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6-08-02张一童
张一童 常 瑜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张一童常瑜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业的行业协会体系,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推进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业态的划分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的措施。
中国;现代物流业;产业升级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也给了现代物流业较大的支持,物流业对GDP的拉动效果明显。但是,跟物流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供应链管理不到位
1.物流成本偏高
从2004年物流业总费用数据可查询以来,相较物流发达的欧美国家、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等,我国大陆地区的物流业成本偏高,主要表现为物流业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计算得出,我国的物流业总费用逐渐上涨,物流业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一直围绕在17%左右,只有从2014年、2015年近两年才开始有所下降,2015年的物流业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有16%。
2.物流设备、技术水平较低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在物流设备、物流技术的控制方面、冷链物流、特殊产品物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在物流设备方面,美国储存和制冷货车运输业,经营者投资使用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来防止倾翻,有效控制制动系统和发动机转速。使用电子跟踪装置、车辆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快速定位司机位置来提高周转率;监控车辆速度、加速度、刹车、易腐货物的温度和湿度;使用预警技术,即当车辆快速接近时软件系统利用雷达技术提前通知驾驶员,并且发动机电脑根据发动机性能趋势预测部件的故障。而我国在上述方面物流设备的开发和使用还处于空白阶段或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第三方物流缺乏规模经济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跟国外发达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明显偏低。跟据美国阿姆斯特朗顾问公司统计数据,2011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达到1338亿美元,而我国同期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仅为886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截止到2014年底,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80%,而我国2014年开展物流外包业务的工商企业比例仅为63.3%,且工商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总物流量的比例为80%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40.3%,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远低于欧美等物流业发达国家。
(三)缺乏高效的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发展程度直接代表了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内自制、产业外议价能力。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行业协会处于较为严重的缺位状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由政府间接进行管理的,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在数据提供、信息平台的建立方面,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从而导致现代物流业中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物流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物流人才的缺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短板,直接影响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经统计,许多高校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传承等方面不达标,存在着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物流专业的现象,这导致了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跟不上。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中,缺乏统一的行业资质培训以及上岗资格认证证书,不能保证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且现代物流行业内企业大多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的观念,物流从业人员缺乏对物流知识的更新以及物流技能的掌握。
二、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升级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业行业协会体系
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无论是日本农协对日本农业的作用还是美国物流协会对美国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因此,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升级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行业协会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背景来看,物流协会的建立适合采用垂直模式,即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大型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参与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的领导者可以由行业内几位大型龙头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轮流担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选举融入到行业协会领导者的选任中,确保物流行业协会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此外,物流行业协会还要积极重视自身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将公开招聘、公开竞聘以及公开投票的方式运用到人员配备中,从而提高行业协会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宏微观引导和桥梁作用。
(二)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第一,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高等教育。政府以及教育部门要引导、补贴支持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专业设置,并对各个高校开办的物流相关专业的师资、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促进高效物流专业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源头上增加我国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企业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物流企业要积极与各级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进行联合,通过采取校企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岗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第三,行业协会作为将物流企业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也应该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行业协会之间也可以组织企业成员或者行业协会的会员之间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分享经验以及物流咨询等。
(三)推进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发展
推进我国物流相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方向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政府要不断完善绿色物流、循环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在物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多在交通运输方面,在物流加工、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仓储等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企业要积极践行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理念。企业在物流作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管理理念等,提升企业自身在循环物流以及绿色物流方面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国家级行业协会要参照国外物流业发达国家的行业标准来制定我国的行业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标准,明确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的指标。
(四)促进物流业态的划分
当前,我国对物流业态的划分还大概遵循的思路是:在物流统计的分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物流业认知和创新的角度,按照物流业的发展方式,物流业的工作范围、物流对象的特点、物流产品的特征、商品流通的主体内容、特殊物流服务等方式对我国的现代物流业进行业态的划分,从而在理论方面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促进物流产业的升级。
[1]中国统计年鉴[M].2004—2015.
[2]陶君成,徐青青.我国物流发展的业态结构及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9):23-27.
[3]孔文.基于现代物流下的物流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4]贾玉敏.美国物流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4.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