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教育投资体制
2016-08-04郑串串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会对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投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无论是学前教育投資体制、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还是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都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一、我国学前教育投资体制
1、我国学前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
从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后,幼儿园的投入体制就与其办学体制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也奠定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的基础。60多年来,中国的学前教育都维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存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三个方面其实可以大概的透露出政府、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状况。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中政府分担的比例过低,直接导致家庭负担过重,这也是产生“入园贵”问题的主要原因。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产出也无法满足正常的费用开支,生存的压力迫使这两种类型的幼儿园不得不在实际运作中扩大班额,举办兴趣班,压缩教师工资、福利及公用开支等。
2、我国学前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政府投入的资金过少,导致了家庭承受的负担加重,不合理的家庭成本分担导致学前教育发展缓慢。资金投入问题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且不均衡,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难以摆脱发展存在差异的问题。学前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不均还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目前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让很多家庭负担变的沉重。政府垄断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从而导致“择园风”盛行。
为了使学前教育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经费需要建立基本的制度保障,规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如何投入以及投入多少。政府需要重视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需要对学前教育加强管理的职能,让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体现出来。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复杂形势。
二、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
1、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特点是:总体教育投资过于向高等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偏低。中央政府在整个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中仅占有较低的比重或份额;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实施义务教育90%以上的经费;家庭和学生直接负担一部分义务教育费用。
2、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的作用。因此,国家应当成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合理负担的义务教育保障体制。我国一直存在政府间的教育资金转移支付,但规模和作用都偏小,而且没有制度化。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义务教育的投资应当从个别家庭投资向全体家庭投资转变,具体地讲就是无论家庭中是否有孩子接受教育,都有责任向义务教育投资,征收每个有收入的城乡居民的个人所得教育税,并加强管理和使用的力度,防止少征、漏征、截流、挪用等现象发生。
我国还应完善税收体制,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等营利机构对教育进行捐赠,税收部门应当给捐赠者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改革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应同时进行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使其充分利用,大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切实把教育经费管好、用好。
三、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1、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大体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个人缴纳学杂费等。国家财政供给不足;教育投资管理活动从上至下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管理方式越位、政策法规缺位、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甚至造成人为的教育投资垄断,这与市场经济很不适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直属教育部的名牌高校每年大获得的投资远远超过其他院校。教育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目前高校经费来源中,财政拨款比例在50%以上,远未激发社会、个人投资教育的热情。
2、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拨款体制方面由中央统一计划拨款改为分级计划拨款。在高等院校经费使用制度方面,开始实行“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高校应完善助学贷款体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绿色通道,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对贫困生的调查和鉴定要严格、公平,防止助学金分配不均、分配不当。高校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现有数字校园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立功能集成的教育经费基础数据库或财务管理控制平台,实现财务信息在校内的公开共享和队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控,以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法制化要贯穿在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经费管理、经费分配等诸个环节中,保证预算有法可依、使用有法可循、管理规范化、分配合法化,切实保证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运行遵循法律规定,铲除各种经费使用腐败行为和经费浪费行为。同时,在教育投资的运用上,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适当扩大学校这一投资运用主体的决策权。充分调动学校在安排和运用教育投资过程中所固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田志晶. 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2] 王善迈, 袁连生.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 中小学教育, 2002,(10).
[3] 武毅英. 明晰高校产权,促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8).
[4] 刘秀荣. 高等教育投资项目后评估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04).
【作者简介】
郑串串(1995—),女,汉族,新疆阿克苏人,郑州大学教育系2013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