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山访玉

2016-08-04肖云儒

延河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骞汉中精神

肖云儒

汽车穿透一座座峰峦,像一支响箭射向大巴山深处。几位文友相约赴巴山访玉,一日之中,西安、汉中、南郑、碑埧,直抵州陕边境。山是那样的高那样的绿,在车窗里很难看到山顶,只有一堵堵碧绿的墙在迎面扑过来、扑过来。路是那样的颠簸而多弯,人成了农妇筛子里的麦粒,由着她左右上下播弄着、跳腾着、折腾着。

这条山路对我来说,陌生而又熟悉。虽然头一回走,却有许多熟悉的记忆浮现于脑际。45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就是顺着这样的山路,从西安、汉中下放到大巴山深处一个叫五里埧的小山村,不过那次乘的是敞篷卡车,除了无休止的颠簸,还有凛冽的寒风无休止地将竹叶刀探进棉衣剐削着你的前胸后背。在那个山村只待了一年,却呆出了40年的感情。40年中不断头地想着它,好几次去看望它,一遍一遍温习着那条巴山深处的林荫小道,温习着路尽头那熟悉的村落和念想着的乡亲们。

不过那是另一条路,与今天我们走的路南北平行着,从邻县西乡县的茶镇,沿着巴山另一道峪朝川北走去。两条路一样狭小难行,却有着很大的知名度,一条是米仓道,一条连着子午道,汉唐以来一直是贯通秦蜀、融接江河的要道,深深地搅动过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关于这些古道的记忆,又连接着难以忘怀的当代场景。那是七、八年前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组织“中国最佳魅力城市”评选的最后一輪PK会上,承蒙汉中乡亲推我作为它的文化代言人,我说,汉中的巴山深处藏有神秘的金香玉,因岩层不断吸咐芳香植物根系的有机香料,加之地表樟树、兰花、桂花等植物降解后随水土浸漫,洇进岩层的节理裂隙,亿万斯年结晶而成,一石于室,暗香浮功。奇妙如此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加重了语气说,其实汉中这地方就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金香玉,它以弹丸之地凝聚了中国精神中好些个重要元素。仅仅大汉一个朝代,汉中就孕育了刘邦韬晦自强的精神,张良功成身退的精神,张骞执着开放的精神,诸葛亮躹躬尽瘁的精神,蔡伦研发创造的精神。千百年来这些精神滋养着中华民族,哺育了无以计数的民族精英。汉中不愧是中国精神的芯片!但它却像一样默默隐匿于秦巴腹地之中,声名毫不显赫,不也算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吗?也许这一席话打动了易中天、敬一丹那些大名鼎鼎的评委,他们把“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的美誉颁给了汉中,这块大巴山的金香玉!

一路走,一路想着那难于相会而马上就要见到的深山美人——汉中玉,想着关于她的种种。路已经狭窄到无法会车,每次,双方司机都要停下来商量,然后有一辆车退到稍宽处,另一辆车像考驾照那样,缓缓从崖边蹭过去。不久,弯道愈来愈急、坡度也愈来愈陡,中巴车已经很难拐过弯、冲上坡了,大家只好都挤到几辆越野车上,将就着前行。

矿上同志安慰大家:路走到最难处,目的地就快到了。

在中国,金属常常具有物与神两个层面,生发出使用和审美双重价值。鼎是国之重器,代表权力。但拥权过重未必是好事,极易引燃收天下于轂中的权欲之火,而一旦到了化鼎为剑的时刻,争权、卫权、扩权的战争便开打了。金是国之富源,代表财力。拥金过重也未必能够自重,对利的贪欲会像蛆虫蚕噬心灵,你会置人格尊严于不顾,什么下三烂的事也干得出来。而玉,这是国之瑰宝。它,只有它,代表着美好的文化,美好的心灵,是“和”与“礼”的象征。权倾只一时,富甲仅一方,只有玉象征的“和”与“礼”,只有那美好的文化和心灵,才是普天之下、千秋万代永不贬值的瑰宝啊。

我们地矿公司、地矿人开采的是物质之矿也是精神之矿,给社会提供物质资源,也提供精神资源。物质和精神的双贡献自然会获取双重的回馈。地矿人长住山野,放逐自己于现代城市的舒适生活之外,却给社会奉以美善、奉以财富。他们将荒野、矿山转化为现代矿区或城市,之后又再次放逐自己,向着更荒凉的山野、工棚进发。

地矿人,一群为明天积蓄能量和光明的人!像金子一样闪光,青铜一样拙重,美玉一样润泽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活活就是一座玉矿,有待我们去开采、深掘、冶炼。

中华民族自古以“和”立国,有“尊玉”传统,玉在中国一直是和平、和谐、和宁的符号,是孔子所言“和而不同”的君子精神的证物。在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心之间,在整个国内、国际社会,追求“化干戈为玉帛”,憧憬珠圆玉润的境界,是一种普世性的向往。这向往道尽了玉的内涵。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石神话和玉石崇拜在先民中十分盛行,在那个祭、政合一的时代,渐次转化为拉动神权经济和神庙经济的文化动力。而在远古,神权和神庙经济又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因而,玉石崇拜也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力原。

华夏神话中有“以玉为兵”的文化记忆。由《汲冢竹书》起始,而历代敷衍为六卷的《穆天子传》,是帝王最早跨族、跨国远游的典籍记载。周穆王西行就是一次探玉之行。他先北行至黄河河套地区,向当地邦主河宗赠送了玉壁,并沉玉入河以祭河神。河宗告诉他,西边的昆仑山丰产稀世美玉,穆天子于是远行昆仑,果然“载玉万只”。他和禺知(今中国与阿富汗边界)的女王西王母互送昆仑山的黑白美玉和中原的丝绸织品,相见甚欢,相谈甚深,以致“对酒当歌”“乐而忘返”,传说中甚至演化为两个人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是先祖与西域交往中以帛易玉、以玉尚礼、互通有无、和平友好的一则美谈。

在古代,“玉帛相见”与“兵戎相见”是两个相颃颉的词,一个指称和平,一个指称战争。秦穆公娶了晋国公主,并育有子女,谓“秦晋之好”。后来秦晋交恶,秦穆公抓了她娘家晋国的同父异母兄弟,穆姬拉着儿女以自焚要挟秦穆公,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灾难啊,秦晋两君不赠玉帛而兴兵戎!穆公闻之只好作罢。自此,玉帛相见就是罢兵戎、息争执而以礼相和的代词。“以玉为兵”,玉可以兵不血刃换取城池,为了名玉又可以兵临城下。玉洁冰清、珠圆玉润更是中国人内心世界和宁、和静的赞语。今天我们提倡的和谐文化,正是这种“玉帛精神”的直接承继。

文化产品有一个不同于物质产品的属性,那便是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背向性运动。物质商品的价值在年深日久的使用中消耗,直至下行至零(无用之废品),至负(有害之垃圾),而被淘汰。而文化产品却在时光的长河中实现着价值增值。古俑古陶古瓷早已没有了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却日新又新,在不断地提升中。玉也是这样,在岁月的流逝中实现着自己的文化增值。

出于对玉、对汉中玉由来已久的感情,在矿上组织的座谈会上,我这个外行也热心掺和到玉的开采制作、宣传营销的话题之中,很说了一阵子。

我说,我觉得汉中玉矿的开采、营销、品牌打造应该多层面立体的。起始阶段起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事去做。

首先是科技鉴定。用鉴定汉中玉的科学结论,和各类玉的质量和观赏指教作比较,在比较中对汉中玉定位。要尽量表述质量好专业用语转换成消费者的流行话语。硬指标,软说法,软、硬实力便可传播开来。

其次是文化注入,这是最重要的。要梳理汉中玉的历史文化沿革及内涵,整理与其有关的人物、故事,创新思路策划相关的文艺作品,形成汉中玉独特的内容产业体系。当下,文化产业正在提升为体验经济,产品的文化内容是体验经济的无形资产。

再就是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这个任务很艰巨。我们还处在生产鉴定阶段,文化注入和营销还有待起步,而营销又不是我们一家能够办的。在市场经济时代,营销就是生产力,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就此,我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1、入路。就是进入新思路、大思路。譬如,要让汉中玉进入汉文化的大平台,将汉中——汉朝——汉语——汉字——汉文化——汉玉熔铸一体,将汉文化的信息集束化,高密度植入玉中。避免多头多面宣传造成信息混乱。信息宜相互叠加,不宜相互抵销,叠加便是给力、便是加力。汉民族文化称谓的源头在汉中。汉朝是政治实体,汉语汉字是文化实体,汉族是民族实体,汉玉是汉文化的一个美的符号,美的象征。命名要高平台进入,融入汉文化就是融入高平台。

2、入线。就是进入交通线、旅游路。让汉中玉的生产销售亮点和宣传亮点,与已有的或新辟的旅游线路挂钩。线性的现代旅游已经远远突破了块状的地域行政管理。现代旅游市场不认传统区利,只认性价比。游客的低价位、高回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益,才会带来高市场预期。不妨跟陕西旅游局、汉中旅游局挂钩,先形成中、小型两个旅游线路。

小旅游路线:譬如说,黎坪景区现在以地质奇观、西北联大、最早一批知识青年等等元素,在市场上具有了一定知名度。黎坪到玉矿如果修一条路,比从南郑走要近一半。还可以从川北通江的诺水溶洞到玉山,然后再到汉中的两汉三国、张骞、蔡伦景区。张骞墓是世界遗产,两汉三国是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加上四川通江的溶洞地质奇观,便构成了一个小而精的旅游路线。将来高速铁路贯通,从西安到张骞墓、蔡伦墓是首站。汉玉矿若入线,游客会大增,宣传力度也可以借势上涨。

中型旅游路线:譬如,从略阳到青木川到广元,再到汶川大地震遗址,可以形成一个中型的川陕旅游精品线路。

大型旅游线路目前比较难接通,因为附近没有大的旋游目的地。先在小、中型旅游线路上做文章。一步一步来,人流量、知名度就会逐步提升。入线的问题,不见得我们自己做,我们做好规划,可以卖点子和资源,让专门的公司去做。

3、入网。是入销售网、融资网。全国那么多玉的销售网点,陕西就有几百家,只有和田玉、蓝田玉和翡翠,我们怎么挤进去?西凤酒集团公司的经验是专门成立品牌营运、销售公司把品牌打出去。“西凤6年、15年”一个公司现在就是二十多个亿,“华山论剑西凤酒”八个亿。汉元公司也要有自己的销售公司,专门干好入网这件事。

还要加入融资网。现代的市场经济已经由产品经济大幅度进入资本经济时代。实际上,资源也可以拿到资本市场出售。有这些资源这些玉,谁愿意投资谁开采,谁营销,谁得利。不能只举我们一个公司之力,一定要融资、众筹,也可以采取大众创业模式。

4、入带。就是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入“一带一路”。玉和丝绸是丝绸之路称谓的本义、是题中应有之义。古丝路的主打商品之一就是玉。玉不只是物质商品,也是文化商品。丝绸之路早就是播扬中国“和”与“礼”形象的一条通道。可以考据当年张骞腰上挂的什么玉?演化成故事与传说。听说汉中市正在组织以张骞故里为起点的丝路之行。汉中玉能不能作为丝路国礼随行?精心设计、制作、包装,由我们张利军(张骞67代孙)亲自沿路送過去,这是其有唯一性的亮点。丝路是最好的平台,张骞是最好的形象,玉品是最好的广告。

名玉——汉中玉,名路——丝路,名人——张骞,名山——大巴山,美玉借名路、名人、名山以驰誉天下,名路、名人、名山借美玉以炫美中华,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张骞汉中精神
张骞探西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西游新记7
拿出精神
汉中
张骞通西域
[第二十六站:汉中]
汉中的菜豆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