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8-02陈哲思李思靓
张 玲 陈哲思 李思靓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玲陈哲思李思靓
目前,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背离,出现财会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会计本科生就业难,而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又严重短缺的现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要做相应调整,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对高等院校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优化资源配置,摸清社会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的培养人才优势,为社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中高级财会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院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各行业对专业理论基础好、知识面广、创新意识高、实践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我国目前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上加大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等院校应顺应市场需求,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结构性调整,为此,高等院校应从人才供给的角度完成人才教育结构调整,为我国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重要岗位之一,会计人员是管理企业“血液命脉”的职业,财务人员不但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还能够通过财务分析帮助管理层做出合理决策。因此,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活力、发展潜力。研究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对高等院校有效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课题组对河北省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财会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被访企业中,513家均有不同数量的会计人才需求,占到被访企业的88.26%,68家企业明确表示未来3年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没有需求,有会计岗位需求的企业中,对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占比7.69%,本科占比70.46%,研究生占比9.25%。用人单位所需会计岗位排在前三位的是:会计岗位、出纳岗位、财务分析岗位分别占比为49.19%、35.48%、15.23%。被访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洞察力,分别占比59.79%、45.91%、41.28%。被访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企业对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情况依次是:责任心、职业道德、工作效率、学习新知识,分别占比82.92%、80.07%、56.23%和54.8%。企业在招聘会计专业毕业生时,最关注的技能因素分别是:“会计工作经验”占比47.69%,“专业实务知识”占比53.86%,“工作能力”占比67.62%。被访企业认为高校培养市场需要的财会人才,最需要加强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到校外企业实习、在校内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占比78.29%、34.16%。高新技术企业及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受访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的占比82.21%,熟练应用各类财务软件的占比67.62%,要求具有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企业占比21.33%。
三、创新型财会人才供给现状
1.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划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模式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看重专业技能,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的针对性“实战演习”,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内胜任岗位,磨合期较长。②初级会计人员供给过剩,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短缺。很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与高职院校一致,基础性会计人才人满为患,而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岗位却是凤毛麟角。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最关注的职业能力并不是“专业能力”,而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说明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训练,却对非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造成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眼界不开阔,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缺乏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心理承受等能力,而这些非专业能力恰恰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导致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造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错配问题严重。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偏差
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等都与社会需求出现偏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不合理的同学占55%,认为非常合理的学生只占5%。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课程设计虽然基本合理,但还有待提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匹配。课程设置中理论和实践课程结合不紧密,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经过实践的模拟和验证。另外,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专业模拟实验室,学生在尚未系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状态下,进行模拟会计实务模拟学习,效果极差。②课程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调查对象中,认为会计专业课程应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同学占87.17%。由于课程数量和结构设置不科学,有的课程重复耗费资源,有的课程存在知识盲点。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短期决策、量本利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
3.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差
学校内的会计学实践课程过分依赖会计软件,实验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教学内容上,只注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账务处理技能,而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和纳税筹划等重要的实务训练涉及较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提高,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实验中关于认知和验证类的实验项目较多,结合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实验项目少。值得关注的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真正接触会计核心业务的实习少,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总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笼统、模糊,没有结合市场需求、人才发展趋势以及地方特色等因素进行设定,进而导致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与学生自身、市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会计专业本科生就业难,而高技能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又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
四、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
基于目前的财会人才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高校必须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进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摸清社会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的培养人才优势,为社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中高级财会人才。
1.确定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目前财会人才素质及能力结构包括:学历及专业;立体的经济知识;良好的道德素养;内外协调的能力;不断创新的精神;价值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为此,各高校要将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力争早日打破供求结构矛盾,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的高级财会人才,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改变财会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只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应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为此,教学内容不宜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要统筹考虑,不能过分强调自系统性和完整性。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要全面、适用、合理。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理论课程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适当压缩整合,避免僵化和重叠。根据培养目标,需设置三个类别的基础课程:英语、计算机、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等工具类课程;在扎实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实践应用课程应加强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会计技能的培养。应用型课程要进行改革创新,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需求结构的一致性,加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结合的培养模式,设置专业案例研究、ERP软件应用、财务分析、税务筹划、公司治理、管理咨询等选修课。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开设系列会计学研究领域前沿课程作为选修课,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实证会计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在适应企业需求方面,要在企业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税收筹划、投融资方面增设相应的实践课程。
3.与时俱进,完善会计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教学方法应由单一手段向多元化手段转化,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注重记忆训练转变为理论应用。具体包括:(1)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掌握知识规律。(2)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最好的实践能力提升手段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或邀请有关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对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利用应用型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一个模拟实务的环境下去思考和解决各种实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提高专业课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教书育人者本身必须经过实务工作的锻炼,应当具有能够胜任的素质、经验和才能,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和了解,还要有创新思维,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差。为此,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聘请企业经理、财会人员进课堂进教学环节现身说法,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
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之后,还需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教学质量的切实保障。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发现教学问题,以便不断纠正偏差,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已经开展市场需求调查与毕业生评估反馈行动,通过深入财会人才市场实地调研的方式,做好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建立创新型财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建立创新型财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和监督学校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培养效果等指标。该评价体系应结合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设置指标,涵盖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职业道德三大内容,使之对构建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为用人单位选择适用的财会人才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的配套体制探索
1.实行分层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一般各高校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都是以专业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而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完全相同,学生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以自然班级为单位授课,老师很难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打破学生专业与行政班级的限制,按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组织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很多学校英语课已经开始实施分层教育的方式,通过摸底考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进入不同的班级,设置不同内容和水平的课程,实现授课效果最大化。
2.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度
目前,很多高校财会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选择不灵活,很多学生希望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多选几门课程进行学习,但往往会存在选课时间的冲突,不能实现。因此,可以通过实行弹性学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程。弹性学制可以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学生在校学习一两年理论知识之后,到实习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条件具备以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样培养的人才满足了市场需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会不断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课题名称:
本文受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课题(2015GJJG273),河北农业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15ZD14)资助。
[1]张玲,李祥利.高等院校创新性财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09(9):14-15.
[2]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仿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2(5):43-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R].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R].2010.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