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会是个苦差事

2016-08-01

世界博览 2016年14期
关键词:约会文化

刘半甜

导语:在现代社会里,约会被伪装成一个休闲活动,但它的本质是不折不扣的“你考验我、我考验你”的体力+劳力+投资的劳动。

美国作家莫伊拉·威格尔在26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年长的男人,但是这个人伤透了她的心。她爱慕他,他爱慕的是她对他的崇拜,以及他前女友的崇拜。只要两个女人能够容忍这样的安排,他似乎非常满足于周旋在两个人之间, “我们为什么约会?”威格尔问他。他回答说:“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只是想过的开心吗?”

对于威格尔来说,这种约会一点都不开心。于是她投入了对“约会”的研究中,对于她来说,这种研究就像是无休止的自我净化仪式,以及对困难重重的人生的前进动力。她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就是一本名为《爱的劳役——约会的发明》的书,这本书中交织着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欲望。“长大之后,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感觉约会就像一出实验剧,”她写道, “你和你演对手戏的搭档,带着不断变化的相互冲突的脚本,每天晚上登台。”

百年约会史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约会,也都有模糊的认识,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对约会进行定义,在这本270页对约会的历史研究中,威格尔做了前人没有做的工作,虽然这工作类似于唐吉可德与风车的战斗。在现代社会里,约会被伪装成一个休闲活动,但它的本质是不折不扣的“你考验我、我考验你”的体力+劳力+投资的劳动。“约会”是浪漫的事情,但往往毫无浪漫可言。约会的预期,结果,以及习俗,随着人口统计的比例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威格尔的研究重点是这样的人群:异性恋,白人,中产到上中产阶级,受过高等教育,住在美国的大城市。

过去一百多年各种求爱的仪式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约会在十九世纪出现,当时,来自意大利和东欧的大批移民来到美国的大城市,美国小城市和农场里的女孩们也开始往大城市聚集。在资产阶级家庭,适婚年龄的男女交往模式一般是一个年轻人按时拜访,把自己的名片交给仆人,然后等候门户相当的女孩出现与他一起坐下斯文聊天。

工人阶级的男女们则在公共场合会面,他们在街上、歌舞厅和餐馆里碰面,一名年轻女子可能会和工资比她多一倍的男人消磨一晚上,或一起吃一顿饭。大型商店里的售货员则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商品化,她们希望自己能够与富裕的顾客结婚。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进入高中和大学的女性和男性越来越多,一种低风险的约会文化开始流行起来,男女之间的交往并不总是会以结婚为目的,这种交往反而成了能够反映你的社会价值和受欢迎程度的表征。

约会的隐喻往往是从市场上来的,从一开始,约会文化对女性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交易,经济上的优势让很多男性在约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约会的模式与经济形势一致,并不让人意外。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济上流行“灵活报废” (Dynamic Obsolescence) 计划和消费文化,人们不是隔个几年、而是随时都可能想换某种商品。当时流行的是接力赛似的一夫一妻制(serial monogamy),即一生中有多名配偶,但同时不会有超过一名配偶。

到了七八十年代,流行利基(niche)这个词,利基是针对企业的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在婚姻市场上,出现了选型交配现象,也就是美国人选择与自己同等收入和教育程度类似的圈子内的人结婚。如今的美国人更加卖力工作,在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上,30%的工作是变动的,经济更多是服务型的。就业市场的情况也渗透到了情感领域,于是“勾搭”文化流行起来,人们更多享受没有感情投入的、短暂而迅速的性关系。通过对约会历史的介绍,威格尔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今天的约会文化。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们是如何约会的,为什么会这样行事,社会力量对约会文化的影响,此外,书中也涉及到了幸福和欲望的深层缘由,此书似乎也印证了作者和我们的焦虑,约会的模式与个人没什么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个人利益投入到缺乏个性的泥潭中呢?

勾搭文化流行

爱与被爱,是非常私人性的问题,但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无法逃脱他所属时代的约会模式。而且不管是与谁约会,都可能遭遇冷漠的鉴定,说废话,试探与难以沟通,同时还可能遭到拒绝,得不到回应的单恋,甚至后遭受性羞辱,还可能带来对自己身体的耻辱感。但是,约会也是一种快乐,如果你享受约会的各种把戏而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各种缘由的话。

威格尔的书不是要解决约会的问题,因为根本没有解决之道,关于如何约会没有正确答案,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带着希望去和另外一个能够跟你亲近的人相遇。

浪漫的爱情靠的完全是运气,它才不是必然会出现的事,不管你长得多悦目,也不管你有多么费尽心机,都不能保证能够得到爱情,或者让你的爱情能够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

爱情不能靠模型或者策略像变戏法一样变出来。当爱情找到你的时候你只能暗自庆幸并欢欣雀跃,但是它超越经验法则,没用一定之规。了解约会的历史可能会减少你在约会的过程中所受的伤害。

威格尔最强烈的一个观点是,约会文化没用死亡。 “勾搭文化”仅仅是对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新适应。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人们原来理解的大学里传统的约会像固定电话一样,大多都消失并被“勾搭”取代了。“勾搭”这个词含义丰富,可以表示从亲吻到口交到性交的任何一种,而且都不带有谈恋爱的感情纠葛。

纽约时报记者用了一个学年的时间对超过60名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女学生做了深入的跟踪访谈。研究表明,比起她们的母亲一代来说,这一代的年轻女性面临着更宽广的社会机会和更加沉重的社会压力,而这些都会影响和塑造她们在大学阶段对于感情与性的理解和认知。

在《性爱的终结:勾搭文化如何导致一代人不幸福,无法获得性满足,对性关系感到困惑》一书中,唐娜·弗雷塔斯详尽阐述了这种趋势如何导致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这样一代人:他们不知道如何追求一位潜在伴侣,更遑论找到这样做的语言了。

威格尔也承认,如今的约会似乎越来越复杂了,约会者对于约会的想法越来越矛盾。不过据她统计,80%的千禧一代美国人说,他们想结婚,但许多人对什么时候会结婚就说不清了,也不知道怎么样才会结婚。没有人知道约会应该是怎么样的,约会多少次才会发生什么。

但是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接受自由市场的规则,约会就会激起我们无情的和防御性的行为,并把我们每个人降低到商品的水平。这只能让我们和自己想要的快乐和相互理解越来越远。

猜你喜欢

约会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约会(节选)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浪漫约会
我们约会吧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