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进党上台,“美猪”还远吗

2016-08-05王闽

世界知识 2016年13期
关键词:莱克多巴胺民进党

王闽

近日,台湾“农委会主委”曹启鸿的一句“没有能耐不开放美猪进口”在岛内持续发酵,舆论对民进党进行“政治诈骗”的质疑四起,岛内数百名民众及猪农集结抗议,再次掀起“美猪风暴”。美猪议题不仅事关民众健康和猪农权益,背后还缠绕着复杂的台美关系、朝野政争等。在岛内民意反弹、美国多番重压下,蔡英文当局到底是选择“依循民意”还是“依循美意”,外界正拭目以待。

美猪风波旷日持久,“蜗角战争”

九年未平

2007年7月,陈水扁当局首次在两批进口美国猪肉中检出含有禁药莱克多巴胺(瘦肉精),引起巨大民怨。陈水扁为换取美国过境“礼遇”,罔顾民意,于8月16日书面向世界贸易组织预告将解禁莱克多巴胺,并公告残留容许量,后在岛内猪农及国民党的重重压力下,取消了解禁。

2012年6月,为重启中断五年之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谈判,马英九当局拟允许含一定量的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牛肉进口,遭到民进党强烈抵制。绿营势力发动大规模抗争活动,蔡英文亲率民进党籍县市长串连抗议,“立法院民进党团”发动甲级动员,展开封杀国民党版开放美牛案的强力抗争行动,霸占议场长达五天四夜,开启“夜宿议场”恶例,民进党籍“立委”甚至发动猪农到“农委会”砸粪抗议。2012年7月,民进党在美方压力下退让,同意马当局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订立的标准,即允许莱克多巴胺残留量最高为10ppb(1ppb相当于每公斤食品中残留1微克药品),并以“牛猪分离”、“排除内脏”等原则开放进口美国牛肉。后美国要求比照开放美猪进口,马当局立场未再调整。

2012年美牛解禁以来,民进党多次以“捍卫民众健康”等为由力拒开放美猪进口,但随着蔡英文胜选几率增大,民进党的调门发生明显变化。2016年1月,蔡英文在辩论会上“大松口”,表示美猪“可以比照日韩品质检验标准进口”,为开放美猪进口提前做铺垫。4月22日,台准“农委会主委”曹启鸿宣称“没有能耐不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的美猪进口”,引来岛内各界骂声一片,舆论纷纷谴责民进党进行“选前大骗票,选后大变调”的政治诈骗。5月31日,“立法院国民党团”在野后首次霸占主席台,要求新任“行政院长”林全先签署“承诺不开放美猪进口”等三项承诺,再上台做施政报告。同时,数百名民众及猪农围攻“立法院”,表示不排除发动更大规模抗议。6月3日,林全承诺“没有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美猪进口与否问题”、“立场从未改变”。

谈美猪色变,莱克多巴胺是关键

莱克多巴胺是瘦肉精的一种,添加到牛、猪等动物饲料中可提高动物的瘦肉比例、缩短上市时间、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且相较于其他同功能的瘦肉精,具有用量少、代谢快及肉品残留毒性低等特点,被美国等国家合法用作牛、猪等动物饲料添加物。但莱克多巴胺主要通过新陈代谢产生药效,大量食用残留量超标的肉类或内脏,对人体心血管、生殖系统等具有潜在风险,目前在中国大陆、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用。日本、新西兰虽允许符合标准的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猪肉进口,但在国内禁用。在世界上,仅美国、加拿大等26个国家和地区认定其对人体无害,现在美国约60%〜80%的猪和30%的牛的饲料当中使用莱克多巴胺。

根据TVBS最新民调,岛内高达73%受访民众不赞成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的美猪进口。主因在于,首先民众忧心食品安全等健康问题。近年台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已成惊弓之鸟,任何关乎食品安全的议题都会牵动岛内社会敏感神经。开放美猪首当其冲的是民众的健康,台湾民众不仅摄取猪肉比例高,人年均消费35.7公斤,远高于日本(15公斤)、韩国(24公斤),而且,由于岛内民众的饮食习惯与欧美、日韩不同,喜食猪内脏等部位,风险尤甚。其次冲击岛内养猪产业。根据台湾养猪协会最新统计,目前全台有逾8000户养猪业者,2015年台湾养猪产值达717.4亿元(新台币,下同),占农业总产值的约20%,连续27年位居农产品单项产业第一位。若开放成本较低的美猪进口将直接影响岛内养猪产业,年经济损失至少高达143亿元,短期内可能造成结构性失业,加之岛内从加拿大等国“零检出”猪肉的进口量持续增加,开放美猪进口,原本在产业保护下竞争力不足的养猪产业恐将雪上加霜。再次美猪非美牛,不可比照进口。台湾民众年均消费牛肉5.16公斤,仅为猪肉的1/7,两者隐藏的安全风险不同。且台湾猪肉本土自给率约为91.1%,而牛肉高达90%以上依赖进口,对岛内产业冲击力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施压,意在台农产品市场

台湾是美国第六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美国农产品人均消费额第二大海外市场,开放岛内农产品市场始终是美国的强烈诉求。一是多番公开提要求。美方在近年举办的TIFA会谈中,多次公开要求台湾开放猪肉市场。美国多名政要也摇旗呐喊,呼吁台湾经贸更加“自由化”。美国国会议员多年来一直努力奔走促台湾早日放行。二是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美国常以“切香肠”的谈判手法,对台湾提出“先决条件”的门槛。如,想谈TIFA,就必须先处理某些美国“关切”的议题;“有些事情台湾必须要完成,以便有资格成为TPP的一员”。三是以经贸制裁威胁。2003年美国爆发疯牛病,陈水扁当局在岛内民意压力下禁止美牛、美猪进口,引发美国农业利益团体强烈反弹,美农业利益集团持续通过美国在台协会、世界贸易组织等渠道向台施压。作为报复,2007年起美国连续五年中断TIFA会谈。2012年美牛闯关成功,TIFA随后重启会谈。四是要求台湾定标准为美猪解套。美方多次点名批评台湾存在贸易障碍,台湾未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制定猪肉莱克多巴胺最大残余容许量标准,致使美猪进口受限。美国国务院副助卿董云裳5月表示,美方的立场就是,台湾应建立“有科学根据、经过实验与检验的,并能达到国际社会且被广泛接受的标准”。

民进党抱美国大腿,饮鸩止渴终难久

蔡英文上台后,在两岸关系上以“维持现状”的模糊说辞“打太极”,不承认“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核心意涵的共同政治基础,全面倒向美国,在经济、涉外、安全等诸面向竭力取悦迎合美国,强化双方“伙伴关系”,并妄图以“新南向”对抗“西进”。然而台湾只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枚棋子”,台湾若一意孤行继续回避大陆迎合美日,最终走的将是“一条没有未来”的死路。

美猪议题不仅涉及食品安全、猪农权益,也涉及台美双方的贸易、政治与战略关系,台湾妄图以开放美猪为交换,与美国签署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促进台湾与区域的经贸流通并巩固台美关系,以及美国支持台湾参与加入国际组织等。养猪业是美国若干农业州的重要产业,蔡英文若想“曲线救台”,需要美国农业州的联邦参众议员及州长、州议会等政要的支持,更需与美国行政部门及国会两党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但殊不知,已无过多筹码与资本与美抗衡的蔡英文和民进党,把开放美猪视为加入TPP的“首付”,将使台湾最终沦为对美国予取予求、惟命是从的境地。

美猪议题虽面临岛内民意强烈反弹、国民党强力抵制,但蔡英文谋求区域经济整合、与美共筑安全网络的战略部署势在必行,美国施压力道亦愈发强劲,未来不排除蔡英文以制定“严苛”标准为挡箭牌开放美猪进口的可能,毕竟对蔡英文而言维持“正常的台美关系”更为重要,牺牲岛内民众的部分利益“在所难免”。据台媒透露,蔡英文在2015年6月访美“面试”期间已私下向美国做出上台后将开放美猪进口的承诺,换取参与TPP第二轮谈判的“入场券”。2016年1月,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指出,蔡英文可能在美猪议题上让步,因此停滞的TIFA谈判可望出现快速进展,有助于台湾成为TPP候选会员。台湾“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近日表示,民进党对美猪议题将坚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强化猪农利益、与国际标准接轨、社会全面性沟通”的立场。意在言外,颇值思量。

猜你喜欢

莱克多巴胺民进党
正确面对焦虑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勤(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贪婪的多巴胺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