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他者性”及突破

2016-08-01许岚

电影文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中国电影

[摘 要] 与国际商业片与艺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电影相比,国产影片在质量和影响力上都稍显不足。在海外电影观众的思想里,国产影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具有一种“他者性”思想意识。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自古以来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偏见使国外观众并没有给中国电影应有的评价。国产电影被人为地强加了许多政治因素,缺少了电影应该具有的亲和力。唯有改变长期以来受到的刻板成见现状,中国电影才能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取得突破。

[关键词] 中国电影;“他者性”;海外传播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他者性”并不表现为受众“狂热”或“友善”心理,而是表现为厌恶和排斥,并且将其视作古板无趣的他国影片。国产电影到底是如何在外国人面前展现的?作为“异国电影”的中国电影究竟以何种方式接受外国受众的关注呢?

一、刻板成见由来

刻板成见被看作是影片创作过程中主题表达的主要展现形式,其一是对具有某种倾向,并且人们都熟知形象的指代;其二是程序化的台词艺术形式;其三是程序化的角色形象和围绕着角色展开的固定剧情套路。刻板成见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是“老生常谈”,包括角色、动作、语言和故事发展形式,其中心思想就是将某一种族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表现出来,不管这些设置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是否真实反映与之相关的含义,并对这些内容强加上电影创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这种偏见的思想与电影艺术化加工手段的主要差别在于电影艺术化加工手段会对相关事物或者角色进行区别对待,而偏见思想则不会。

例如,国内电影明星去美国发展的辛酸史就足以证明这点,许多明星在去好莱坞以前都在华语电影界处在呼风唤雨的地位,但是,多年的摸爬滚打并没有改变他们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固定古板形象。在好莱坞电影里,中国人无非饰演两种角色:一是毫无自我意识的下人,如来自中国的厨师何欣;二是对白种人的地位构成挑战的黄种人,他们内心阴暗狡诈,想要从美国夺走世界领导权,如傅满洲。李连杰初入好莱坞的角色是丹尼,一个需要美国人拯救的失败者;成龙只是演绎哗众取宠的小人物;周润发也没有太好的角色,在他参演的《替身杀手》《防弹武僧》等影片里,也只是饰演冷酷杀手、和尚或强盗等。

对于国产电影和异类电影的论述不应仅围绕角色、故事、主题等内容,因为这种古板成见的思想并不只是电影传播展现的内容,而应更多地着眼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也就是国产电影的制作、发行、宣传和上映等全部行为所受到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征下的国产影片在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眼里就是异类影片,因此中国电影的所有环节都必将受人歧视。

二、文本内容与刻板成见

从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看,刻板成见分为两类,其一是规范性的,其二是非叙述性的。第一类是从学校教育、传媒刊物、历史资料等信息中提炼而来的,第二类是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人们对影片中的一些角色和群体形成刻板成见,主要是因为这些文本内容反复不断地出现某种思想、角色形象和故事套路,以致刻入人的脑海中,最终达成一致。另外,欧美国家在影片制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主导权,能够迫使电影朝着自己的思路前行,以此来展现这些国家的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并让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甚至有些强行推广的意味。下面的例子可以展示在刻板成见的指导下如何让所谓的“共识”深入人心。

长久以来,中国男人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几乎没有展现硬朗英雄的角色,在众多角色里展示了如罪恶象征的傅满洲、愚昧无知的农民形象穆尼,洗衣店员工、饭馆厨子、烟馆掌柜等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小角色,另类气息浓重,同那些被欧美民众广泛认可的英雄角色相去甚远。在欧美人的思想里,亚裔种族不管是好是坏,都具有伪娘气质,缺乏大家公认的男性应具备的男子汉气概,如智慧、勇敢、健壮和创造力等。

新时期下,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高,这对欧美发达国家统治的世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电影世界角度来看,电影的主导权还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国产电影和中国形象仍扮演他者形象。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继续阻碍中国电影的形象,即使世界电影的发展已经越过了政治第一要义的阶段,国产电影和中国在世界电影中的形象仍受制于人,特别是在已经形成固定偏见思维模式的国家或地区,中国电影还将继续接受有色眼镜的审视。

比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产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并逐步在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登陆之后,还在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发行录影带。从这部在国外发行的影片的反响来看,政治思想的偏见阻碍了国产电影在海外的发行和传播。一些意大利民众认为这部影片教育意图太过明显,一部分德国观众赞赏了影片的艺术性,但是对它的说教意图颇有微词。另外一部在国内反响强烈的影片《智取威虎山》,虽然被海外发行公司引进并在美国放映,但是仅仅是小范围内的点映,票房收入惨淡,相对于以往徐克导演作品的表现相差较大,究其原因,我们可以认为这部电影是由红色文学著作改编的,与以往的武侠题材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一家主流大众媒体对该片进行了介绍,认为这部影片具有较为鲜明的民族主义思想,电影的壮观场面和叙事策略都是围绕着这一思想确立的,并且着重介绍了该影片是根据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下的经典戏剧剧目,批评这部电影的配音过于嘈杂,伴有民族主义的狭隘思想,有些大场景过于浮夸。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产电影曾经在世界电影艺术上获得过傲人成绩。依照著名学者卡普兰的观点,审美内涵和意识形态是欧美电影学者研究中国电影的立足点。但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似乎已陷入了政治思想异类的死胡同,在欧美发达电影工业国家眼里,中国电影应该受到道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批评。虽然欧美一些主流电影节都一再宣称电影的艺术水准是判断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是将大部分国际电影的意识形态和自古以来的成见加到中国电影或者其他国家电影上。这些电影节对国产影片题材具有三大奇怪的喜好:贫穷落后的农村、衣着绚丽的古装、中国禁片。

国外观众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偏见,一般表现为政治思想和社会影响力上,这些电影都被认为是以批评中国政府为主题。如由娄烨指导的电影《苏州河》在叙事手法上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但这样一部电影却被认为不是国产电影,而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竟然是电影没有给欧美观众提供他们想要的中国景象。

三、媒介形态与刻板成见

近期有消息称,影片《狼图腾》没有获得奥斯卡官方认可来代表中国角逐新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拒绝的理由竟然是该电影缺少足够的中国特色。影片的导演阿诺表示,美国电影学院的这个举动并不是同他过不去,而是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他提到:“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已经对美国电影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这样的状况导致美国电影学院会针对中国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情。”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人在提高自身的影片质量和国际地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这样的贡献和努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这实际上与国产电影被大众媒体带有偏见态度的报道和宣传息息相关。

目前国产电影行业有着自己特有的过去和现在制作条件,能够展现出极具中国特色和社会文化内容的媒介特点,这个媒介与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媒介截然不同,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的日趋壮大,国产电影的国际地位也有明显提升。依据英尼斯的理论,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常常会伴随着权力中心的迁移。在电影产业的国际投资和媒介制高点争夺过程中,中国主导的新电影秩序正在成为一股让好莱坞甚至是整个欧美电影界都会产生恐惧的新势力,因此受到一些报复性“攻击”也可以理解。从西方电影媒介的介绍和构建来看,中国电影俨然已成为国家统治人民和正常运转国家机器的工具。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在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发达电影工业国家开始惧怕其地位受到挑战,面对庞大而又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电影市场,他们十分矛盾。首先,为了挽救市场饱和下的北美票房,不得不寻找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国。其次,虽然存在合作,但还是会继续有意无意地按照特殊的标准审视中国电影,他们经常会认为中国电影是由中国政府实际操盘的,因此在中外电影企业展开合作时时常设置障碍。

不得不说,以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为首的欧美电影企业非常重视国内电影的市场和观众。20世纪90年代以前,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非常小,尤其是国外进口影片,除了苏联红色经典电影之外,几乎在国内影院看不到其他类型 ,因此西方电影工业忽略了中国人民的感受,拍摄了不少诋毁中国政府和人民形象的影片。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强大到让所有电影公司眼红的地步,因此从前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电影几乎见不到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纷纷预测,中国将非常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末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电影市场首位,这样几乎不可逆转的事实让西方电影强国压力倍增。

但是,最让国外电影制作、发行企业苦恼的是中国目前对于电影进入中国的引进条件和数量的限制。许多国家的电影人都错误地以为政治因素和政府行为是电影进入中国受阻或是上映后受到排挤的缘由,这是明显带有刻板成见的,没有从电影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主义方面去反思。从世界电影强国发展历史看,许多欧洲国家和亚洲地区都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好莱坞电影进入本地市场,以免对本民族的电影产业带来致命冲击。法国曾经利用过“文化例外”准则来限制美国电影的进口,目的就是要保护本地电影发展。而美国也没有甘于受制于人,利用自由贸易的武器进行反击,或利用各种手段阻止欧洲国家对本地电影实施保护性措施。相反,中国电影审查机构每年都在增加海外影片的引进数量,可以看出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开放心态。此外,中国还积极倡导同海外技术和资本的联合制作,积极促进国产影片走出去。但是,大众媒介对于中国电影的先天性成见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既重视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肥肉,又对海外影片进入中国的限制非常不满。

其实,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学者也开始反思他们之前对中国电影的成见,并强调这些歧视思想已脱离实际,中国已经从世界敌人的形象转变为促进世界发展的“救世主”,许多海外电影都在努力加入吸引中国观众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员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展现中国之美。

但让所有海外电影公司都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电影不管是在故事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外电影在与国产影片的较量中屡屡败下阵来。中国引进海外影片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这些电影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降低。

四、结 语

国产影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学习国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市场特色的方法让中国电影在国内外都拥有广阔前景。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采取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抢占世界电影市场,中国与世界电影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这样的企业行为极大地减少了中国政府的参与感,这种合作方式也获得了国内外电影企业的认可,中国电影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增加,那些刻板成见也随之逐渐减少,有助于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战略,同时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2] 尹鸿.影像文化的中国制造——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产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 尹鸿,张建珍.全球多元电影格局与中国电影的文化建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

[4] 陈晓伟.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维度、现状及方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5] 陈晓伟.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0).

[作者简介] 许岚(1980— ),女,贵州遵义人,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中国电影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浅析戏曲跨文化传播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