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及其“梦幻”世界观解读

2016-08-06傅轶飞

关键词:世界观梦幻认知

傅轶飞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及其“梦幻”世界观解读

傅轶飞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文章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为切入点,阐释“梦幻”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接近客体,构建其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框架。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认知模式与当今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模式不同,他们认为始祖的神灵无处不在,“梦幻”时代发生的每一件事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延续到今天,并将穿越时光,延绵至未来。在“梦幻”世界中他们可以永远与先祖交流。只有了解澳大利亚原住民特有的民族认知取向——“梦幻”世界观,才更利于去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原始文明,更好地去诠释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岩画,并向解开澳洲原住民遗留的众多万古之谜迈进一步。

关键词:澳洲原住民岩画;“梦幻”世界观;认知

逝去的文明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遗产。而在这些人类文化遗产中,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可谓是遗产中的瑰宝。澳大利亚原住民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历史十分悠久,他们具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民族习惯,并一直以原始生活方式生存。从史学视角看,他们可谓是人类学家屈指可数的、可供研究人类史前生活的“活化石”之一。而澳大利亚原住民遗留给世人的岩画,富含定格在岩壁中的民族叙事。神秘的岩画默默无声,期待世世代代的后人穿越时空去诠释和读懂与我们相隔万千年的原始文明。而目前为止,从认知视角解读澳洲岩画的研究极为少见。

截至2015年9月为止,现有各种文献中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或土著)的研究有了一定规模,但有关澳大利亚原住民岩画的研究却比较有限。根据百度百科,近三年发表的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岩画相关的文章已有25篇,但在中国知网中正式发表的论文却少之又少。以“澳大利亚土著岩画”为主题,可检索到的近十五年的论文仅有2000年罗伯特·兰斯顿著,石秀芳译的《土著人与澳大利亚岩画》和2012年保罗·塔森著,李迪译的《祖先的世界——澳大利亚土著岩洞与岩画世界》2篇,另有少量的新闻报道类文章。澳大利亚神秘的岩画是极为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仍有待中外学者从多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研究空间仍很巨大。本文从认知及世界观视角,解读澳大利亚岩画及其神秘的“梦幻”世界观,期待对未来学者的研究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澳大利亚原住民与岩画

远古时期,大约在1.5亿年前,冈瓦那古大陆开始分裂为数块次大陆,并向不同的方向飘移,形成今日的非洲、南美、印度次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在约1.3亿年前,澳洲大陆一直被四面的海洋环抱。约数万年前,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低海面时期。那时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洲大陆几乎连为一体,与其距离最近的印尼南部岛屿,隔海仅为5 0多公里之遥。人类的始祖很可能由此处登陆澳洲,成为首批原住民的先祖[1]。1803年英国殖民者侵入澳洲,早期欧洲殖民者称这些当地最早居住的、从亚洲过来的居民为“原住民”。而现在所说的原住民指最早居住在澳洲大陆,包括澳洲大陆、塔斯马尼亚、离岸岛屿和托雷斯海峡群岛的原住民和民族,也有人称之为澳大利亚土著人。

据维基百科载,澳大利亚原住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至少居住了四万至四万五千年之久,他们始终生活在“梦幻”世界中。在过去四、五万年的历史岁月中,他们一直沿用原始的、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捕鱼、游牧、半游牧或自然安居的生活方式生存。澳大利亚原住民有至少五百种(非文字)语言。因为他们没有书面文字,所以更多地是靠口头叙事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他们的文明。而岩画则是其先祖们原始的生活方式、习俗、审美及意识的余沥和孑遗。

何为岩画?根据中国岩画研究者陈兆复教授的观点,岩画是指在“那些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崖壁岩阴、天井岩床或单个的巨石上进行绘、刻、雕制而成的艺术品”[2]。岩画的特点是创作者一定生活在原始形态的部落中(从史学推断,多数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或青铜时代),其“凿”或“描绘”的手段是最低级、最简陋、最原始的。也有学者认为无论凿刻的绝对年代是几万年、几千年、几百年乃至几年前,只要凿刻者所处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乃至婚姻形态仍属于原始性质的,其作品均属岩画范畴。岩画不仅是对物体的描摹,更是对事物的记录[2]。

澳大利亚岩画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一万五千年以前[3]。自旧石器时代起,岩画就遍及原住民所行至的澳大利亚的大江南北。这里堪称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庞大的岩画艺术画廊之一。

在澳洲这片广袤而又神秘的土地上,沙漠中的岩石为先民提供了岩壁刻画的前决条件。岩画遗留在几乎所有有先民足迹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澳洲的岩画主要是岩壁画,其分布很广。北部有阿纳姆高地,尤其是达约克角半岛的“昆肯画廊”,西北部有金伯利高原岩画,这两个地区是澳大利亚北部最重要的岩画地带;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岩画中,劳拉的岩画也很著名;中部地区有艾尔斯山岩的浅洞;南部有库纳尔达的洞窟深处及其他地区的墓葬品中的岩画;另有西澳中部沿海地区的岩画等。岩画的内容千奇百怪,有的只是蜿蜒曲折的石壁刻纹或直线V字形凹痕;有的描绘英雄和神灵;有的是神话中的蜥蜴、半人半猿像,或半人半兽像及鱼、龟、鹰、鸸鹋、袋鼠、袋熊等动物,还有象征虹霓的巨蛇等。

从绘画风格上看,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风格大致可归为自然主义和抽象主义两种。自然主义风格的岩画,即以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该类岩画主要集中在北部,如德拉米尔附近,有一幅画在一块高达六十英尺的大岩石上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雷电兄弟像”(见图1)[4]。

图1 雷电兄弟(阿纳姆高地崖壁画)

画面上有两个高3米的男子,每人都显露出和腿一样粗的生殖器,显示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殖崇拜。雷电兄弟的形象,接近生活中人类的形象,属自然主义风格。

而抽象风格的岩画集中在从新南威尔士州海岸到西澳大利亚之间的地带。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和中南部,尤其是在塔斯马尼亚岛发现的岩画颇为抽象,最为普遍的是岩画中出现的各种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图案简单的只有弯弯曲曲的线条、正方形或星形;复杂的有同心圆、圆螺形、方螺形、菱形纹、旋涡纹、曲线纹等等。也有以动物的形象或神人同形的形象变化而成的图案(见图2)[4]。

图2 放射圆与同心圆(新南威尔士州岩画)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的历史极为悠久。人们无法穿越时空,还原历史,故对许多抽象风格的岩画诠释起来难度很大。有些抽象图案极富有象征性,那些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只有经过特殊仪式的人们才知道[5]。它们或许是世间永远也解不开的万古之谜。即便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努力不懈地去诠释,或后人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去猜测,或许还是永远也找不到深埋在远古的历史长河中的真正答案。

二、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岩画及其“梦幻”世界观

岩画是人类说明世界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手段[6],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原始人类当时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宗教信仰、对自然与超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同时可折射出原始文化意义以及原住民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主体对于作为整体的外部客体的认识;是主体对外部世界的存在状况、固有属性及运动规律自觉或不自觉的认识[7]。从广义而言,世界观是一种体系,是人们对世界方方面面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含社会观、物质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人认为,汉语中“世”为时间,“界”为空间[8],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以时间、空间为基础而构成的现实世界的主观解读[9],此种世界观更接近于时空观。Palmer认为世界观是个人、集体或民族的认知取向[10]。本文研究的正是这样一种民族的认知取向。这种具有认知功能的世界观,从某种视角而言,属狭义的世界观。换言之,更接近于哲学视角的方法论。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达到或改变客体的工具或桥梁[7]。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幻”世界观主要是关于生物起源、祖先神灵超自然力量、部落历史以及人与土地、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的叙事[9]。

澳洲原住民的世界观是其特有的认知方式,源于他们的“梦幻”叙事。语言学家认为叙事是个认知宏观框架,叙事理解就是建构和发展人脑中的认知模式的过程[9]。作为没有民族文字的古老文明,上述内容显得神秘而又神圣,其通过故事形式由德高望重的部落长老讲述,代代相传,延续着原住民的传统与民族精神。澳洲原住民世世代代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叙事,是继承和发展土著宗教信仰和社会法规的主要途径之一[9]。口头传承是一种动态的叙事,而岩画则是静态的、定格在历史长河某一时刻需要后人解读和诠释的、恒久不变的叙事。

岩画是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其意义一方面是自然的真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是原始先民主观意志外在的体现[11]。

远古时期原住民对本体之外的客体——世界的认知处于极为初级的阶段。要搞清天为何物?万物从哪里来?实在是其能力所不及的。于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借助“梦幻”接近客体,构建其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框架。

澳洲原住民深信在遥远的混沌初开的创世时代,即在“梦幻”时代,其祖先的精灵就走进了澳洲大地,借助神秘蟒蛇的躯体(转世之后)在澳洲大地蜿蜒而行,在身后留下了众多山川河流,为其后代创造出繁衍生息的土地[9]。原住民深信祖先在“梦幻”世界中创造了世间万物,同时子孙后代在“梦幻”世界中能永远与祖先在一起交流和沟通。原住民对世界的这种认知也体现在岩画当中。

由于澳洲原住民始终生活在“梦幻”世界中,因此神和精灵在澳大利亚岩画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图3岩画是“美美” 神,有10000年的历史[12]。

图3 美美神

在古老传说中,“美美”神在阿纳姆许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美美”神有人类的形态,通常呈“动态形体”,据说“美美”是生活在岩石中的神灵。似人非人的“美美”神在画中要传递的真实信息,后人不得而知。由于一万年以前,原住民的构图和逻辑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其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决定了他们绝对不可能在一幅图画中把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清楚、 一目了然[6]。

万第娜(见图4)[13]是至高无上的造物者,其眼睛大且黑,没有嘴,头部绕着光环,神秘无比。据说他们从云中来,又回到云中去,其中万第娜之一的瓦拉冈德成为后来的银河系。他们在人间完成创世使命后,便消失在岩石和神圣的水洞中。但他们离世时,会在岩石表面留下他们身体的印记——即如今人们可以看到的岩画。

图4 万第娜

从上述两幅岩画可见,远古时期的神话是澳洲原住民对世间万物的最基本的认知框架。他们认为本体以外的客体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而超自然的力量永远凌驾于自然之上。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由神秘的、看不见的力量所为。凡超越其认知能力的皆归结为神灵。因此,他们似乎游走在现实和“梦幻”之间——本体在现实世界,而精神深陷在“梦幻”世界中。唯“梦幻”能解释天地的由来和世间万物的秘密。他们在“梦幻”世界中达成一种人与自然的、美妙的和谐,进而构成了其根深蒂固的民族认知模式。

此外,岩画中的彩虹蛇(见图5)[12]更具神奇色彩,也更能进一步阐释这种恒久不变的民族认知模式。

图5 彩虹蛇

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认知中,“梦幻”是本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的纽带。蛇蟒是祖先神灵借助的、极富灵性的“神灵之躯”。传说中具有最神奇威力的远古生物,非彩虹蛇莫属。

传说中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彩虹蛇息息相关。传说中它们穿越岩石,经过之处便形成了隧道和洞穴。另外,彩虹蛇穿越石壁时,还会在某些墙上印下自己的形象,人们在不同地点发现的彩虹蛇岩刻,便是祖先留下的痕迹[12]。

当人们从岩石中听到嗡嗡声响,或惊奇地发现从岩缝中飞出蜂群,便可知彩虹蛇就在附近。岩画研究家保罗·塔森1986年在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考察岩画遗址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刻有澳大利亚龙鱼的岩画。刚要走进,猛然发现一条又长又肥的棕伊澳蛇盘踞在他的面前,其正高高地抬着头,气势汹汹,口里吐着蛇信子,径直向他袭来。情急之下,保罗拔腿逃命。事后当地原住民的解释是:岩石洞有万灵,岩洞的背面和斜坡安放有大量墓葬,亡灵阻止保罗前行[12]。

这种看法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迷信”。这种看法是由澳大利亚原住民特有的认知模式决定的。他们生活在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梦幻”世界中。布留尔认为澳洲原住民与其它地区的原始人一样,其思维方式与西方文明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特殊体质,不存在实体世界与精神世界、原因和结果的分割[14]。

持认知一致论的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人在认知时总是寻求一种平衡的、一致的、协调的状态。保罗·塔森在考察时险遭蛇袭击,这一现象如何解释?澳大利亚原住民在“梦幻”世界与先祖的沟通中找到了答案:此举触犯亡灵,亡灵派澳蟒阻止其前行;这是神的意愿,是先祖在显灵。一切在“梦幻”中得以解答,由此重新回到周而复始的认知模式中,以取得认知上新的平衡、一致和和谐。

重叠性是“梦幻”世界观具有的、最为显著的认知特点。这种重叠性包括神性与人性的重叠,先人与后人的重叠,历史与现在的重叠,神话与律法的重叠,人类与自然的重叠,个人与他人的重叠,名称与实体的重叠,心智、灵魂与身体的重叠等等[15]。

从上文中提及的岩画研究家保罗·塔森在卡卡杜国家公园考察岩画遗址时的遇险,及当地原住民的解释中不难看出在“梦幻”世界观中的多重重叠:先人(先祖)与后人(解释历险的原住民)的重叠;人(保罗及解释历险的原住民)与自然(岩石与澳蛇)相遇或重叠;神性(神灵)与人性(畏惧澳蛇)的重叠。“梦幻”世界观始终是澳大利亚原住民认识世界的工具,又是他人了解原住民及其古老文明的纽带。“梦幻”把原住民与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融合为一体。如今的原住民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梦幻”里。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梦幻”与现实的边界不清,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状态。

时间识解的非线性是“梦幻”世界观的另一个显著认知特点。时间以水塘形式或循环模式呈现,事件被置于水塘中,由于每个人都是时间圈的中心,事件按照与个人关系的紧密程度而排列[16]。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看来,在“梦幻”世界中,时间如流水不可分割,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潺潺流水,不可挥刀任意切分。流水是动态的,具有一体性和不可切分性。同理,无论在时间上或在精神层面上,他们与先祖过去在一起,现在在一起,将来在一起,且永永远远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民族认知取向。这种认知取向既不同于东方人、西方人,也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民族。

结语

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认知模式中,始祖的神灵无处不在,“梦幻”时代发生的每一件事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延续到今天,并将穿越时光,延绵未来[9]。了解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认知方式,了解他们的“梦幻”世界观,不仅有助于我们解读澳洲异域的、古老的岩画,而且有助于了解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原始文明。

参考文献:

[1]任方.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来源[J].科学大观,2006(2):36-37.

[2]李洪普.略论岩画的定义和名称[J].文艺理论研究,1992(6):82-83.

[3]奇异的岩画群[J].大自然探索,2009(5):4.

[4]澳大利亚岩画[EB/OL].(2015-01-28).http://www.baike.com/wiki/澳大利亚岩画.

[5]罗伯特·兰斯顿.土著人与澳大利亚岩画[J].石秀芳,译.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5):69-70.

[6]王勇,高敬.西域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360.

[7]欧阳康.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区别及转化[J].教学与研究,1985(4):29-32.

[8]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与汉语的空间性——从洪堡特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C]//潘文国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9]冷慧.世界观的认知机制:解读《卡彭塔利亚湾》中隐性连贯语篇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4):11-16.

[10]Palmer,G..TowardaTheoryofCultural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11]张付新,张云.试论民族学视野下的西域岩画与原始文化[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2-56.

[12]保罗·塔森.祖先的世界——澳大利亚土著岩洞与岩画世界[J].李迪,译.罗易扉,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3):90-93.

[13]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的万第娜岩画——原住民神话中的外星人[EB/OL].(2013-11-23).http://blog.sina.com.cn/yzksoutemple.

[14]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 Stanner,W..After the Dreaming,Boyer Lecture Series[Z].ABC audio material.New York:American Corporation,1968.

[16]Janca,A. & C.Bullen.The aboriginal concept of time and its mental health implication[J].AustralasianPsychiatry,2004(1):40-44.

[责任编辑燕朝西]

收稿日期:2015-09-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世界观认知模式下民族叙事的解读研究”(课题号:13YJA850007)。

作者简介:傅轶飞(1960—),女,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英语应用语言学(网络语言)、澳大利亚词汇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K869.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6)01-0070-05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Australian Aboriginal Cave and Rock Paintings and its “Dreaming” Worldview

FU Yi-f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ustralian aboriginal cave and rock paintings from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It expounds that Australian Aboriginal “dreaming” worldview underpins the basic cognitive structure for their ancestors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world. This worldview differs from that of most people in the present world. The aboriginals believe that they lived, live and will live along with their ancestors, and they could communicate with their ancestors anywhere and anytime in the “dreaming” world. Once the “aliens” have some knowledge about its ethical cognitive tendency, its “dreaming” worldview, it will enable them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primitive civility, which w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years apart. Meanwhile, it will help the “aliens” better understand Australian aboriginal cave and its rock paintings, and it eventually might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seemingly unsolvable riddles among the cultural heritages.

Key words:Australian aboriginal cave and rock paintings; “Dreaming” worldview; cognition

·澳大利亚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观梦幻认知
梦幻之彩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梦幻鞋旅
梦幻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