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的柔情表达

2016-08-01孙丽丽

电影文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张艺谋

[摘 要]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占据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位置,他擅长运用饱满的色彩和丰富的意象将电影语言发挥到极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将电影艺术升华至一种贴着“张艺谋”标签的独特的境界,在讴歌人文意味的同时,深刻表达自己关于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理解和认识。而在其作品《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却另辟蹊径,根植原著而跳脱原著,反复强调时代背景,利用平实的电影语言极尽柔情表达,带给观众以唯美爱恋的纯情感受。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张艺谋;柔情表达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占据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位置,以众多精彩的电影作品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巨轮不断向前发展。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人文色彩浓厚,他擅长运用饱满的色彩和丰富的意象将电影语言发挥到极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将电影艺术升华至一种贴着“张艺谋”标签的独特的境界,在讴歌人文意味的同时,深刻表达自己关于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理解和认识。但于2010年9月26日上映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则透着一点不同,它更如一阵春风,和着清新,裹挟着张艺谋的柔情,吹向观众心间。

一、根植原著而跳脱原著

电影《山楂树之恋》改编自艾米的同名小说,虽然原著被标榜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但个中情节还是比较露骨的,张艺谋却有意规避了这一切。

原著中,静秋是一位胸大翘臀,被同学嘲笑为“三里弯”的姑娘;电影中,张艺谋则将主角选定为当时还未满20岁的周冬雨,而其外形与原著中的静秋相去甚远,镜头中的静秋用瘦骨嶙峋来形容都不为过,她身上那条洗到发白的宽大的裤子更是将她单薄的形象衬托到极致,但正如张艺谋所说的,他看上的是周冬雨身上那股纯真和青涩。张艺谋关于电影纯情的内核在女主角的选择上表露无遗,正是周冬雨的那一份单纯紧紧地抓住了他的心,也让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爱情尽显柔情。

原著中静秋和老三之间的一些亲热桥段被描写得比较大胆,而电影中甚至连一个接吻的镜头都没有。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静秋和欢欢叫老三回家吃饭、三人返程的路上。两人虽然聊着天,却一前一后地走着,静秋回头跟老三说话没注意脚下差点跌倒,走在后面的老三本能地想要扶住静秋,但最后还是将手收了回来。两人一前一后走着的行为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张艺谋表达柔情的起点,在静秋和老三的接触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恋,电影虽然只用了20分钟进行交代,但余下的90分钟,都是对纯情的讴歌和赞颂,也是张艺谋心底柔情的缓释过程,他就如一个温柔的长者,将静秋与老三的感情缓缓道来,一切顺理成章,而一切又直白纯情,看似不温不火,实则裹挟着青春中你我都有的关于爱情的悸动。

以情节设置来看,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发展迅速,但电影中却放弃了关于爱情的激进的表达,将老三对静秋的情感流露表现在他对她细致且细心的照顾上:老三怕静秋写稿子伤了眼睛,给她换上了更亮的灯泡,事虽小,却暖了静秋的心,一颗爱情的种子默默地在二人心间生根发芽;老三怕静秋不接受他送的新钢笔,从一开始就说要以旧换新,最后更是冠上了革命需要的头衔,让她欣然地换掉了漏水的钢笔。关于这一段的表达,红色语言的运用一方面是奠定电影时代背景的需要,另一方面则表达了老三对静秋的关心已经细致到无微不至,小到一个内心的波澜他都要预先平息。静秋的家庭让她自卑且敏感,在身为部队高干子弟的孙建新面前更容易显得卑微,而他却巧妙地让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毫无违和感。这是老三的用心,更是张艺谋的用意,他在用一种平实的情节设置,将属于青春爱情的狂热熬成一袭细流,透过一方屏幕缓缓流向观众的眼睛,流向观众的心里。

电影中,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相处写满了直接和单纯,这正是张艺谋努力打造的一种朴素的电影基调,他在用简单的剧情,抒发不简单的用意。因为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赋予深刻的意蕴,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柔情,唤醒了观众关于爱情的原始向往。

从静秋与老三第一次见面时她的羞涩紧张和躲闪的目光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对老三发自内心的欣赏,但从她的表现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好感的浓烈,这种点到为止的情感表达贯穿了这段爱情故事的始终,老三一直扮演着一个守护者的角色,悉心熨帖静秋这个受伤的天使心中的伤痛,真实流露出的爱情韵味,充分抒发了独属于老三和静秋的纯真、朴素、浪漫和青涩。电影中,静秋和老三之间情感的一次重要飞跃发生在老三按约定去接从城里回来的静秋,二人走路回村里的过程,走到河边老三试图拉着静秋的手带她过去,但静秋一直躲闪,最后老三捡起一根树枝让静秋牵着,走着走着,两人的手越靠越近,最后老三果断地牵起静秋的手……这种渐进式的表达是张艺谋的巧意为之,既暗示了两个年轻人愈渐升温的感情,又用静秋的迟疑和老三的理解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单纯,缓慢的故事节奏缓释了爱情的火热,却凝聚了柔情,柔软了观众的心田。

爱情是一颗火热的种子,一旦根植心间,便会激发荷尔蒙的悸动,促进恋人之间感情的升温和愈加亲密的接触,但这种情感的迸发却在老三和静秋之间的接触中难寻踪迹,张艺谋关于这段情感的表达始终柔和而巧妙地规避了激进。电影中,“文革”时期的时代背景使片中人物都带有一丝保守的色彩,但身为高干子弟的老三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送给静秋的泳衣便是佐证。这件在老三眼里是时髦产物的泳衣一开始并不为静秋所接受,就算后来她尝试着穿上了它,却裹上了自己的衬衣,并不断地拽着衣角。对此,老三除了投来理解和欣赏的目光并未过多要求什么,而是和她开心地嬉戏起来。而后,湿漉漉的两人依偎在河边,老三躺在静秋的肩上睡着了,这是对后面老三患病埋下的伏笔,也暗示了两人感情的进一步升温,毕竟保守纠结的静秋是一个不容亵渎的人,而她开始慢慢尝试着接受老三愈渐亲密的行为,但张艺谋仍蜻蜓点水般将这一点感情的升华一笔带过,以老三想亲吻静秋脸颊未果而改亲吻头发,静秋害羞拘谨而终。

电影中,静秋与老三之间最大的情感起伏发生在静秋去探望患病的老三的过程中。老三为了让静秋好好休息借来了高护士的宿舍,并一步步试探着留下陪静秋,他以一种征询的态度问静秋自己是否可以留下,当静秋迟疑,他马上改口要回病房,而正如静秋后面所述:“我在路上都想好了,你做什么我都答应……”犹疑下,静秋还是开口留住了老三。但静秋始终是那个保守的静秋,而后一句“床这么小,怎么睡呀?”道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老三爱静秋,也懂得理解静秋,因此说出让静秋睡床,自己在椅子上看着静秋的话。同样深爱着老三的静秋随即要求老三睡床,而自己坐椅子。还是老三,提出两人都不坐椅子的想法……迟疑纠结中静秋趁老三去倒洗脚水时关灯躺在了床上,而门外的老三也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才开门进屋。老三的纠结一方面是顾及静秋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已然患病的身体,而这种纠结更是将影片基调推向纯洁,演绎了一曲深爱而不能相守的悲恋挽歌。电影中,躺在静秋身边的老三起初也并不是纹丝不动,当他在静秋身上游移的手被静秋抓紧时,他马上拾起了内心对于静秋固有的保护欲,凝固了爱情的纯情。一场情感迸发的戏就这样在张艺谋的镜头下被娓娓道来,如同一杯白水,却包容得了任何味道,缓释的情感是张艺谋心底的柔情梦。

二、时代背景的反复强调

电影中,故事背景被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开端便以字幕的形式对此进行了交代。特定的时代赋予片中人物特定的色彩。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到限制的,好像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人人自危,而人人力求自保,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摇摇欲坠,由此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保守和敏感,也促成了男女之间裹满纯情的爱恋。静秋和老三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因此他们之间的爱情尽管再浓烈,也不能沾上一点不顾一切的张扬,而特殊的家庭出身也给两人的人生轨迹和爱情增添了一些无奈和苦楚。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堪,却也是张艺谋借以表达柔情的绝佳平台,时代的特殊色彩给了浓烈的情感必须缓缓释放的理由,也给了静秋和老三之间这段纯然爱恋更大的表现空间。电影中,静秋的妈妈为了静秋的前途要老三放弃短时间内与静秋的接触,在那样一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红色时代,在父亲被划为“右派”而母亲接受劳动改造的现实中,前途来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因此,无论是静秋还是老三,都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情感,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等到了一年零一个月,或者等到静秋25岁,他们就拥有共同的未来了。虽然这种美好最终被残忍地打破,但老三始终是那个活在静秋心中陪伴她一辈子的人。在老三和静秋默默的彼此等待中,无须言语,可以荡涤心灵的清纯已然给了浓烈的爱情缓释的出口,给了张艺谋的柔情以最佳的表达。

此外,电影中静秋妈妈询问静秋两人发展至何种阶段的桥段,一方面抨击了“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身上的迂腐不堪;另一方面也为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纯情给出恰当的理由,这是对当下情爱观的强烈冲击,也是对那个时期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的讴歌。电影后段,关于静秋的好朋友魏红怀孕堕胎的情节设置,是对老三对静秋固有的保护欲的赞颂,也侧面表现了静秋与老三之间爱情的纯洁。张艺谋以有条不紊的表达方式,规避掉张扬,而从多个方面一步步地将这段旷世爱恋充满柔情地和盘托出。

三、平实的电影语言的运用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演员造型方面充满朴素的意味,粗布的衣裳也被洗到发白,即使身为高干子弟而拥有高薪工作的老三,他的朴素也不言而喻,这是与“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高度贴合,也是导演的有意而为之。跟张艺谋以往作品中极力渲染画面色彩和演员的夸张造型来撑起独特的艺术境界不同,本片中,张艺谋采用了平实的电影语言和拍摄手法,使电影讴歌的纯洁爱恋独占“风头”,给了这种情感最大的释放空间。另外,纵观整部电影的情节架设,导演摒弃了多条人物线索的设置,而弱化了人物之间的冲突感,使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爱情成为最终的落脚点,使这种情感的发展更加顺理成章地跃动于银幕之上。关于这一点,张艺谋有自己的理解:越到后面,两位主演进入比较理想的状态,从剧情上来说有必要删繁就简,将更多的笔墨放到两位主人公身上,所以包括一些老艺术家的戏份都被删除了……

电影主人公静秋的扮演者周冬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名不见经传,而正是她单纯的外表和青涩的演技吸引了张艺谋。她的表演不着表演痕迹,却出乎意料地干净和纯真。镜头下其自然的反应少了关于爱情的狂热和悸动,却正是张艺谋最看重之处。张艺谋在她身上寄予了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正逐渐走失的关于爱情的那份久违的感动,他力求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纯美的爱情童话,一如他在电影中渗透的关于柔情的表达。电影的另一位主人公老三的扮演者窦骁同为新人,虽然当时身为中国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但他的表演经验也并不十分丰富,然而他的形象是与原著十分契合的,拥有棱角分明而不失英俊的脸庞,洁白的牙齿和灿烂的笑容。老三本就是一个从女性角度出发被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他的善良、乐观、痴情以及其极力压制自己而为爱人撑起的保护伞,使他与静秋之间的爱恋感天动地。至此,张艺谋已经成功地利用老三这个角色将电影所讴歌的纯情爱恋充分展露出来,这不仅圆了观众一个纯情梦,也将他自己关于影片的柔情表达推至一个十分恰当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诸小妮.唯美艺术与纯净爱情结合的经典——解析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叙事模式[J].大舞台,2011(03).

[2] 谢卫东.那水一样的纯净——观电影《山楂树之恋》[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07).

[3] 崔哲.纯情的年代 凄美的爱恋——《山楂树之恋》影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作者简介] 孙丽丽 (1984—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张艺谋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执著张艺谋
张艺谋的抠门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