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gE的影响
2016-08-03龙增勇陈斯宁刘继远佘志强陆灵娟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龙增勇,陈斯宁,刘继远,佘志强,陆灵娟,谢 勇(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gE的影响
龙增勇,陈斯宁,刘继远,佘志强,陆灵娟,谢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A组予孟鲁司特钠片,B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C组予孟鲁司特钠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鼻部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并检测血清IgE的含量。[结果]C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A组(83.3%)及B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C组较A组、B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g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较A组、B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且可降低血清IgE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孟鲁司特;丙酸氟替卡松;血清IgE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即过敏性鼻炎,是指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产生的鼻黏膜炎症,从而表现出鼻部症状(鼻塞、流清水样涕、鼻痒、喷嚏等)的一种疾患[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AR患病率为11%[2]。AR具有发作性、反复发作等特点,AR患者中哮喘发生率高达20%~38%[3],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给社会、经济等造成一定的负担。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AR的首选方法,鼻用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本研究通过对AR的临床症状、血清IgE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进行观察,以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入选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呼吸内科门诊,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孟鲁司特钠)、B组(鼻用丙酸氟替卡松)和C组(孟鲁司特钠联合鼻用丙酸氟替卡松),每组各30例。其中A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4.17±9.39岁;病程3.14±1.63年。B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2.83±8.01岁;病程2.73± 1.26年。C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3.52±8.91岁;病程2.86±1.39年。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AR诊断标准,AR诊断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发布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具体包括: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皮肤点刺试验阳性;④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诊变应性鼻炎需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相符。(2)年龄18~65岁。
1.3排除标准①有鼻息肉、明显鼻中隔偏曲等鼻部解剖结构异常患者;②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及其他严重心、肝、肾疾患者;③试验前6周接受鼻腔手术治疗的患者;④近期应用或同时接受有其他治疗(可能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⑥试验前12个月内曾经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⑦不能按疗程完成治疗者。
1.4治疗方法A组予孟鲁司特钠片(10mg/片,商品名:顺尔宁,默沙东制药公司)10mg,每日1次,口服;B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50μg/喷,商品名:辅舒良,葛兰素史克)每鼻孔1喷/次,每日1次;C组予孟鲁司特钠片(10 mg/片,商品名:顺尔宁)10mg,每日1次,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50μg/喷,商品名:辅舒良),每鼻孔1喷/次,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4周(28 d),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AR的药物。
1.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5.1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对鼻部症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并检测血清IgE含量。临床症状包括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涕。评分标准:0分,正常;1分,轻度(症状轻微,但容易忍受);2分,中度(症状明显,但能忍受);3分,重度(症状难以忍受,影响日常生活)。鼻部症状总分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涕4项症状得分的总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5]。对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结膜炎症状、相关行为、鼻部症状、眼部症状以及情感等7个方面28项进行评估,每项0~6分。0分,不受困扰;1分,几乎不受困扰;2分,偶尔受困扰;3分,中度困扰;4分,比较困扰;5分,非常困扰;6分,极度困扰。7个方面评分总和为RQLQ总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E含量。
1.5.2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照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疗原则和推荐方案》中疗效评价标准[6],3组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判断,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评分总和-治疗后症状评分总和)/治疗前症状评分总和×100%,疗效指数≥65%为显效,26%~65%为有效,≤26%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 (分,±s)
表1 3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10.93±0.91 3.10±1.19①B组 30 10.87±0.78 2.87±1.17①C组 30 10.77±0.97 1.23±0.94①②③
2.23组治疗前后IQRQ总评分比较治疗前3组患者IQRQ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IQRQ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g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g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3组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3组治疗前后IQRQ总评分比较(分,±s)
表2 3组治疗前后IQRQ总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59.50±7.27 22.23±3.01①B组 30 58.93±6.03 23.17±4.21①C组 30 57.47±6.11 19.13±4.80①②③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IU/ml,±s)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IU/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230.50±34.17 97.37±12.21①B组 30 224.43±36.19 95.40±12.60①C组 30 231.87±35.14 85.33±12.49①②③
表4 3组疗效比较 (例)
2.5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鼻用丙酸氟替卡松组(B组)出现鼻腔干燥2例,为可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脱离过敏原、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应用最广。过去认为治疗AR的一线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高血管的紧张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可以减轻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AR的各种症状。但单用糖皮质激素起效较慢,一般需要持续使用一个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可能出现鼻黏膜局部刺激感,轻微的鼻黏膜出血,增加局部白色念球菌感染风险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增多,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作用机制被重新认识,主要集中在:①抗白三烯药的免疫调节作用[7];②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的促炎活性[8];③显著抑制AR或哮喘患者的鼻黏膜炎性因子的释放[9]。而一项Meta分析显示孟鲁司特可以显著改善AR患者白天鼻炎症状和鼻炎相关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10],但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AR疗效不及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可见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都可能存在症状控制不理想的问题,而联合用药可解决起效、抗炎、维持时间等问题。另有研究[11]表明,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两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从而减少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潜在全身不良反应。
AR是由IgE介导产生的Ⅰ型变态反应,且其发作的严重程度与IgE含量高低密切相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组AR患者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且与单用孟鲁司特或丙酸氟替卡松相比,二者联合更能降低AR患者血清IgE水平;表明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gE水平,从而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证实孟鲁司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AR比单用孟鲁司特或丙酸氟替卡松疗效更好,且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Seidman M D,Gurgel R K,Lin SY,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Allergic Rhinitis Executive Summary[J].Otolaryngol Head&Neck Surgey,2015,152(2):197-206.
[2]Zhang L,Han D,Huang D,et al.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 in eleven major citie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Archires of Allergy&Immunology,2009,149(1):47-57.
[3]Simons F E.Allergic rhinobronitis:the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J].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1):534-540.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67-68.
[5]Juniper E F.Measur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hinitis[J].JA llergy Clin Immunol,1997,99(2):742-749.
[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7]Tintingrer G R,Feldman C,Theron A J,et al.Montelukast:more than a cysteinyl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J].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0,21(1):2403-2413.
[8]Anderson R,Theron A J,Gravett CM,etal.Montelukasthibits neutrophil pro-inflammatory activity by a cyclic AMP-dependent mechanism[J].Br J Pharmacol,2009,156(1):105-115.
[9]Scaife A,Miller D,Spiteri-Cornish D,etal.Inhibitory effects of Montelukast on mediator release by nas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asthmatic subjects with or without allergic rhinitis[J]. Respir Med,2013,28(5):495-497.
[10]崔学艳,杨蕊,李妍,等.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352-356.
[11]朱汉平,孙文忠,李纪辉,等.孟鲁斯特钠联合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33-2434.
[12]张茂华.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63-1065.
(编辑弓艳玲)
R765.21
A
2095-4441(2016)02-0042-03
2016-04-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编号:Lx2014173)
陈斯宁,E-mail:chensining2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