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
2016-08-05黄金萍
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
黄金萍
2016年高考,湖南省纳入全国统一命题的范围,语文使用全国卷Ⅰ。对比2016年全国卷与近几年全国卷的命题重点和形式,我们会发现今年的试题承续了全国卷一贯以来的考查重点,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从命题形式看,试题保持了整体稳定,但又有一定的创新和变化。这些特点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利于今年新采用全国试题省份高考的平稳过渡。
下面,依照全国新课标Ⅰ卷的试卷结构,笔者逐题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
这是全国卷的首题,从命题形式来看,沿袭了近五年一直采用的选择题的形式,而且均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在文本选择上,今年材料选自朱凤瀚论文,属社会科学类文章,全国卷此题选材近5年有4年选择了社会科学类论文(2012年为自科类论文),选材集中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济金融等相关领域,在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方面当有所考虑(毕竟,自然科学类相对而言理科生更易理解)。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约1100字,由五个具有总分关系的自然段构成:第一段介绍什么是甲骨文,后面四个段落从不同角度阐发了甲骨文发现的巨大影响。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适合高中生的阅读和理解,但在命题角度的设置上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准确做出这三道题实属不易。
以第1小题为例,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其中“C”项:“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进行”,原文表述为“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经过比对,不能直接得出表述是否正确,这里考生必须了解“诗三百”指《诗经》,必须了解《诗经》搜集的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这样,才会得出题干和原文的表述一致的结论。因此,此处不仅考查了对文句的理解能力,还顺带考查了文学史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事实上,2011~2015年的现代文阅读必做题均为全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考生的平均得分一般在5分以下。课程标准指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可见,我们需要把握课程标准的实质,研究考试大纲的要求,训练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整体阅读意识,以“宏观把握,微观推敲”为解读方略,以“读懂”为解题根本,不必过分纠缠于偷梁换柱、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等所谓的设题“雷区”。这对于我们教学,对于学生做题,都有指导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就全国卷历年出题来看,文言文题型稳中有变,选文稳定(始终为传记类文本,传主往往是忠臣良将、清官廉吏,但不回避其“小瑕疵”);题型、分值稳定,其中客观题3道分值共9分,主观题为2道翻译,分值共10分;考查重点稳定,侧重于对字词、人物形象、文本内容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虚词不单独设题,对更高层级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的考查较少。
文言文题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客观题方面,3道客观题的考点有轮考趋势,常考考点有实词、断句、文化常识、传主品质形象概括、内容概括与分析等。
2016年文言文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沿袭了全国卷倾向从正统的历史著作中节选纪传体文本的特点,节选文本文字较为典范、故事性比较强,比较适合考生阅读。所设题型有:
第4题,文言断句题,连续考了三年。今年该题难度适中;
第5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连续考了2年,因文化常识要掌握的内容庞杂,出题角度较多,今年该题的D选项“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涉及朝代历史知识,对理科学生而言,此题的难度过大。
第6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于对文意内容的概况和分析。其中C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错误在对原文“使谕以指意”的理解上,此句应翻译为“派人告诉赵滋”,“使”非“使者”之意。
第7题是文言文翻译题。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性实词与虚词的理解。第(1)题采分点有“锡”(通“赐”)、“虔”(恭敬);第(2)题采分点有“救正”(纠正弊病)、“固宠”(加固宠幸)。相比去年的考题,今年的难度稍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今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有如下特点。
今年诗歌鉴赏取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金陵望汉江》,这是继去年以唐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为命题材料后,又选择了一首唐代名家的五言古风作为命题材料。从题材看,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涉及到的古诗题材有怀古、闺怨、抒怀、伤春、赠别五类。这几类题材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或情事交融,便于落实具体的考点要求。从时代看,全国卷选取的文本都是唐诗和宋词。唐宋诗词唱主角,是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块瑰宝。从作者情况看,全国卷所选五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周朴、晏几道、辛弃疾、无名氏、岑参。综合来看,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对作者的选择,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诗歌鉴赏既要关注名家名作,也要关注名家的非著名的作品,以及一般诗人的名篇。本诗属名家的非名作。
第二,考查重点稳定。
“考试说明”规定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五年的全国卷努力在涵盖这样的考查要点。全国课标版卷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情感与手法,以及诗歌形象(包括人物景物)的考查。这一特点,在今年的试卷中也得到了体现。第8题考查诗歌形象及其作用,第9题考查“情感”,可见全国卷的导向作用。
第三,考查的综合性增强。
就某一知识点单独命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规命题方式。为了强调诗歌鉴赏考查的综合性,高考诗歌鉴赏在出题方式上常会出现两种新的形式:一是在主观试题中采用“一题多考点”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第8题采用连续问的形式,“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该题既考查了形象特点,又兼及形象作用的考查;二是注重局部分析与整体感知的勾连。如第9题“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似简单,但有一定难度,考生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够全面,“歌颂盛世”的情感基本上能概括出来,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这一要点难以把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全国卷多年来都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诗文中选材,从2014年起命题方式是情境式默写,今年仍如此。从默写内容看,与近三年“初中两句,高中四句”相同;从考查时代看,分别涉及先秦、三国、宋;从文体看,为两文(《劝学》、《出师表》)一词(《永遇乐》)。相较于2015年,今年的默写题目难度不大,但学生一定要牢记字形,否则易写错别字失分。
泌尿外科三、四级腹腔镜清洁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分析 …………………………… 张 彦等(22):3138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选用小说文本,中外兼顾,以中国为主,选文一般在1600字左右。
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山西作家李锐的小说《锄》。选材关注现实生活,写的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较量,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与沦落,人们失去土地的失落与迷茫。本小说主题鲜明,人物性格突出,但学生对主旨的把握不一定到位。
命题者在设题时,把重心放在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上。第(1)题“五选二”,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人物性格及小说主题,其中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涉及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其中“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一说有误;
第(2)题考查小说题目“锄”的寓意,有一定难度。学生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寓意去思考答题,仍与主旨的理解相关;
第(3)题考查“几万”“几百万”等词语连续运用的作用,仍需以理解写作意图和主旨为基础,且着眼全篇,与上下文要合并思考,才能答出“对比”的作用;
第(4)题探究题,以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作为切入角度,要求探究小说主人公六安爷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小说的主题。此处设题实为两问,学生需逐步分析,同时,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小说主旨,缺少深层思考,就可能局限于直接摘抄原文信息,不能达到探究题要求的“深入挖掘”的层面和水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近五年选材均为人物传记,传主以现当代著名人物如文学家、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将领等为主,中外兼有,篇幅在1600字左右(含链接材料)。今年的传记题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一篇关于作家陈忠实的传记。难度和小说相当。
第(1)题,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与分析概括能力,但得满分难度较大。主要设题陷阱在选项D。D中“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与“相关链接”中表述“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在关联词使用上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错的,考生很可能会放弃D。但根据题干语境,是说“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结合原文对传主事迹的介绍,D项没有问题,而链接中的前提是“创作到了一定阶段”,此处是介绍陈忠实的创作理论,和题干有别。
第(2)题,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本题信息点比较集中,筛选难度不大,但考生将文本中的语言“概括”成精炼的答案很不容易。
第(3)题,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答案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
第(4)题为探究题。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考生既要理解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又要弄清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有一定难度。第二问“有哪些表现”,是信息的筛选整合,只有真正理解了“剥离”和“寻找”两个词语的关系,才能在原文中准确筛选。
由于学生在考试中选择传记的比率远高于小说,专家为了确保命题的有效性,从2015年起加大了传记的难度。目前看来,传记和小说的难度基本相当。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的5道题同样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命题特色。近三年全国卷把成语运用、病句判断、句子衔接、补写语句、图文转换作为稳定考点,很少涉及字音、字形、修辞。通常由3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组成。今年这5道题分值和主要考点保持不变,但有2道题出现了不小变化。
一是第13题成语题,2014、2015连续两年考近义成语的辨析填空,今年回归到三年前的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考查形式,但又有创新,由考查4个句子中的4个成语变成分析6个句子中的6个成语,选项设置也变成了六选三形式。这样,考查的成语数量增加了,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有较大提升。
第15题,题型出现变化,虽然仍是考查语言连贯,但以填写关联词的形式考查,命题形式新颖。
另外第17题属于图表转换题,题干要求对所给的框架进行解说。与去年徽标类不同,采用的是与2014年考题类似的“框架流程”类图示,考查考生的逻辑分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写作(60分)
今年的作文题为漫画材料题,回归到2010年的命题形式。由于全国卷连续五年考文字材料作文,此次漫画类命题形式让众多师生始料未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仔细审读,可以发现命题仍体现了鲜明的“全国”特色。
1.内容上,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材料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两组四格漫画构成。漫画组在纵向、横向及交叉等多向关联中呈现出丰富的寓意,给考生提供了多元选择角度和较为广阔的立意空间。考生立意时,既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施教者角度切入,也可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者的角度入手;既可从材料的显性内容来写,也可深入挖掘其隐藏的内涵。
就新课标Ⅰ卷而言,2011年贴近国家时政,选择材料紧紧围绕“中国崛起”;2012年属于平常通俗的小故事,选用的是修船工给小船顺手补洞的一件小事,是对细节与爱的集体呼唤;2013年延续了2012年的小故事形式,选用的是切割钻石的故事,意在分析经验、勇气与成功的关系;2014年,则采用“山羊过独木桥”这一体育比赛中的小故事,期望考生重新审视生活中的规则与创新、合作与竞争;2015年则要求考生表达对情与法,生命与爱,个人、家庭与社会等问题的看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种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材料与话题体现了命题专家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大背景的把握与重视。
2.思维上,多角度,富思辨。
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巴掌。
考生可从横向、纵向及交叉等视角,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评价者角度得出“勿以分数论奖惩”“评价标准需科学”等基本意蕴,及发展变化地看待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思辨性命题;也可以从被评价者角度,讨论固有评价体系下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整等。
综观全国卷近几年命题,均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题立意。2014年新课标Ⅰ卷的“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明显是可以选择“赞成这种做法”或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两个角度;2013年的切割钻石的故事,意在分析经验、勇气与成功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思辨性;而2015年新课标Ⅰ卷,更加重视情与理的均衡与融合,更加需要考生注意文章的思辨性。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2016年全国卷尽管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创新,但仍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备考之时,教师有必要对全国卷做最充分的研究和最精心的备考,以踏实的能力训练,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赢取2017年高考的辉煌!
黄金萍,教育硕士,长沙市明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作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教师,长沙市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蒋雁鸣明德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明德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多年从事高考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有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近年来,获奖或发表的论文数十篇,参编出版教辅著作12本,先后获得过市级和国家级赛课的一等奖。2013年代表湖南参加第二届两岸中华文化特色课观摩会,上观摩课《大学之道》,教学实录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录像获省“一师一优课”优秀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