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价值研究*
2016-08-04孟庆斌
申 放 孟庆斌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影像科,陕西 华阴 714200 )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价值研究*
申放孟庆斌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影像科,陕西 华阴714200 )
摘要:目的探究CT扫描在诊断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X线片和CT扫描检查,将所有患者的X线片诊断情况作为对照组,将CT扫描检查的诊断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上的检出率。结果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71.79%),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43例(55.13%),关节不稳或脱位28例(35.90%),关节间隙内真空21例(26.92%),关节囊钙化18例(23.08%)。观察组在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关节间隙内真空,关节囊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96.43%、95.35%、96.43%、95.24%、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81.40%、75.00%、71.43%、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扫描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诊断,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出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理变化,其检出率较X线片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检查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CT诊断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是导致腰腿酸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且没有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往仅通过X线片进行诊断,往往会有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出现[1],随着CT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此,我院通过应用X线片和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进行检查,旨在探明CT诊断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0月因腰腿酸痛来我院进行检查,后确诊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共计7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2],并排除了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疾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35例,年龄34~6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6岁。其中有68例患者伴有腰部酸痛,56伴有腰痛和腿痛,23例表现有下肢麻木。入院后对所有78例患者进行X线片和CT扫描检查,将两种检查的检查结果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2 方法首先对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行X线片检查,仪器选择韩国MIS (数字化DR) X线机,部分病例进行腰椎双斜位摄片;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CT扫描,仪器选用单排螺旋CT扫描仪(由美国GE公司提供),扫描范围:腰1~骶1椎体上部;扫描条件:200 mA,140 KV,间隔和层厚均为5mm,获得原始数据后传送至专用工作站行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建,重建图像层厚1mm,间隔0.8 mm,窗宽400 HU,窗位60 HU,同时采用骨窗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情况进行观察,窗宽400 HU,窗位60 HU。
1.3观察指标观察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的主要表现,并就两组患者在各表现上的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两组患者在各表现上的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检出率等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的主要表现78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主要表现有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关节间隙内真空;关节囊钙化等,其中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71.79%);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43例(55.13%);关节不稳或脱位28例(35.90%);关节间隙内真空21例(26.92%);关节囊钙化18例(23.08%)。
2.2 两组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检出率经X线片及CT扫描两种检查后发现,观察组在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关节间隙内真空,关节囊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96.43%、95.35%、96.43%、95.24%、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81.40%、75.00%、71.43%、6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检出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出现生理性老化,加之腰椎负担较重,出现连续性劳损,导致腰椎小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腰椎小关节软骨变脆变薄,表面不再光滑[3],导致滑膜出现无菌渗出性病变,关节软骨出现虫蚀性缺损。之后随着自身的修补作用形成骨赘,导致关节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等情况出现[4-5],从而引发腰腿酸痛等症状出现。由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与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等引发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注意鉴别区分。
由于X线片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以及关节间隙宽窄程度的评价,对于其它病变征象并不能够很好显现出来,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在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关节间隙内真空,关节囊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81.40%、75.00%、71.43%、66.67%。而CT扫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能够从多个角度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观察,其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骨质间的微小变化、易于发现小关节病变[6-7]。本研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在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关节不稳或脱位,关节间隙内真空,关节囊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96.43%、95.35%、96.43%、95.24%、94.44%,其检出率较X线片有了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应用CT扫描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诊断,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出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理变化,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详实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文传兵,李永忠,汤芹芹,等.超声探测腰椎小关节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300-302.
[2] 齐鹏,肖嵩华,张西峰,等.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20-228.
[3] 李鸿飞,陈凌强,王兵,等.单侧动态中和系统弹性固定治疗腰椎短节段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6):72-78.
[4] 谢华,张兴,农鲁明,等.单侧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6):716-718.
[5] 付海祥,曹兴兵,陈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危险因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3):1179-1182.
[6] 辛文龙,雷军强,翟亚楠,等.基于迭代重组的双源CT腰椎低剂量扫描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7):1166-1170.
[7] 喻四龙,韩元龙,王生锋. 脊柱结核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8):1171-1173.
*作者简介:申放(1975—),男,陕西华阴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工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7-0827-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7.045
(收稿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