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2016-08-02李俊葛书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沈阳110042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头针

李俊,葛书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沈阳 110042)



·临床研究·

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李俊,葛书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沈阳 110042)

【摘要】目的 观察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0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治疗组采用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为6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是一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刺疗法;头针;耳鸣,感音神经性;深刺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无外界刺激或电刺激时耳内或颅内的声音感觉,其中大部分属于感音神经性耳鸣。现代医学对耳鸣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多采用药物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或采用掩蔽疗法、习服疗法、高压氧舱吸氧疗法等[1],但疗效一般,而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笔者采用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105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105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0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治疗组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最小 19岁,最大 70岁,平均(41±15)岁;病程最短0.15个月,最长25个月,平均(6.01±5.57)个月。对照组中男48例,女5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1±15)岁;病程最短0.08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5.77±5.6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耳鸣的诊断至今还缺乏统一的客观指标。一般根据耳科常规物理检查(外耳道、骨膜、乳突、咽鼓管及听力检查),并辅以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本研究参照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2],根据耳鸣性质、病因、病变部位及定量4方面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70岁;③1星期内未接受过针对感音神经性耳鸣治疗者;④耳鸣反复发作在1个月以上,或持续发作在 5 d以上,并自愿接受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传导性耳鸣或血管源性耳鸣、肌源性耳鸣等客观性耳鸣患者;②代谢性疾病或精神因素引起的耳鸣患者;③已接受其他针对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指标观测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百会、神庭,患侧耳门、听宫、完骨及头针晕听区。体针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头针晕听区依据焦氏头针,即从耳尖直上1.5 cm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 cm的水平线。患者取端坐位,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穴与水平方向呈 45°~60°进针;针刺耳门、听宫穴时,令患者张大口,与水平方向呈 45°~60°向下方斜刺30~40 mm,不捻转,以耳内沉胀为得气;完骨穴稍偏向外耳道水平垂直进针30 mm,以酸胀感为得气,向头部及肩部放散为佳;头针晕听区从起点进针,针柄与皮肤呈 15°刺入帽状腱膜下 30~40 mm,连续捻转2~3 min,要求每分钟约200次。各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2.2 对照组

取患侧耳门、听宫、翳风、中渚。腧穴定位均依据国标《经穴部位》。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针刺耳门、听宫穴时,令患者张大口,垂直进针20~30 mm,不捻转,以耳内沉胀为得气;翳风穴水平垂直进针 20~30 mm,以有酸胀感为得气;中渚、侠溪垂直进针20~25 mm。各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2]

痊愈:耳鸣消失,伴随症状也完全消失;或在所有时间里完全适应。

显效:耳鸣明显减弱达到1/2以上,伴随症状也明显减弱1/2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80%的时间里达到了适应。

有效:耳鸣减弱1/3,伴随症状减弱1/3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50%的时间里达到部分适应。

无效:耳鸣不变或加重,伴随症状不变或加重;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所有时间里仍不适应。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 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2.9%,对照组为6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耳门、听宫、完骨三穴,位于耳周上下左右,乃治疗耳疾要穴。现代文献研究[3-4]表明,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为治疗耳鸣最常用的穴位。百会为督脉要穴,主一身阳气,能通达全身经络,连贯周身气血。头针晕听区[5]皮层投射部位为颞叶,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配合经穴共奏疏通耳络、开窍启闭之功效[6]。

《针灸甲乙经》等众多针灸典籍均认为针刺耳门、听宫穴时,“刺入三分”即可。由于耳周穴位解剖结构复杂,穴位深处被骨组织包围,毫针不易通过骨缝进入较深;且面部感觉敏锐,浅刺即能产生针感,故临床刺法多取浅刺。但据笔者临床经验表明,针刺治疗耳鸣时深刺上述穴位疗效显著优于浅刺。现有研究[7]认为,听宫穴深刺并不会增加对患者的安全性危害,而是具有更好的疗效。实践证明,掌握好针刺方法,深刺耳门、听宫并不会损伤大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本法耳门、听宫均采用深刺法,依解剖结构刺入1.5~2寸,针感直达耳道深处,拔针后针感可持续约 12 h。进针前做好解释工作,进针时嘱患者闭眼、精神放松,针刺时注意方向角度,顺骨缝缓慢针刺达到针感需要深度,可不必进行提插捻转,使患者感到针感直达内耳深处,气至病所而取效。

耳鸣治疗方法较多,但无特异性方法,且疗程长,治疗很难使症状完全消失[8]。针刺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思路主要以循经取穴佐以辨证,临床上多见选取手足少阳经经穴和耳周穴位为主[9-10]。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治疗耳鸣,取穴以循经取穴加辨证,刺法以深刺为主,针感强烈,并配合头针晕听区直接或间接刺激病所,气至病所,达到疏通耳部经气,改善气血运行,调节内耳功能的效果。临床观察验证,深刺耳周穴配合头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取穴针刺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敏曼,周家璇,尹文艳,等.耳鸣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15-2217.

[2] 王洪田,李明,刘蓬,等.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185.

[3] 万文蓉.古籍文献针灸治疗耳鸣处方特点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4):38-39,41.

[4] 陈智,何沁娟,李应昆.针灸治疗耳鸣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与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54-57.

[5] 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

[6] 郑伟莉.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鸣 6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8-29.

[7] 张翠彦,王寅.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4):256-258.

[8] 车翔.耳鸣的诊治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2):93-96.

[9] 陈婷婷,程海英,侯海鲲.从循经取穴看针灸治疗耳鸣的思路[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82.

[10] 李凡成.论神经性耳鸣的辨证施治[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12-14.

【中图分类号】R246.8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3.0304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3-0304-02

收稿日期2015-09-25

作者简介:李俊(1975 - ),男,副主任医师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Deep Needling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plus Scalp Acupuncture for Neurosensory Tinnitus

LI Jun, GE Shu-han.
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No. 463 Hospital of PLA,Shenyang 1100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eep needling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plus scalp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neurosensory tinnitus. Method Totally 210 patients with neurosensory tinnitu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10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deep needling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plus scalp acupunctur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3.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eep needling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plus scalp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neurosensory tinnitus.

[Key words]Acupuncture therapy; Scalp acupuncture; Tinnitus, Neurosensory; Deep needling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头针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治疗卒中后面瘫的效果观察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
浅析王丽平教授针刺治疗月经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