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存在分析解读
2016-08-01齐中原
摘 要:《欲望号街车》一剧描写了女主角布兰琪在内心的谴责和社会的残酷压力下其自我存在感被逐渐吞噬并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过程。本文用英国精神病学家R.D.莱因的真、假自我系统理论,从存在分析角度对布兰琪的精神状况进行解读。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存在分析;真自我;假自我
作者简介:齐中原(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现为郑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创作了多部经典剧作,《欲望号街车》被普遍认为是其代表作并获得了纽约剧评界奖、普利策奖等奖项。威廉斯的创作受患精神分裂症的姐姐萝丝的影响,同萝丝相似,《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迫于内外压力陷于精神分裂状态。根据莱因《分裂的自我》一书,布兰琪的自我分裂成两个部分,一是同性恋化身的内自我,二是纯洁,高雅的假自我。假自我的建立是为了维持内自我的存在,但假自我在某一时刻突然被拆穿,个体就会陷入精神分裂的状态。
一、美梦庄园并非美梦——内自我受到威胁
莱因认为存在性不安个体通常感觉自身不真实,无法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为自我与身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分离的。个体将身体看作同其他事物一样的客体而非整个自我存在的核心,于是就产生了身体化的假自我和非身体化的内自我。
布兰琪对丈夫艾伦的自杀感到自责,虽然艾伦自杀主要是当时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对同性恋的否定与排斥造成的,但布兰琪认为是自己在舞池中揭露了他同性恋身份才导致他开枪自杀。艾伦的死是布兰琪堕落的起点,也是导致她自我分裂最重要的起因之一。艾伦死后在自责心理的驱使下,她糟蹋自己的身体,希望藉此获得曾被自己认为“堕落”的丈夫的宽恕,并取得良心上暂时的安宁(李尚宏, 2008:118)。布兰琪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用堕落进行赎罪才能勉强存活下去。另外,让自己化身为死去的同性恋丈夫,这种病态心理是促使她形成同性恋的内自我的另一起因。她青睐年轻男孩,同十七岁的男学生发生绯闻,用言语挑逗收报纸费的男孩。威廉斯也曾说过布兰琪是在扮演艾伦:“在她的内心,她已经成为艾伦。她在表演自己想象中的艾伦如何接近少男”(Roxana, 1979:6)。布兰琪和男学生的绯闻暴露而被小镇驱赶,她发觉社会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感,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会威胁到她真实自我的存在。美梦庄园的日子并无美梦,她活在自我存在被威胁的恐惧不安中。然而,只有避免内自我与现实接触,才能保持自己真实身份不被吞没控制。
二、从美梦庄园到天堂福地的逃离——假自我的形成
莱因认为假自我是个体对他人意愿和期望的顺从,它代替真实的自我垄断了同外界的一切交流活动,这样真实的自我收缩在个体的内部,存在于内自我所认为的安全的自我世界中。顺从他人意愿的假自我渴求别人的认同感,只做别人认为是“好”的事情,绝不流露出自己的意志。
在被学校开除、名誉尽毁后,她被迫投靠妹妹,将自己的真实自我完全收缩,以纯洁高雅的形象出现在新环境中。她渴望别人的认同,但妹妹干巴巴的回应就让她敏感地察觉自己并不受欢迎;见到斯坦利时,她说她极少找酒喝,看似虚伪的表现也不过是为取得妹夫好感而撒的谎。布兰琪常问“我看起来怎么样”,而对外表的虚荣也只是她抵御生存焦虑的手段。个体“对外部的顺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他认为,这样做是因为他人内心要求他这样”(王蕾, 2007:92)。布兰琪纯洁、高雅的假自我实则是她维持真实的内自我存在的一个堡垒。
三、天堂福地没有幸福——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在当时,社会不容忍布兰琪浪荡的过去,现实又不断地揭露着她的过往,她在天堂福地的生活就是假自我逐渐被揭穿的过程。
斯坦利作为现实的代表,一步步拆掉布兰琪保护自我的堡垒并最终将她强奸、逼疯。他讨厌布兰琪虚伪做作,假清高的模样,痛恨她占据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控制地位,因此设法把布兰琪赶走。在当时,同性恋行为和布兰琪的堕落都遭社会排斥否定,而布兰琪的内自我又是一个为赎罪而存在的同性恋身份,因此她的整个存在都是社会不能接纳的。她明白自己的存在总受到威胁,而斯坦利最终会将自己拆穿,她要摆脱这困境却又寄希望于幻想。她觉得写封电报富翁谢普就会帮她;她以为只要保持他人认可的模样,米奇就会娶她为妻。幻想中任何事都能发生,而现实却不如她愿。斯坦利将她扮演的纯洁美好的形象残忍揭穿,让她堕落的过往显露于世。米奇知晓真相后抛弃了她,谢普也只是个虚幻的人。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破裂,让布兰琪精神崩溃,悲剧收场。天堂福地并未给予她幸福,甚至连她保持自我存在的希望都给剥夺了。
存在感是人存在的核心,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布兰琪将自己的存在感让位于对同性恋丈夫的赎罪中,她把同性恋化身当作自己真正的自我,这导致她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最终陷入疯癫。
参考文献:
[1]Roxana Stuart.“The Southernmost Desire,” in Tennessee Williams Newsletter I, 2(Fall 1979), P6.
[2]李尚宏. 悲剧并不发生在舞台上:《欲望号街车》主题辨析[J].外国文学评论, 2008(3).
[3]王蕾. 理解疯狂:莱因的存在精神分析思想析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