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之玉

2016-08-04杨海蒂

延河 2016年5期
关键词:玉镯汉中

杨海蒂

玉,珠宝之首,在世界各地广受推崇,尤其在中国。

早在新石器时期,玉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玉”原为“王”,中华民族对之顶礼膜拜,玉尊贵之至,只有君王才有资格佩戴;又,“玉者,国之重器,朝廷大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帝王大印就是玉玺。于是乎,民间一旦发现玉,拥有者打死也要进贡给君王,和氏璧,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王与玉的故事,可谓骇人听闻,令人惊心动魄。

后来,“王”逐渐演化为“玉”,开始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是国之力,玉则是国之瑰,因此,周穆王西巡时带上大量玉随行,以表求取和平之诚。从那时候起,玉,就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心灵、礼仪、文化。再后来,玉,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打商品。

玉极坚硬,却又温润,是故孔圣人对玉推崇备至,“君子比德于玉焉”。管子说玉有九德,荀子说玉有七德,许慎说玉有五德,象征“仁、义、智、勇、洁”,因而,“君子必佩玉”“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玉比人喻事,以玉寄托高洁理想,意在提醒自己牢記玉的品德,务必守身如玉般修身养性。

在圣贤们抬爱下,在君子们厚爱下,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寓意“美好、高贵、吉祥、柔和、安谧”,是故,无论赞扬人之美貌、美德或其他事物之美,总是用玉来作对比:玉言、玉姿、玉照、玉声、玉泉、玉液、如花似玉、亭亭玉立、珠圆玉润、软玉温香、玉色瑗姿、美如冠玉、芝兰玉树、冰清玉洁、浑金璞玉、金科玉律、珠玉在前……不胜枚举。玉,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神、人、鬼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因为玉富灵性,人们相信,在身上挂块玉牌或戴件玉饰,就可以与神灵相通,三界之间便能够靠玉来通灵。所以,玉不仅是王公贵胄生前炫耀身份地位的专享品,也是他们死后的陪葬品。但也不是谁想用玉陪葬谁就可以做到的,即便君王,倘若无德,死后亦不可陪葬玉器。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国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皆植根于此。

佛道雅称玉为“大地舍利子”,认为玉是具有祛邪避凶法力的灵石。佛家对玉如此崇尚,于是,人们更加认定玉之灵性不仅能辟邪、镇宅,还会给人带来难以言传的喜瑞、吉祥。对于男女爱情来说,玉也有扯不清理还乱的情愫,“华夏玉道,通神达俗,君威国祚玉为鉴,男欢女爱玉作证。”男女传情达意,“何以赠之,环瑰玉佩”,比如《红楼梦》中就写到,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十分喜欢,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觉得只有高贵纯洁的美玉才配得上她,立刻取下脖子上的“通灵宝玉”相赠。

历史上,宫闱中,帝王、嫔妃养生美容离不开玉,著名传说有武则天玉粉养颜,有宋徽宗嗜玉成癖,有慈禧持玉拂面,有乾隆香妃因佩戴金香玉而浑身香气迷人……最著名的传说,当属关于杨贵妃的桥段:杨氏衔玉而生,得名“玉环”,及至“杨家有女初长成”,因“姿质丰艳”为唐玄宗垂涎,当皇上的哪会管什么伦理道德,儿媳妇杨玉环被“一朝选在君王侧”,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杨贵妃体胖怕热,玄宗便赏以玉鱼,让其含于口中以解暑美颜,得宠如此,又含玉生津,贵妃更是出落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真真活色生香。

随着时代变迁,终于,玉这至尊珠宝,早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信奉男无玉不壮、女无玉不美,并且佩玉不但美观,玉更是越放越值钱,故而老百姓一旦手有余钱,就会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欲望:买玉。所谓“乱世黄金盛世玉”,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说的都是收藏之道。

陕西蓝田玉很有名,因为那句“蓝田日暖玉生烟”。其实蓝田玉质地并不很润泽细腻,无非颜色比较丰富。然而,玉,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文化产品啊,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几千年来,玉文化对国人有着深远影响,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香玉远比蓝田玉神秘、名贵。

金香玉貌似质朴无华,因此才有一句俗语“有眼不识金香玉”;金香玉是稀世之宝,太难看到,更难得到,所以“有钱难买金香玉”。不过,古代皇宫贵族对金香玉早有珍藏,且有诸多记载,最早见于唐肃宗以金香玉赠大臣为其辟邪;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在其编、著的《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中,对金香玉不吝赞美,难说是不是因为暗恋乾隆香妃。

古占星学家认为:金香玉最是吉祥的象征,拥有者不仅每每能逢凶化吉,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运。

读到过白描先生大作《贾平凹分香散玉记》,文中提到陕南汉中一老汉,早年间意外拾得一块金香玉,这块金香玉果然帮其躲过了死伤之大劫,为表感恩,他将其一分为四,其一归了某前国家领袖,其一主人即贾平凹(原文:他去汉中采风,听说了这个故事便走访老汉,老汉念他是个作家,也就给了他一块),凹公因为“当今世上只有四个人拥有、只有自己一个人佩戴”而洋洋得意,带到北京得瑟。“金香玉,这不是千百年来一直在传说的宝物吗?”雷抒雁、白描、雷达、李炳银以及白描夫人毕英杰五位陕籍京城雅士,争相观赏,结果乐极生悲,金香玉跌落,与大理石相撞破碎,碎裂声让贾平凹心如刀绞,他闭着眼睛喃喃自语“一共六个人,一定是六片”,果然!另五人无不目瞪口呆。贾平凹认为此乃天意,干脆送每人一块,据说此后他时来运转,开始在文坛风生水起,端的是善有善报好人好报。金香玉真是神奇啊。

自金香玉面世以来,人们对她的热爱从未减退,“在古老的陕西汉中,一座幽深的山中,蕴藏着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气的美玉,这就是人们寻觅已久、只见诸史料记载、而难得一睹芳容的奇珍玉石——金香玉”,这段神文,广泛流传于世,刺激得一些人做梦都在寻觅金香玉。

汉中,这座“琼台玉宇汉上城”,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尤其对汉人来说。汉中是汉朝的起点,汉族从这里诞生;汉中是汉文化发源地,汉语、汉字、汉书、汉学,皆起源于此。汉中还有汉江、汉山,中国以汉中划分南北。汉江,古有“天汉”之美称,来源于《诗经》中“唯天有汉,鉴亦有光”;汉山,是周公祭天的神山,曹操以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咏之。土厚水清的汉中,“青山汉水蓄王气”;浩荡着帝王气英雄魂的汉中,自古山藏绝玉,“石韫玉而山辉”。汉代玉雕,正是后来历代尤其清王朝宫廷玉器的典范。而今,陕西地矿总公司在汉中,在被联合国认可的“中国千年古县”南郑,在崇山峻岭中的碑坝山,勘探到大储量的汉玉,真是陕西人民和汉中福地之大幸。

汉之玉,从远古走过来,从宫廷走出来,从神坛走下来。

玉是石头精华,石之美者谓之玉,而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玉石,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一应俱全,汉中玉因而被称为“中国彩玉”。汉中玉含有大量透辉石,是翡翠的重要成分,只是非绿色、乃白色,被誉为“白翠”。金香玉,则是汉之玉中的极品。

美,是玉的最高法则。美玉养美人,一笑倾国的绝代佳人褒姒,就是汉中人。

因了机缘,我在汉中还有幸目睹了金香玉。那古朴醇厚的颜色,深褐如泥土,不事张扬不露锋芒;那温润细腻的质地,如凝练的油脂,渗透出迷醉心魂的芳香;那纯正明亮的光芒,清新如初阳,凛于内而非形于外。金香玉,真正“色可以濡目,性可以涤身,光可以照心”。她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国色天香;她至朴至艳,至拙至巧,至简至美。女人常常把梦想寄托在珠玉上,其中最爱,首推玉镯。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玉镯以来,女人对玉镯的热爱,一直盛行不衰。春秋时期的扁圆形玉镯款式,依然是现代台湾妇女最钟情的“福镯”。隋、唐、宋朝,女子佩戴玉镯成风,连佛教题材绘画、壁画中的仕女、飞天、菩萨,也大都离不开玉镯;到了明、清、民国,玉镯材质之佳、款式之多、造型之美、工艺之精,空前绝后。老年女子钟爱玉镯,则多是为了辟邪——据说只要玉镯在腕,即使不慎摔跤跌倒,身体也不会受伤,自有玉镯护佑。

多年前,看过由白先勇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玉卿嫂》,至今记忆犹新。因家庭变故,柳家少奶奶单玉卿沦为帮佣玉卿嫂,影片里,玉卿嫂试水温时,肌肤胜雪的皓腕在眼前那么一晃,戴着玉镯子的玉手蜻蜓般在水里那么一飞,当即让我惊采绝艳。不用前戏交代,一看就知道她是从富人家出来的。玉卿嫂洗衣服的画面,也让我永生难忘:一下一下,玉手在搓衣板上来来回回;一荡一荡,那玉镯让我心旌摇曳神魂颠倒。玉卿嫂那么笃定、平静、温婉,一派心如止水的模样,这样的处变不惊,这样的外柔内刚,应当来自于她内心的底气、来自于她留存的梦想吧,那可都是由她玉腕上的贵重玉镯做底子的啊。观赏过电影《玉卿嫂》之后,我的首饰渐渐演化为手饰:玉镯;见识过汉之玉后,我的手饰梦想壮大了:金香玉手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猜你喜欢

玉镯汉中
消失的玉镯
平安归来
玉镯
玉镯
玉镯
汉中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郭汉中:文物修复大师
玉镯
[第二十六站: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