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崖下的传说
2016-08-04汪银泉
汪银泉
南郑出美玉,令人惊喜。
2015年10月12日,我随陕西省作家协会组建的“美丽中国,美玉陕西”采风团前往碑坝汉中黄玉矿山采风,并考察汉中黄玉地质地貌,受益颇深。之后,我又二次来到玉石矿的出产地蒋家沟继续走访,这里不仅有玉矿,还有传说的故事。
这天,明朗的秋阳洒在人的身上,温暖而清爽,我驱车来到碑坝汉中黄玉矿山所在地蒋家沟,经当地一位张先生的引见,便停留在石笋崖下居住的蒋文成家,说明来意,受到蒋文成一家热情地款待。
现今,蒋文成的家里就他和他的老伴王桂花两人,儿女们都外出打工去了。两位兄嫂一般的人,一双双手都很粗糙,头上鬓角处的头发已经花白,攀谈中知晓,王桂花比蒋文成大一岁,一个七十,一个六十九。两人身板都还硬朗。
王桂花先是给我泡上了干龙洞出产的清茶,她就回厨房给我们拾掇饭菜去了。文成大哥和张先生陪我聊天,在闲聊中感到,文成大哥性情温顺,不像桂花大嫂那般快人快语,看得出,这个家像是桂花大嫂在主事。
待茶水冲泡第三杯,王桂花就把米仓山人的那种厚道端了出来,给我们盛上了一盆腊肉炖竹笋,还有一壶苞谷酒。我邀请她一同坐下喝酒,她则说她要回厨房继续炒菜,其实,直到散席也没再上菜来,我猜想这是米仓山老辈人的规矩,家里有了客人,女人是不能陪客人入席的。
杯与碗摆放停當,文成大哥就请我喝酒,我一再言说不胜酒力,文成大哥却说,来米仓山做客,不喝酒咋行,他两碗,我一碗。我架不住文成大哥的盛情,便喝着酒,听他说起本村一个叫蒋三娃的人来。
文成大哥说,蒋三娃当年就住他们村,幼年丧父母,只有一个奶奶与他相依为命。一天,蒋三娃在石笋崖下的山坡上砍柴,内急,就在一处地上撒了泡尿,只因尿液冲开了一片地表土,居然在尿尿的地方发现了一块金元宝,三娃就捡起这块金元宝回到家,拿给奶奶看。三娃的奶奶看着金元宝,告诉三娃,人要想有出息,就要识文断字去读书,她让三娃拿着金元宝到朱家集去拜访朱秀才。
蒋三娃按照奶奶的吩咐,来到朱家集,见到朱秀才,扑通一声跪在朱秀才面前,说:“我愿拜朱先生为师,把金元宝给先生,请先生教我识字。”
朱秀才见到金元宝,两眼放光,随即应承了蒋三娃的请求。自此,蒋三娃在朱秀才的门下读书识字,他也就成为蒋家沟当时唯一的读书人,后来,徐向前的红军来到碑坝地界,蒋三娃就参加红军走了,新中国成立后还当上了一名国家的干部。
文成大哥一边讲一边喝酒,也许是家里来了客人高兴呗,三碗酒进肚,他就迷糊着溜到椅子下面去了。这时,王桂花盛上一盆米饭来到桌边,一边给我舀饭,一边瘪着嘴,说:“歪听你文成大哥的酒话,他尽在瞎胡扯,说得不对,那蒋三娃确实在山坡上撒过一泡尿,可尿出的不是金元宝,而是一块石头。”
听桂花大嫂这么一说,我更加来了兴致,我想,一个不大的山沟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居然还有多个版本。我三五两下用过饭,待桂花大嫂把茶水续上,就急急地想听有关蒋三娃的另一个传说。
桂花大嫂说,蒋三娃撒完尿,发现地面上尿液冲过的一块石头有异样的光泽,他把它拿起摸了摸,很滑润,于是,他就将那块石头拿回家,第二天,他听从奶奶的教导来到朱家集见到朱秀才,他给朱秀才跪着说,他想读书,可家里很穷,交不起读书的费用,昨晚,玉皇大帝为了成全他读书的愿望,就托梦给他,天一亮,他的床头就出现了这块黄灿灿的石头。愿送给先生,请先生教他识字。
朱秀才当时把那块石头反复端详,也没看出个根底,但他看到眼前这个十来岁的后生,浓眉大眼,嘴阔唇厚,是个老实人,也就有了恻隐之心,便答应蒋三娃,每送来相同的一块石头就教他读书一年。蒋三娃见朱秀才答应了,当即连叩三个响头,算是实现了做朱秀才弟子的愿望。三娃原本就勤快,天天除了识字,还给秀才家干些杂务。
光阴荏苒,转眼就临近春节,家家都在置办年货。在碑坝宕水、诺水一带经常出入一股土匪,领头的叫袁刚,自封司令。迈入腊月,土匪也要准备年货,袁刚就带领他那帮匪崽走村串巷,掠夺过年的财物。
这天,袁刚一行来到朱家集,走进朱秀才家,朱秀才一脸苦相,说,他十指不沾泥土,家里没个啥进项,今年只收过一个弟子,也穷,给送了块石头权当学资,如果袁司令不嫌弃,就拿去。
当时,袁刚听朱秀才这么一说,就想发火,暗忖,山里还缺石头,这不是糊弄人吗!倒是他的随从灵性,建议袁刚看看再说。朱秀才便让蒋三娃把那块石头抱出来,袁刚和他的手下人一齐观看那块石头,只见那块石头确实和其他石头不太一样,呈黄色,发荧光,手摸时像触到绸缎一般温润。袁刚虽不识货,但能得到一块怪异的石头也不错嘛,他们土匪讲究个穴不走空。于是,袁刚一脸的奸笑,追问蒋三娃,石头是从哪儿得来的?三娃又像对朱秀才陈述的那般说是玉皇大帝托梦给的。三娃这么一说,这块石头像是附上了神的旨意,激起了袁刚对这块石头的好奇心,随即,只听袁刚“收起”一声令下,几个土匪哄抢着把那块石头抱回了土匪的营寨。
那块石头带回营寨被安放在大厅的供桌上。一天,袁刚无事又把那块石头拿起端详,左看右看也没看出点啥意思来,就是觉得这块石头和山里的其他石头不一样。这时,正好伙夫来报,厨房缺个石窝子捣蒜,袁刚眼珠子一转,便命令伙夫拿着那块石头找石匠打造个石窝子,以解炊事之需。
袁刚手下人访得白玉村有个石匠手艺最好,便连夜把那石匠抓来营寨让其打造。那土匪给百姓吩咐的活儿谁敢怠慢,石匠拿着那块石头昼夜打造,三个月终于完工,当石匠把那块石头雕琢的石窝子呈给袁刚时,匪窝里一片喝彩。
伙夫即刻拿去捣蒜、沓辣子,用过几天后,更让人称奇的是,石窝子里当天没有涮尽的蒜泥,待第二天取出仍然是原汁原味。太神奇了!这个石窝子居然让食物不变味。伙夫不敢隐瞒,就把这一发现报告给袁刚,袁刚当即亲自试验,结果和伙夫说得一模一样,他欣喜若狂,就把这个石窝子收归在自己的房间,并发下狠话,不准任何人触摸那个石窝子,否则枪毙。
俗话说,坏事传千里,好事也传千里。时任鄂陕甘边区警备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的祝绍周是个不学无术,才小位高之人,而小人干正正经事儿不行,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却在行。他听说袁刚有一个不寻常的石窝子,意欲想夺人之美,他就让部下给袁刚带话,说袁刚所属匪部危害乡里,他要带兵进山围剿。
袁刚虽说在碑坝一带耀武扬威,为非作歹,但他也惧怕官府,便差手下人给汉中的祝绍周,约定在回军坝当面请罪。袁刚给汉中的官军送来了一百只黄羊和一百块大洋,祝绍周并没有看在眼里,他要的是那个石窝子嘛,便挑明直说:“听人说袁司令最近得到一个石窝子很神奇,不知可否让祝某一观?”袁刚听祝绍周这么一说,全明白了,原来,祝绍周剿他是假,想要他的石窝子是真,但反过来想想,既然官府想要,不给怕是不能全身而退,袁刚权衡良久,便命人回营寨拿來石窝子献给了祝绍周司令。
祝绍周得到那个石窝子就按照约定撤了军。至今,祝绍周与袁刚谈判的那个地方就叫回军坝,道路两边居住的十来户人家一提起那段历史,为一个石窝子双方剑拔弩张,就会想起为什么这儿叫回军坝的缘由。
石窝子拿回汉中后,祝绍周也想试试它的神奇,就命家里的佣人捣蒜、沓辣子,结果和传说的一样。但祝绍周并没有弄清楚是什么缘故,虽然他在官场混了多年,但却对石头知之甚少。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同在汉中境内为官的人,那就是时任黎坪垦殖区管理局的安汉局长。尽管祝绍周和安汉互不赏识,不是一路人,但祝绍周知道,安汉留学法国,获得过硕士学位,曾担任过省立职业中学的校长,省政府参议,知识渊博,想到此,祝绍周便致函邀请安汉来家赴宴。
安汉本不想与祝绍周来往,但同在官场,祝绍周又是他的上级,就不好轻易驳面,便如期赴约。
那天,安汉来到祝绍周的家里,从客套的话语里知悉,吃饭只是约见的由头,祝绍周召见他,是想让他给鉴定一样东西。
祝绍周让家里的佣人拿出那个石窝子请安汉参详,安汉一眼就看出,这石窝子居然是一块美玉雕琢而成,虽是个俗件,但雕工精细,又经多人把玩,不论从质地还是品相,是为玉中上品。安汉也无隐瞒,连连称赞,然心里却想,这祝某人不知又从何方掠夺来这一件臻品,实乃国之不幸。
而祝绍周却有另一番心思,他想一旦有人识得此宝,那么知道此宝的人应该越少越好,不然势必会危及宝物和持宝人的安全。
也许是巧合吧,在安汉鉴定并称赞那个美玉石窝子不久,祝绍周就给安汉罗织了私自种植大烟的罪名,遂于1943年11月24日拂晓,在汉中城西银珠桥将安汉秘密杀害。据说,安汉死的那年,黎坪途经三门子道路两边的松树枯死了大半,老百姓常常感叹,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大冤案。
打这以后,那个美玉石窝子就销声匿迹,在祝府,那些佣人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件东西了。
王桂花的讲述让人忘记了喝水,待桂花大嫂给我续茶水的空隙,我问,那蒋三娃最后咋样了?桂花大嫂说,蒋三娃随红军走后,杳无音信,新中国成立后才听说他做了官,因为他有些文化,在一个很大的粮库当领导,全国困难的那几年,听说他常常背过人偷偷地往家里拿粮食,贪心太重,被发现后,官被撸了,下放劳动,现在人早死了。
我又问,现在知道那个美玉石窝子的下落吗?桂花大嫂又说,近年听人说起,那个美玉石窝子现在已经流传到了国外,价钱高得吓人,据说已经是宝贝疙瘩了。
秋阳渐渐偏西,也该离开蒋家沟,结束有关石笋崖下传说的采访了。我想,那个捣蒜沓辣子不变味的宝贝疙瘩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说不定已是美玉界的文物了。善哉,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居然有如此传奇,真让人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