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测算研究

2016-08-05黄匡时张许颖

闽台关系研究 2016年4期

黄匡时,张许颖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测算研究

黄匡时,张许颖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基于年龄移算法基础上的多参数组合测算法测算全国“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测算结果表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潜在目标人群为0.91亿,实际目标人群为0.56亿,新增二孩人数将为1 720万;“全面两孩”政策下新增二孩主要在城镇,每年高龄产妇预计是往年高龄产妇的1.3~1.4倍;“全面两孩”政策将使总人口峰值推迟2年到来,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和增加劳动力。建议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后续保障工作,提高孕产妇服务能力,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加强出生人口变动的监测和研判,准确把握生育水平的状况及变动趋势。

关键词:“全面两孩”;普遍两孩;出生人口;分区域;人口预测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全国进入计划生育政策的新时代:由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独生子女政策时代进入“全面两孩”政策时代。“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究竟会有多少出生人口引发关注。从现有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对“全面两孩”政策进行了研究。王广州认为,全国15~40岁之间生了一孩而没有生育二孩的妇女有0.92亿,如果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多出生二孩最多将达到2 800万左右。[1]翟振武估计,如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1.52亿,有生育意愿的潜在生育人群为9 700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 995万,总和生育率峰值将达到4.5。[2]乔晓春的估计结果显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9 652万人,潜在生育人群在 4 642.7~5 955.4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在3 224.9~3 684.4万,总和生育率峰值将在3.21~3.67。[3]2考虑到其他一些具有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的“损耗”因素后,对其作了进一步估计,得到的结果是:潜在生育人群中实际生育的人会在1 700~3 100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在2 200~2 700万,总和生育率峰值会在2.17~2.68。[3]2

上述研究大多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0年“六普”调查数据,这些数据相对比较滞后,而且缺乏独生子女相关政策属性特征。此外,上述研究大多基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测算“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全国将近1亿跨省迁移流动人口,将近2.3亿的城乡迁移。而我国生育政策在省级和城乡存在差异,从全国常住人口来估算会导致总量和结构偏差。本研究将基于2014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14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和2014年全国121县全员人口监测数据等对全国全面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进行测算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年龄移算法基础上的多参数组合测算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六普”分城、镇、村的常住人口数据剔除流入的常住人口,并增补流出的户籍人口,获得基于“六普”数据的户籍人口分城乡总数;第二步,假设户籍人口的年龄别分布2010~2016年基本不变,由此获得2016年的全国分城乡的户籍人口年龄别分布;第三步,假设非农业户籍按照“六普”数据中相应年龄的城镇常住人口的死亡率进行年龄移算到2020年,同样假设农业户籍人口按照“六普”数据中相应年龄的农村常住人口的死亡率进行年龄移算到2020年,可以获得2010~2020年全国分城乡户籍的15~49岁的育龄妇女数据;第四步,根据“六普”15~49岁的有偶率数据,推算2010~2020年15~49岁的夫妇对数;第五步,根据2014年全国121个动态监测县的全国和分城乡户籍的双非夫妇率(夫妇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比率),推算2010~2020年全国和分城乡户籍的双非夫妇对数;第六步,根据2014年全国121个动态监测县的全国和分城乡的双非夫妇的1孩率,并对实施农村独女户二孩的省份的第一孩为女孩的双非夫妇以及农村可以“全面两孩”且生育1孩的双非夫妇进行剔除,得到不可生育二孩的双非夫妇的1孩率;第七步,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4的生育意愿调查,经过年龄别调整后得到全国和分城乡的双非夫妇的二孩生育意愿,然后用对应的二孩生育意愿乘以相应的双非夫妇对数,得到历年全国分城乡户籍的有意愿生育二孩育龄妇女的累计总数。

通过年龄别移算和年龄别相关参数测算,不仅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测算结果和信息,而且从年龄别概率去估算能大大降低估算的偏差。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四个方面的数据:第一,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六普”数据,包括“六普”数据的常住人口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人口、户籍人口总数和迁出迁入人口总数等数据。第二,国家卫计委2014年全国121个动态监测县的数据,包括监测县“双非”夫妇家庭的年龄别比例,双非夫妇的1孩率等数据。通过比对2014年121个监测县和全国“六普”数据年龄别结构,发现2014年121个动态监测县的育龄妇女的代表性较好。第三,国家卫计委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包括流入地和流出地流动人口年龄别分布。第四,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包括全国和分城乡、分年龄别的双非夫妇二孩再生育意愿。

三、研究结果

(一)潜在目标人群为0.91亿,实际目标人群约0.56亿

测算结果表明,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且妻子年龄介于15~49岁的目标人群为9 100万。从年龄分布来看,妻子处于20~40岁(含40岁)的双非夫妇有5 587.4万对,占全部的61.4%,40(含40岁)~49岁的双非夫妇有3 876.6万对,占全部的42.6%。而15~19岁(含19岁)的目标人群非常少,全国不到45万。考虑到4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有限,真正的目标人群就是20~40岁(含40岁)的5 587.4万对双非夫妇。

从城乡户籍分布看,城市户籍的双非夫妇总量为4 823万对,占全部双非夫妇的53%;而农村户籍的双非夫妇总量为4 277万对,占全部双非夫妇的47%。总体看,非农业户籍的双非夫妇无论在绝对量上还是比重上都要比农业户籍的双非夫妇多。不过,考虑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影响,常住城镇的目标人群6 442.8万人,占70.8%;常住农村的目标人群2 657.2万人,占29.2%。

图1 1950~2050年出生人口数

注:1950~2014年出生人口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5~2050出生人口数据为预测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二)全国新增二孩出生总量预计1 720万

考虑双非夫妇的年龄及二孩生育意愿,可以测算出“全面两孩”政策下新增二孩出生总量为1 720万。从年龄分布看,妻子处于20~40岁(含40岁)的双非夫妇新增二孩出生总量将为1 393万,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的81%;40(含40岁)~49岁的双非夫妇只有361万的出生堆积总量,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的21%。

从城乡户籍分布看,非农业户籍的双非夫妇新增二孩出生数为912万,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的53%;而农业户籍的双非夫妇新增二孩出生数为808万,占全部新增二孩出生数的47%。考虑到人口流动,预计有396万的农业户籍的目标人群将在城镇生育,因此,城镇增加二孩出生数预计有1 308万人,占全部增加二孩出生数的76%。

(三)政策调整后第三年(2018年)可能将出现生育高峰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201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关于打算生育二孩的时间安排,测算目标人群在政策实施后第二年到第六年的生育比例依次是20.3%、25.1%、22.4%、19.9%和12.3%。在实际情况中,各年度生育比例会有所变化,也将有一定数量的生育发生在政策调整的当年或政策调整后的第七年及以后。为了便于分析对照,本研究将新增出生人口集中在2017~2021年这5年间。

测算结果显示,如果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17~2021年五年间新增二孩人口分别为339.8万、463.8万、402.8万、352.8万和160.2万,如果加上现行政策情况下的出生人口,2017~2021年各年出生总人口分别为2 109.9万、2 188.6万、2 077.3万、1 935.8万和1 689.1万,相应年份的总和出生率分别为1.661、1.973、2.092、2.042和1.964。测算结果还显示,2021年之后新增二孩出生人口、出生总人口和总和生育率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出生人数肯定会增加,尤其是在政策调整后的第三年(2018年)可能将出现生育高峰,峰值为2 188.6万人,增加26.9%。但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次生育高峰期相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可能形成的生育高峰持续时间短,而且峰值明显低于前三次高峰期的峰值(前三次峰值分别为1954年的2 260万人、1963年的2 959万人、1987年的2 529万人)(见图1)。

(四)总人口峰值在14.5亿左右

如果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未来总人口峰值年份将在2028年,人口总量峰值为14.504亿;按现行政策测算,未来总人口峰值年份将在2026年,人口总量峰值为14.257亿。也就是说,政策调整后,总人口峰值年份推迟2年,人口总量峰值增加2 470多万(见表1)。

(五)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约3 390万,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现行政策条件下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呈逐渐下降趋势。表2显示,2015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2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8%,如果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15年后,新出生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到2035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272亿人,比现行政策条件下2035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多1 540万人口。到2050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现行政策条件下劳动年龄人口多3 390万人(见表2)。

表1 不同政策情景下的总人口、峰值年份和峰值人数 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作者设计整理。

表2 “全面两孩”政策对劳动人口的影响 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作者设计整理。

表3显示,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之后,少儿抚养比现行政策的少儿抚养比略微有所上升,2020年由现行政策的24.7%上升到26.3%,2050年由21.5%上升到24.5%。不过实施“全面两孩”之后,2035年老年抚养比比现行政策有所下降,由原来的32.6%下降到32.1%,2050年则由44.4%下降到42.6%。也就是说,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到205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下降近2个百分点,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助于缓解老年抚养比。

表4显示,现行政策下,无论是“60岁及以上”还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均快速增加,不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后,老龄化速度有所缓解。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17.71%下降到17.52%,下降0.19百分点;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35.7%下降到33.98%。

表3 “全面两孩”政策对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影响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设计整理。

表4 “全面两孩”政策对老龄化影响 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作者设计整理。

(六) 2017~2020年高龄产妇年均增加166万

2010~2014年,我国每年35~49岁的高龄产妇总量相对比较稳定,年均在250万左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2017~2020年每年高龄产妇预计达到330~350万,大约是往年高龄产妇的1.3~1.4倍。高龄产妇的妇幼保健等服务需要重点关注。

表5 高龄产妇出生数及其占总出生人数的比重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作者设计整理。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年龄移算法基础上的多参数组合测算法,采用最新数据测算全国“全面两孩”新增政策目标人群及其出生人口,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全面两孩”政策后,潜在目标人群为0.91亿,实际目标人群约0.56亿。考虑到根据现行政策,还有部分双非夫妇还可以生育两孩,包括由于离婚、丧偶处于无配偶状态的育龄妇女以及其他符合现行照顾性再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如部分地区的山区育龄妇女、一孩属于非遗传性残疾、再婚双方中仅一方育有一孩的育龄妇女等)等。实际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要少于9 100万,实际目标人群也会少于5 600万。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统计信息。

第二,“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二孩人数将为1 720万。考虑到生育意愿调查中关于二孩生育的回答存在主观性,实际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可能存在偏差,实际新增二孩可能会多于1 720万。而且每年释放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都可能导致某些年份出生人口的增加或减少,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生育小堆积。

第三,“全面两孩”政策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和增加劳动力。测算结果表明,到2050年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政策不变条件下多3 390万人,而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35.7%下降到33.98%,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下降约2个百分点。

第四,“全面两孩”政策后,高龄产妇必然会增加。由于“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中35~49岁将占63.8%,现行政策下我国每年有250万左右的35~49岁的高龄产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2017~2020年每年高龄产妇预计达到330~350万,大约是往年高龄产妇的1.3~1.4倍。

第五,“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二孩出生人口主要在城镇。“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主要为城镇户籍,占比为53%,超过一半。考虑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影响,常住城镇的目标人群占70.8%;常住农村的目标人群只有29.2%。

第六,“全面两孩”政策将使总人口峰值推迟2年到来。按现行政策测算,未来总人口峰值年份将在2026年,人口总量峰值为14.257亿;如果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未来总人口峰值年份将在2028年,人口总量峰值为14.504亿。

总的看,“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总量变动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政策调整后的五年内每年的出生人口会明显增加,这是政策调整后出现的正常“补偿性堆积”。即使再推迟几年调整生育政策,这种“出生堆积”也会存在。应积极引导目标人群合理安排生育,适当缓解政策调整后出生人口增多对妇幼健康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造成的压力。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年轻育龄夫妇适当推迟二孩生育。积极做好政策调整的宣传和解读,做好大龄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及时公布生育登记、妇幼保健建档立卡、各大助产服务机构床位使用情况,引导群众根据自身年龄、身心健康、家庭等各方面情况,合理安排再生育时间。对可能出现严重堆积的部分地区,可以根据实际采取措施,重点鼓励引导年轻育龄夫妇合理安排再生育时间,适当推迟再生育。

第二,提高中小城市尤其是基层的助产服务质量,发挥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二级以下助产服务机构的分流作用。建立三级以上助产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下助产服务机构的联系合作机制,提高中小城市尤其是基层的助产服务质量。通过宣传倡导、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宣传农村住院分娩政策等多种手段,引导产妇到中小城市、二级以下助产服务机构接受孕期保健和助产服务。这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妇幼保健服务尤其是助产服务的压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尤其是基层的助产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特别是流入大城市的农村人口,更要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鼓励她们回原籍生育。

第三,加强高龄产妇的孕产服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头几年,高龄产妇数量会显著增加。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前咨询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第四,加强出生人口预测和监测。依托全员人口数据库,加快建设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国家与省级计划生育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快实现出生人口、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等个案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跟踪分析生育办证、孕产妇建档立卡等各方面信息变动情况,准确把握生育水平的状况及变动趋势,制定应对多情景出生的预案,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应对预防出生人口出现严重的堆积。

参考文献:

[1] 王广州.全面放开二胎,出生堆积最多2800万[N].东方早报,2013-12 -31(7).

[2] 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5-19.

[3] 乔晓春.实施“普遍两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兼与翟振武教授商榷[J].人口与发展,2014(6).

[责任编辑:林丽芳]

收稿日期:2015-11-07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SHC041)

作者简介:黄匡时(1981-),男, 江西兴国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张许颖(1964-),男,河南郑州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16)04-0097-07

Projection on Policy Target Population and Newly-Born Babies of 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HUANG Kuang-shi, ZHANG Xu-ying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Multi-parameter combination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olicy target population and the newly-born babies in the 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based on the age shift algorithm.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new potential target women is 91 million in 2016, the real target population is 56 million, and the new second children will be 17.2 million. Most new second children will be living in urban areas in the 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Yearly elderly maternal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be 1.3 ~ 1.4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revious year. 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will make the total population peak delay 2 years, which will help ease aging and increase laborers. We suggest doing follow-up support work of the 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improving service ability for pregnant women, perfect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services,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and judging on the birth population change, and grasping accurately the state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fertility level.

Key words:all-round two-child policy;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newly-born babies; multi-region; population proj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