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地方差异巨大,区域整合艰难进行

2016-08-05

世界知识 2016年13期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工业化

薛力:亚太这个概念一直在变化,涉及的范围很广,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与李巍所阐述的美国推行信息化、全球化的不同之处是,亚太国家中,除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拿大与拉美国家,以及西岸的日本等少数亚洲国家外,大部分亚洲国家二战后一直处于工业化和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至今仍没有结束。

纵观全球,欧洲特别是西欧,属于后现代社会,美国是一个现代社会,亚洲大部分国家还处于从前现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之中。某种意义上,中国也还处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之中。以东亚为例,中国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都还不是“正常”的现代民族国家。

二战后处于工业化和民族建构过程中的亚洲,政治地理概念也在变化中。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东南亚”这个概念在二战前是不存在的,当时只有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群岛等称呼。东南亚是二战后人为建构起来的概念。1954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对“东南亚”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催化剂,启发了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区域意识。先是有1961年的东南亚联盟,然后是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冷战结束后,两极体系的崩塌有助于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和民族化进程。1990年之前,亚洲有散在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除日本之外有“四小龙”(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冷战结束之后有“五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再后来又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化进程,最成功的就是中国。1990年〜2008年是东亚国家走向合的过程。即便是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对东南亚也抱有坚定支持的态度。因此,亚洲工业化和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在冷战结束后大致可分为1990年之前、1990年〜2008年、2008年以后三个阶段。

从区块上看,我觉得亚太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而且从几方面来讲都是这样的。一方面,包括了美国的亚太本身在很大意义上就具有世界性和代表性,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量。另一方面,从现代文明的结构上来讲,亚洲是世界主要文明的发祥地。文明间的差异在历史上是一种外来力量分而治之的手段,而且差异本身也导致大量的冲突。但是在1990年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外来力量慢慢弱化,这些国家转而可以用比较大的力量推行自身的工业化和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但是由于地方差异巨大,区域整合进行艰难。

亚太地区可以被分为十大块,包括东北亚、俄罗斯、中国、东南亚、中亚、中东、南亚、南太平洋,另外加上北美和南美。这十块地区的整合是一个怎样的基本态势呢?举东南亚与南亚两个例子。

2008年之后,东亚地区的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主导力量,那就是中国。在东北亚,1990年〜2008年的整合过程是缓慢的,2008年之后受到美国的影响,加之中国迅速崛起,日本和韩国逐渐抛弃前嫌。原来韩国人说绝对不能允许一个日本兵出现在朝鲜半岛土地上,而现在的趋势是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有向三边同盟发展的趋势。东南亚算是亚洲地区的整合,我视之为一个次区域整合的样板,是欧盟的一个模范生,2015年形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意味着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已经搭建起来,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中国的刺激。但是,东南亚要真正走向安全共同体是很困难的,这个领域将会是东盟的短板。

至于南亚,这块原来基本上是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在南亚处于主导地位,觉得自己继承了英国的殖民遗产,因此对周边国家既有关照的义务,也有限制的责任。印度人对于自己的文化自信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容易忽视印度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从这点看来,南亚的整合基本上是印度主导的。但是印度是一个多文明、多宗教的综合体,是一个“宗教的世界”或者叫世界的宗教,这样的国家有一种不同的人生观哲学。一方面它是向内的,其哲学观念不追求现代性,而是向内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宁静。拥有这种理念,再加上等级制,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会比中国这样一个比较务实的和世俗的国家要慢得多,同时印度人理念的改变也会难得多,对外来干涉肯定也会敏感得多。尼赫鲁曾经说:“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灭亡。”这样的国家对于不结盟运动的信仰是发自内心的,不可能和任何国家正式结盟。我觉得这是中国把握对印度外交的重要点位。基于这一点,南亚的整合过程受印度的影响太大,因此这个过程本身是很困难的。中亚的情况也很复杂,这一地区是多个大国争抢的对象,就不展开说了。

综上所述,亚洲的国家要整合在一起很难,真正的整合只有靠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心的中国来进行,而中国,只有在完成了现代性民族国家的建构并实现工业化之后,才有愿望和能力把周边国家连在一起,实现亚洲的整合。

猜你喜欢

南亚东南亚工业化
南亚磷肥市场需东继续提升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南亚炼油化工市场一览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