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革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2016-08-05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

张 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党建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自我革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张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党建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要]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实践充分证明,增强自我革新能力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与侵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与背离,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与影响,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的错位与扭曲,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痼疾,是当前制约党自我革新的重要因素。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要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统筹推进党的制度改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自我革新;党的建设;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四自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自我革新能力,是“四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所谓革新,即改革创新;自我革新,即自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实现自身扬弃与创新进步的行为或过程。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也就是党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保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的能力。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实践充分证明,增强自我革新能力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一、党的自我革新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自我革新精神,有着自我革新优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5年历史进程中,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依靠自身的创造精神、依靠和人民群众结合的力量来解决自身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自我革新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自我革新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思想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其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邪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自我革新,必然丧失根本,只会误入歧途,最终导致党变质、国变色,苏共的教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它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必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中不断有新创造,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坚持实践第一标准,积极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新道路,是党的自我革新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之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根本途径。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坚持实践第一标准,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从三大改造的整体推进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从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这些都源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群众的艰辛探索与奋力开拓。离开了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党的自我革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建设就会止步不前,党的事业就会停滞不进。必须看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依,需要我们党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艰辛探索、持续努力开拓、不懈艰苦奋斗,“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P37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三)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汲取人民群众智慧力量,是党的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P320)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拜人民为师,把智慧的增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凝聚着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党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开放举措来自基层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党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自我革新就成为一句空话。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发展的关键期,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破解各种难题的根本依靠,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智慧锦囊。只有牢牢把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3](P579)才能保证党的自我革新源泉不断、动力不减,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四)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改正自身缺点与不足,是党的自我革新的重要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从来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公开承认、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党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革故鼎新、发展壮大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有力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譬如,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危险局势,“八七会议”在批评党内右倾错误基础上,开始探索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遵义会议通过严肃的思想斗争扭转“左”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严峻局面,我们党果断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党的优良作风,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征程。95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充分表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不断自我革新、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是坚强党的组织、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无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绝不能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绝不能变,自我革新改造的决心和勇气绝不能丢。

(五)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是党的自我革新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并及时把实践经验制度化、规范化,为推进党的自我革新提供制度保障,是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9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从着重思想建党、强调作风建设,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提出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到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的建立;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制度出台,到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从“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到“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等基层组织工作机制的统筹推进;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的颁布,到廉洁从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以及纪委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改革等,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新,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二、当前影响党自我革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党的自我革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党的自我革新的力度会越来越强,自我革新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革新主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影响和制约党的自我革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与侵蚀

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仍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封建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传统文化中带有民主性科学性的精华部分世代滋养着我们,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传统文化中那些陈腐的思想观念,则对当今社会产生着消极、负面的影响,成为制约改革创新的羁绊,甚至成为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如小富即安的心理依然浓厚,销蚀着人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依然强大,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特权意识难除和特权现象出现;贪渎文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仍被一些人奉为做官的“圭臬”,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突破底线;封建“家长制”思想影响依然深刻,导致人身依附、团团伙伙现象不时出现,社会公德心、责任心、历史使命感以及是非感有所弱化;家族本位文化和关系本位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导致社会人情风、关系学盛行,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党内政治生态。不解决“死人”抓住“活人”的问题,党的自我革新就缺乏文化心理支撑,就难以营造自我革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与背离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思想理论基础。但在现实中在社会上甚至在党内,或者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浅尝辄止,或者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或者有意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甚至别有用心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导致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时有出现。如有的分不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误认为我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走的资本主义的路”;有的把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无限放大,以偏概全,把形势说得一片漆黑;有的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妄图以此淡化和改变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幻想用西方制度改造中国。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潮,一些社会上的噪音和杂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党内,对党的自我革新形成强大思想干扰,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廓清,势必动摇党的思想理论基础,甚至把党的自我革新引向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犯下颠覆性的错误。

(三)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提到了新水平,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面前,在国外舆论的称颂与赞扬面前,甚至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捧杀”面前,有些人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甚至有些飘飘然,陶醉于“风景这边独好”,看不到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背后隐藏的惊涛骇浪,忽视了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淡化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萌生了贪图享受的思想,享乐主义抬头,奢靡之风滋长,极少数干部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纵观古今中外历代王朝的更迭、社会的变迁,无不验证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名言。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与蔓延,是阻碍党自我革新的顽敌,如果不能坚决彻底消除,等待我们的只能是故步自封和别无选择的下坡路。

(四)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的错位与扭曲

党的自我革新是党自身发展的扬弃,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组织优化,是对社会利益的重构与整合。从根本上说,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受人民委托、代行人民的权力;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但从具体运作和现实反映看,党的干部手中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支配着数量可观的执政资源,成为群众眼中的强势阶层和既得利益者。有的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强势地位,甚至置于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待遇,甚至把它当成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把可以支配的执政资源看成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甚至想方设法地去维护和扩大这种利益。在这种不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的影响支配下,他们惧怕风险,瞻前顾后,唯恐在政治变革中失去权力、地位,不愿革新;在利益面前患得患失,唯恐在社会变革中失去所谓既得利益,不敢革新。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是与党的性质格格不入的,是一种毫无政治远见的短视行为,无异于把自己置于“温水煮蛙”的危险境地。任何革新都是有风险和代价的,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是难以取得自我革新的突破和成功的。

(五)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痼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不解决,党的自我革新就难以进入常态化,就会因缺乏动力和保障而不能持久。就当前来看,尽管党的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某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沉疴痼疾依然是阻碍党的自我革新的重要因素。如从党的自我革新的动力机制看,还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教育体制不到位,学习培训机制效果不明显,有的党员学习认识不深刻,忧患意识弱化,革新意识淡化,路径依赖严重,甚至出现所谓执政疲劳感;从党的自我革新的保障机制看,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对大胆探索者鼓励保护机制力度还不够大,对偏离正确路径者纠错纠偏机制还不够及时有效,对肆意妄为和无所作为者警戒惩处机制还不够坚决严厉;从党的自我革新的评价机制看,还存在自话自说、自弹自唱的问题,缺乏让群众参与评价的渠道和路径,缺乏保障和落实群众话语权、监督权的体制机制。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痼疾,是党的自我革新躲不开、绕不过的,必须直面问题,注重顶层设计,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为党的自我革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增强党自我革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不断增强自我革新能力,是党的宝贵经验和传统优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全党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正视问题、纠正偏差,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一)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哲学指导

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哲学的政党,同样是没有希望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之所以很快为广大劳动群众所接受,并成为工人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就在于它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在于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和确保自我革新的正确方向,不断强化革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支撑。从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来看,还有不少党员干部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的干部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都不清楚、不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4]因此,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和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真正解决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这是党增强自我革新能力的灵魂之所在。

(二)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新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自我革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得益于有了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导。但有了这条思想路线,不等于能自觉坚持和贯彻这条思想路线;想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也不等于能够坚持和贯彻好这条思想路线。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仍然在于我们能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强化问题导向,把这条思想路线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多层次、全方位、广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深化全党对当今时代特点的认识,深化对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基本问题的把握,深化对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了解,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这是提高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实践基础。

(三)把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与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统筹推进,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作了整体布局,并在理想信念、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作了要求。这无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的指导方针。但这些部署能否顺利推进,涉及一个党的建设的根本体制机制问题——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上述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以及在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和问题,几乎都与党的这一最高领导机关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建设以及党内权力运行机制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还不够到位,党代会制度虚化、碎片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把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与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统筹考虑,提高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对党的建设的牵引整合力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主体问题和体制机制的保障问题。

(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动力源泉

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是党实现自我革新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党的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5](P126)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及时解决群众问题,不仅靠自觉靠党性,还要靠制度来保障。可以说,群众倒逼干部,压力变动力;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推动创新,已成为党实现自我革新的重要路径。实现党的自我革新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必须建立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之上,这种联系必须有完善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因此,要在总结和借鉴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十八大以来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做法,总结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办法好经验,并把它们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形成完善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为增强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5]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责编校对:赵哲]

Self-innovation Capacity:the Important Weapon to Maintain the Party’s Vitality

ZHANG Yo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Party School of CPC Hebei committee,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 history of 95 years’struggle practice.It has fully proved that enhancing self-innovation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weapon to maintain the party’s vitality.The effects and ero⁃sion of feudal residual ideas,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deviate of Marxism,the breeding and influence of com⁃placency,the dislocation and distortion of power and interest,the obstacles and chronic illnes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innovation of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to party self.To enhance self-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Party,we need to study Marxist philosophy systematically,investigate and study actually and deeply,coordinate reform the party system,link closer between the party cadre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self-innovation;party construction;important weapon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13BDJ042)

[作者简介]张勇(1971—),男,汉族,河北东光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98X(2016)07-0043-06

[收稿日期]2016-05-21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有何重要论断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