳定在21.40元/kg和33.70元/kg(图3)。总体而言,2015年猪肉市场价格1~4月份保持平稳变化,4月份后价格逐步上涨并维持高位运行(图4)。
图3 2015年广东省猪肉批发价格变化趋势
图4 2015年广东省猪肉零售价格变化趋势
2.1.3 猪粮比价变化趋势 2014年是养猪全面亏损的一年,全年猪粮比一直低于盈亏平衡线6∶1,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受此影响,2015年1~3月份猪粮比低开低走,1月份猪粮比降至5.22∶1,已连续9个月维持在黄色预警区域(5~5.5∶1)运行。2~3月,在生猪价格下行、玉米价格回升的共同作用下,猪粮比价延续弱势,3月份降至4.8∶1,跌破5∶1的红色预警线。4月份,受生猪价格反弹影响,猪粮比价止跌回升,升至5.17∶1,在红色预警区域运行两月后,回升至黄色预警区域。5月份,猪粮比价延续回升走势,升至5.75∶1,上升至蓝色预警区域(5.5~6∶1)运行。6月份,猪粮比价继续攀升,突破6∶1养殖盈亏平衡点,升至6.03∶1,时隔17个月后,重返绿色正常区域运行。2015年上半年猪粮比价经历了“黄-红-红-黄-蓝-绿”6个预警区域,下半年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猪粮比价延续在盈利区间运行,连续6个月维持在绿色正常区域,表明2015年广东省生猪养殖已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养猪效益进入盈利阶段(图5)。
图5 2015年广东省猪粮比变化趋势
2.2 价格变化分析
与2014年同期相比较,2015年无论是生猪价格还是猪肉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进入到下半年,价格上涨愈发明显,猪粮比也连续6个月维持在绿色正常区域,推动养猪效益整体提升[3]。具体分析2015年广东省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存栏持续下降。近3年,由于生猪市场价格总体处于下行周期,养猪行业长期面临亏损压力。从2014年开始,国家不断持续加大去产能化力度,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在近几年低位,由图1可知,2014年广东省生猪存栏量跌幅6.7%,为近5年最低水平。其中,能繁母猪跌幅10.3%。广东省农业厅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全省生猪期末存栏数同比下降4.6%,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4%。随着生猪存栏的不断走低,市场供求逐步由松变紧,成为推动本年度猪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养殖户惜售情绪高涨。受“卖跌不卖涨”的心理预期影响,加上猪价长期低迷的叠加作用,养殖户面对生猪市场的上涨行情,普遍持压栏观望态度,出栏进度放缓,惜售情绪高涨,使得本已偏紧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猪肉价格的上行预期。
三是“猪周期”的影响。从“猪周期”的角度看,距离上一次广东省猪价探底回升进入周期性上涨通道(2010年7月份)已过去5年时间。根据“猪周期”一般波动周期为3~4年进行推算,2015年广东省猪价将逐步见底回升,重新步入新一轮波动的上涨阶段。因此,本轮猪价的持续上涨,符合“猪周期”的运行规律,是周期性波动的客观反映。
2.3 2015年生猪市场分析与展望
2.3.1 市场分析 (1)去产能力度持续加大导致供给缺口。在过去的3年里(2012—2014年),适逢生猪价格处于下行周期,生猪养殖效益持续亏损,许多小散养殖户弃养、规模养殖场削减规模,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不断下降。从2014年开始持续加大去产能化力度,生猪供应压力逐步加大。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生猪期末存栏数同比下降4.6%,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4%,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趋势依旧显著[4]。母猪存栏基数下降的同时也制约着生猪出栏量难以大幅度增加,从而推动2015年生猪市场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周期性上涨。由于前期亏损导致过剩的母猪产能被淘汰后,生猪的供应滞后于母猪产能10个月以上,据此推断供应减少的趋势将会持续1年以上。鉴于当前全国生猪养殖业整体去产能化较为显著,市场适重猪源明显减少,猪源供应压力加大,作为猪肉调入大省,广东省猪肉供给偏紧的总体趋势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2)规模化程度提高制衡价格波动。自2012年以来大量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业,养殖企业规模化提高,其抵抗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也在提升。近几年,广东省母猪生产效率较前几年提高约13%,每头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量(PSY)也在增加。目前来看,散养户选择退出养殖业,中等养殖场选择维持产能、保持常态,而大型养猪企业则继续扩张,这样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4年,广东省生猪规模化养殖(500头出栏量以上)比例达52%,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出栏量超过1万头猪场数达到342个,其中广东温氏集团生猪年出栏量1 200万头,成为世界第二大生猪企业。养殖规模化比率上升对于平滑生猪供应周期的作用显而易见,在猪肉消费难以出现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养殖规模化比重的上升,势必缓解供给波动导致的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未来生猪市场将更加成熟,产能波动和价格波动均会更趋于平稳,“猪周期”也会趋于平稳。
2.3.2 市场展望 2016年,广东省猪肉价格将面临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总体表现可能呈现高位波动趋势。一是近年来国内生猪去产能化力度逐步加大,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两年持续下滑,其持续减少势必影响到未来一年的生猪供应水平,引起生猪市场供应不足,推动猪价整体攀升。二是参考“猪周期”的变化规律来看,从2015年5月份猪价触底反弹开始,广东省猪价已转入上行周期,且周期性上涨有望延续至下一年度,对2016年猪价上涨构成支撑。另一方面,新的一年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仍较多,农产品终端需求整体消费仍相对疲软,猪肉市场消费出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需求层面对猪肉价格的支撑力度将较为有限。其次,随着近年来国内农产品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迅速普及,规模化养殖场已逐步占据广东省生猪养殖业的主导地位,有利于稳定生猪供给水平,进而减弱传统“猪周期”的波动幅度,抑制猪价大幅波动。此外,主要粮食供给和库存充裕,给饲料市场价格上涨形成压制[6]。因此,2016年猪肉市场价格将会呈现波动性上涨趋势,上涨幅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供应减少导致的猪价上涨或将持续一年甚至一年半以上,生猪供应恢复增长预计要到2016年秋季。猪粮比价有望在大部分时间内,维持在盈亏平衡点(6∶1)上方运行。
3 问题与挑战
与2014年相比,广东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生态养殖也得以蓬勃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广东养猪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3.1 治污减排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
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突出,不规范管理的养猪业对环境污染危害之大形势依然严峻。据了解,1个年出栏万头肥猪的猪场年粪尿排泄量约1万t,广东省2014年出栏生猪3 790.48万头,猪场粪尿排泄总量接近4 000万t。除此以外,养猪场产生的污水废水量1个千头存栏猪场日排污量可达到30 t,如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污水将严重污染水源。尤其是一些诸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性微生物,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对人畜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环保问题已成为当今养猪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5]。
3.2 病原多变——疫病防控风险增大
近年来,生物环境渐趋复杂,病原微生物变化多端,耐药菌株、超级细菌越来越多,疫病传播的风险持续增强,加大了疫病风险防控的难度,导致生猪疫情的复杂性、防疫风险的严峻性、防控措施的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报道发现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流行性腹泻变异毒株、口蹄疫病毒的变异毒株、伪狂犬变异毒株等。其次,外疫传入风险不断加大,省内疫情隐患没有彻底消除。广东省是生猪调入大省,每年从周边省市调入生猪数量多达1 500万头,但对流通环节疫情监管却仍然存在薄弱的地方。加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运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动物疫病传播扩散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3.3 土地资源危机——发展空间受限
一直以来用地难的问题困扰着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养殖场在选址布局、设施、防疫、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用地要求,使得全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进程遭受严峻挑战。随着《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的颁布实施,明确划分出养殖用地和禁养区、限养区,进一步制约了生猪养殖用地建设。此外,生猪养殖作为高污染的养殖行业,其新建、扩建的用地审批非常困难,而且被挤占、被拆迁的养殖用地又难以得到合理置换,生猪规模养殖场让位于城市、工业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突破用地困境俨然成为推进规模化养殖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3.4 高投入、低利润——生猪养殖进入微利竞争时代。
在饲料、兽药等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下,现代养猪业的投入却越来越大,其收益也在逐步降低。同时还面临养猪业产能过剩、猪肉消费下降,环保投入上升,猪肉食品安全威胁,进口猪肉增多,流通环节过度的牟利性经营行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造成养猪业利润大为减少。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广东省平均每头出栏生猪总成本约为1 586.3元,平均每头生猪亏损82.7元。在面对如此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残酷现实,养猪人的出路在哪?如何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下增加养殖效益,抵抗市场风险,是当前养猪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4 对策建议
4.1 提升科技水平,建立生猪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加快生猪产业科技发展步伐,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尤其是推广沼-菜、沼-粮、沼-园、沼-林等生物养殖循环经济模式治理污染,利用养猪粪便作有机肥料,开发沼渣、沼液固体肥、液体肥等产品,变废为宝,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7]。建立生猪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各级职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全产业链的监管和服务,把生猪规模养殖的环保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检查,督办落实,提高自身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检查养殖场(小区)的排放情况,加大力度惩治不符合规定建设的养殖场(小区),整改不达标的必须停止养殖。
4.2 加强疫病防控,健全公共防疫服务体系
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与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有计划地控制、净化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的动物疫病,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实时监管,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健全生猪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应从提高基层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开始,健全县镇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动物防疫的基础地位,中央、省级和地方在财政上给予政策扶持,对不同地区给予差别补助,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疫苗生产、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使用安全。
4.3 整合土地资源,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
解决生猪规模化养殖用地难的问题,首先应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给予生猪规模养殖用地以合法地位,制定专门的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管理办法,对生猪养殖主产区、调出大县等应该保证足量的土地指标,非主产区应该保证一定生产自给率的土地指标,并将这些土地指标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次,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畜牧部门编制畜牧业用地规划时,可将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与土地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以及林业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林间空地等解决规模养殖用地困境,科学论证生猪养殖用地规模,如生产区、管理区、附属设施区、绿化区的比例等,做到充分利用、严防浪费。杜绝以从事畜牧业规模养殖为名的圈地行为,同时也要严禁以环保等名义随意拆迁或强制搬迁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对于确需搬迁的应给予合理的土地置换或赔偿[8]。
4.4 控制养猪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在面对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养殖户应该学会控制养猪成本,增强生猪竞争价值。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饲料利用率,科学投料,规范饲料保存;提高养户饲料浪费控制意识,提高养户成本与利润分析意识,自主减少饲料浪费,改造不合理的料槽结构,使其更适用实际应用情况,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减少饲料污染浪费及危害猪群健康。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支撑,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员配置,减少人力成本;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减少由于人员、生产的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加强猪场团队管理建设,猪养得好与坏,与人对猪的管理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通过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如种猪群优化、配种员配种技术、饲养员饲养技术、猪群调理等,提高猪场的养殖经济效益。
[1]中国种猪信息网.2014年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深度分析[EB/OL].http://96999.scnjw.gov.cn/export/sites/szx/scsw/hqfx/201503230922149.html,2015-03-23.
[2]广东省统计信息网.2015年广东畜牧业生产情况[EB/OL].http://www.gdstats.gov.cn/tjsj/ny/,2015-12-20.
[3]广东省农产品价格信息网.2015年广东省猪肉市场价格分析与展望[EB/OL].http://www.gdncpjg.cn/main_viewMessageArcticle.do?id=225743,2015-07-07.
[4]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字看广东养殖业[EB/OL].http://www.feedtrade.com.cn/livestock/forecast/2014-08-22/2085738.html,2014-08-22.
[5]畜牧人才网.“新常态”下中国养猪业面临十大挑战[EB/OL].http://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36965.html,2015-07-01.
[6]陈艳丽.2015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及2016年展望[J]. 农业展望,2015(11):12-16.
[7]钟扬永.生猪养殖污染存因及治理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5):33-34.
[8] 乔娟.畜牧业规模养殖用地难:问题与原因[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8):8-12.
(责任编辑 崔建勋)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pig industry in 2015
LIN Qun2,XIONG Yi-jun1,ZHENG Ye-lu2,WAN Zhong2
(1.Caiti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e pig slaughter capa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maintained steady growth,while the pig breeding stock fell sharply and the speed of sows weeded out accelerated.This was one of main reasons that promoted the market price of pig becomes higher.Besides,the pig grain ratio in the second half maintained in green normal area for six month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pig farm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s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 gradually and raising pig was going into the profitable stage.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specific cause of rising pork price and the pig industry market trend in 2015.Meanwhile,to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aling with the pig industry problems currently.
Guangdong;pig industry;pig grain price;market trend;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8-9;F307.3
A
1004-874X(2016)05-0020-06
10.16768/j.issn.1004-874X.2016.05.005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