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现实逻辑
2016-08-05张廷广王孟秋
张廷广,王孟秋
(1.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2.内蒙古大学 党委宣传部,呼和浩特 010021)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现实逻辑
张廷广1,王孟秋2
(1.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2.内蒙古大学 党委宣传部,呼和浩特 010021)
[摘要]“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布局。深入探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现实逻辑,对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含义以及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化落实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四个全面”现实逻辑的深刻把握,不能简单从“领导人的顶层设计”或者“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等单一角度出发,而应该从“合力角度”出发。“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结果,是推动顺利实现“中国梦”的结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大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结果,更是这些因素“合力”的结果。
[关键词]“四个全面”;现实逻辑;战略布局
王孟秋(1991—),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对于这一战略布局现实逻辑的解读,从单一角度出发难免会略显浅薄,只有从“合力角度”出发才能走向全面和深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直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推动顺利实现“中国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合力”的结果。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结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社会等领域的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实力、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均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水平也随着各方面的持续发展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00~2010年全国及各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在2010年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了20.5%,平均每年提高2.05%。在小康社会建设领域,无论是社会和谐方面、经济发展方面、民主法制方面,还是生活质量方面、资源环境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其实现率均有很大提高。尽管如此,我国的小康社会仍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为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与2000年相比,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虽然均有一定的提升,但其实现程度的比例却分别为88.0%、77.7%、71.4%。[1]其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别还相当明显。我国小康社会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不仅表现在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别上,还表现在收入差别、贫困人口数量、城乡教育资源等各方面。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2]这些问题不可谓不重要,不可谓不紧迫,不可谓不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为它们事关党和国家“三步走”战略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更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能否稳步增进。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问题,其有效解决需要通过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需要通过“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倒逼”动力,即需要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总体而言,我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方式在探索中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成功地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成功地将人民群众的温饱生活水平提高到小康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3]然而,在这种改革方式的主导下,浅层次的改革任务在当下已经基本完成,而深层次的矛盾在当下已经凸显。改革无疑已经面临着诸多躲不开也绕不过的问题——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等。这些问题的背后更是蕴含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固化的问题。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中将我国当前的改革深刻而形象地比喻成“攻坚期”“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等。这些无不体现出改革在新时期所面临问题的严峻和所面临风险的巨大,无不体现出党需要拿出更大勇气和魄力来推动改革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无不体现出党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才能使解决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敢于直面改革所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及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战略,从横向不断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全面协调推进,从纵向不断深入推动各种问题背后的体制和利益“藩篱”得以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把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观念建设、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然而,我国的法治建设在当下仍然存在许多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期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我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中将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问题集中概括为法律法规本身不能反映民意的问题、立法部门的部门化和争权诿责问题、执法不严问题、司法不规范问题、部分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淡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违法乱纪问题等方面。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各个重大方面,无疑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妨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诚可谓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的实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原则全面出发,坚持从立法、依法、执法、司法等各方面全面着力,需要从宪法的建设、法治政党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设、法治队伍的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监督的建设等全面推进,归根结底,需要在我国切实坚持和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和使命。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历来重视从严治理自身,历来重视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集中总结了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执政考验等“四大考验”和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等“四大危险”。在面对这些“考验”和“危险”时,我党的部分党员和干部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部分领导干部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部分党组织涣散无力、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和宗旨意识不强、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风气浓厚、腐败现象频繁发生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对党的形象与威望造成冲击,会对党群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会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造成破坏。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4]这些严重的问题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我党在新的形势下既要从思想、组织、制度等各领域全面治党,又要在各方面切实加大力度从严治党,即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宏伟战略。
小康建设领域、改革领域、法治领域、政党建设领域在现阶段存在的各种严峻问题是我党采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5]有人或许会问: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把这“四个全面”并列提出呢?其答案恰恰还在于存在这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在小康建设领域、改革领域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还是在法治领域、政党建设领域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都已经不再是单纯某一领域的问题,不再是只会对单纯某一领域造成影响的问题,也不再是由单纯某一领域的原因引起的问题,而是相互交错的、综合性的问题,是会对众多领域造成影响的问题,是往往由众多领域的原因导致的问题,即相互交错的、综合性的、复杂的问题。这种由众多领域的原因导致的且对众多领域会产生影响的重大问题越来越不是单纯从“四大领域”中的某一领域着力就能解决好的,而是需要从“四大领域”综合、系统、整体、协调、全面推进才能有效解决。这就是“四个全面”并列提出的根本原因。
二、“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顺利实现“中国梦”的结果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中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之后,“中国梦”就成为华夏大地的时代蓝图,成为中国人民无不心驰神往的时代目标,成为炎黄子孙破浪前行的时代号角。然而,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无不向我们雄辩地指出:各类梦想的实现无不需要党从时代和国情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出的科学战略发挥巨大的作用——保证准确无误的前进方向、汇聚最大限度的群众力量、唤起人民的铿锵斗志、激发民众的聪明才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6](P19)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战略,解放战争时期的“先攻锦州、关门打狗”战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造”战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先后实行的“三位一体”战略、“五位一体”战略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梦想的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我国当前复杂情况而提出的宏伟目标和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内涵的梦想,其实现的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就尤其需要有科学的战略作为方向指引,尤其需要有科学的战略去激励人民攻坚克难、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尤其需要有科学的战略为实现梦想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可靠的保证。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下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原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即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的支撑,也就不可能如期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推进剂,是实现“中国梦”的发动机,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即没有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的推动,也就不可能快速实现“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点,是实现“中国梦”的稳定器,是实现“中国梦”的保护膜,即没有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就不可能顺利实现“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点,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即没有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的落实,也就不可能成功实现“中国梦”。“四个全面”综合、整体、同时发力,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也必将推动“中国梦”如期、快速、顺利、成功实现。
三、“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欧洲的外来理论,能否与中国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自身能否在我国土壤里“生根”,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自身能否在我国土壤里“发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自身能否在我国土壤里“开花结果”,归根结底,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根据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就是一个随实践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党的十八大前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在多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例如小康社会建设领域的发展不全面、不平衡问题,改革领域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和面临风险激增的问题,法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司法领域的不公正、与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等问题,政党建设领域的能力不足、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新的阶段上所面临的实践变化以及实践问题呼唤我党继续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此背景下以极大的勇气、深远的眼光、高超的智慧及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既是我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整体战略布局,又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种战略或者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看它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成果,要看它能不能满足国内形势的最新需要,更要看它能不能有效解决国内最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曾经是各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因为它们分别有效回答并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进行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形势的最新需要,是能够有效回答并解决“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布局、怎样进行布局”的最新、最重大的实践课题。因此,它当之无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内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四、“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结果
政党执政地位与政治合法性息息相关,而政治合法性是由历史选择、意识形态、政治改革、执政绩效、利益代表等合法性资源决定的。世界各国执政党兴衰存亡的历史无不证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但时代在不断进步、历史在不断发展、人民的期望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面临着各种考验和各种危险,党的执政地位本身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需要对各种政治合法性资源进行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从各种政治合法性资源在之前发挥的作用来看,“历史选择”这一资源在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期的确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但它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老一辈革命者相继去世而被众多因素有所“消解”。它在目前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远不如革命胜利初期;“意识形态”这一资源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但它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传入而正在不断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政治改革”“执政绩效”“利益代表”这三类资源直到现在也仍然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它们在当下由于各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部分党政干部消极腐败现象严重以及人民群众对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期望不断提高等情况,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很大程度上说,我党巩固执政地位在目前就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更加紧迫。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这一现状的需要,及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此来进一步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我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并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的确有助于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有助于“执政绩效”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因为它必然要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必然要求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升,必然要求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必将有助于“政治改革”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因为它必然要求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必将有助于“利益代表”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因为它必然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推动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完善,为“执政绩效”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提供了保障;必然要推动政府职能、民主制度、权力监督机制、国防和军队制度等的健全,为“政治改革”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行政执法体制、司法体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政治改革”这一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全面从严治党必将推动政党体制的完善、领导能力的提升、公仆信念的树立、清廉习惯的养成、党群关系的融洽,有利于“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这两类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必将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等“五位一体”事业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政治改革”“执政绩效”和“利益代表”这三类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保护、积聚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意识形态”和“历史选择”这两类合法性资源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因为“五位一体”事业的全面发展必将会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党的先进性,使人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而更感骄傲,为当初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而更感自豪。“四个全面”使我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将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生机、更能发挥作用。这无疑会使我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会使我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检测报告(2011)[J].中国调研,2011,(1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5]徐隽.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5-02-13.
[6]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责编校对:赵哲]
The Realistic Logics of the Strategic Layout of“Four Comprehensives”
ZHANG Ting-guang1,WANG Meng-qiu2
(1.The School of Marxism,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eHaoTe 010021,China)Abstract:The“Four Comprehensives”,as the major strategic layout of governing principle and a theory inno⁃vation,was put forward firstly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Xi Jinping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xploring the realistic logics of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Four Comprehensives”deeply is meaningful for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Four Comprehensives”and pus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Four Comprehensives”.To grasp the Four Compre⁃hensives,we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from the single perspective such as“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lead⁃er”or“the real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dream”,but also from“the resultant force angle”.In fact,the“Four Comprehensives”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Xi Jinping are the result of fac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directly,the result of promoting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China dream”,the result of promoting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e result of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status,also the result of those factors together.
Key Words:Four Comprehensives;the realistic logics;the strategic layout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研究》(11JJD710009)
[作者简介]张廷广(1987—),男,四川巴中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当代、时政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98X(2016)07-0049-05
[收稿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