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2016-08-06许凌峰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新疆沙湾832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基底节病死率血肿

许凌峰(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新疆 沙湾 832100)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许凌峰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新疆 沙湾 832100)

目的 研究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脑出血后6 h以内实行微创手术,总体病死率较低;6~48 h实行微创手术,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48 h后进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行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病死率低等优点,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6 h以内实行微创手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脑实质出血性疾病,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该疾病是高血压引起的,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为此,我院选取2008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研究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014年收治的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全部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脑出血量均>30 mL。在排除了身体器质性病变、深度昏迷、凝血功能障碍后,我院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3±10.2)岁,平均出血量(42.4±12.6)mL;在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1.7±10.6)岁,平均出血量(42.5 ±11.9)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全麻后明确血肿位置,选取血肿最近部位做直切口,钝性分开颞肌并十字切开硬脑膜,脑针穿刺血肿处,切开大约1.5 cm的脑皮质。直视下清除血肿,术后将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防止脑室引流管,术后6 h采用1万U尿激酶+3~5 mL生理盐水冲洗,每天1~2次,引流2 d左右。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通过头颅CT来选取距离皮质和血肿最近处作为穿刺点,局麻后选择YL-1型穿刺针垂直进针,空针接脑穿针,抽吸液态积血,把三通针推到血肿中心。初次抽吸量为血肿总量的30%~60%。如果血肿破入脑室,可以同时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消除70%以上即可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以上患者随访6个月,选用GOS评价转归效果:G组表示恢复良好;P组为严重残疾;D组表示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2.2 两组6个月GOS评分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病死率10%,对照组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6个月GOS评分比较[n(%)]

2.3 微创手术不同时期手术疗效比较:同时,脑出血后6 h以内实行微创手术,总体病死率较低;6~48 h实行微创手术,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48 h后进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显著变化,见表3。

表3 微创手术不同时期手术疗效比较(±s)

表3 微创手术不同时期手术疗效比较(±s)

<6 h 6~48 h  >48 h例数 再出血 NIHSS评分  住院时间(d) 例数 再出血 NIHSS评分  住院时间(d) 例数  再出血 NIHSS评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0 7 7.42±3.58 16.31±5.42 19 4 9.55±5.23 21.03±6.59 11 1 11.46±6.21 23.63±7.45对照组 20 7 7.32±3.58 18.31±5.42 18 3 9.65±5.23 23.13±6.59 12 1 10.86±6.31 24.65±7.45

3 讨 论

首先,小骨窗手术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力,恢复脑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借助于CT定位,穿刺精确,操作简单快捷,不会对正常脑组织形成较大的干扰,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并显著提高术后生活质量[2]。不过,该手术方式因为容易导致引流不充分,而且反复开放注入尿激酶,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病死率10%,对照组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可以取得更优的临床疗效。另外,脑出血后6 h以内实行微创手术,总体病死率较低;6~48 h实行微创手术,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48 h后进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行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病死率低等优点,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6 h以内实行微创手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1]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11,19(13):756.

[2]黎伟.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杂志,2013,40(2):123-124.

R743.34

B

1671-8194(2016)18-0160-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病死率血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