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为何追讨“光明之山”?

2016-08-01

世界博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之山英国女王吉特

刘治琳

导语:印度政府曾经反复在英国议会和英国王室中进行游说,申明光明之山是属于印度政府的合法财产,要求英国归还。

今年4月19日,印度政府发表了一份特别的声明。声明中称,安置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冠上的那颗名为“光明之山”的钻石属于印度,并强调将以友好的方式,尽一切努力向英国讨回这颗传奇钻石。但英国方面拒绝了这一主张。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向英国讨要这颗钻石,多年来,印度各界强烈要求英国归还这颗钻石,但英国一直拒绝。英国首相卡梅伦曾表示,如果答应了印度的要求,未来大英博物馆将“空空如也”。目前,这颗被估值约70万美元的传奇钻石,还呆在英女王的王冠上。

印英两国为何会对这颗钻石争抢不止呢?

“光明之山”背后的腥风血雨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珠宝生产大国,盛产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猫眼石、亚历山大石、海蓝宝石、托帕石、紫晶石、月光石、石榴石、珍珠、玛瑙、星光透辉石、透辉石猫眼石等40多种珍贵和普通宝石。

世界上最古老的名钻几乎都产自印度,如“光明之山”、“希望”、“奥洛夫”、“大莫卧儿”以及“摄政王”和“阿格拉”等。遗憾的是印度的这些宝钻都沦落到了国外,历经人间沧桑,甚至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更可悲的是这些宝钻并未给它们的主人带来温馨和幸福。恰恰相反,给它们的主人带来的却是痛苦、灾难甚至是杀身之祸。所以每一颗古钻背后都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读起来如同神话一般惊险有趣。

名声显赫的“光明之山”是世界钻石宝库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颗。据说,它是一颗具有5000年历史的寿星钻。这颗古钻从来没有被买卖过,但却成为帝王们争夺的对象。在古代,印度人为这颗宝钻编制了许多神话故事。

据史载,从公元12世纪开始,“光明之山”在印度经历了多个朝代。1306年,印度马拉瓦土邦的邦主被迫把光明之山交给了卡卡蒂亚帝国统治者,1323年落入德里苏丹手中,1526年被莫卧儿帝国开国皇帝巴布尔夺得。

因修建泰姬陵而举世闻名的沙贾汗帝把“光明之山”镶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上,成为大莫卧儿王朝的国宝,传了8代皇帝。1665年,法国旅行家兼珠宝商塔沃尼尔在印度北部游历时,受到了皇帝奥朗则布的接待,并在莫卧儿帝国的皇宫中看到了这枚瑰宝。

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把他正在患病的父亲沙贾汗帝监禁到泰姬陵之后,他命人把这颗明亮的大钻石安放在一面窗子上,以便使他的父王能够透过钻石欣赏印度北部乡村美丽的风光。

1739年伊朗国王纳迪尔·沙率军进攻北印度,占领了阿格拉和德里两座城池,他把莫卧儿王朝所有的珍宝装载在700只大象和数万匹马和骆驼背上,准备运回伊斯法罕。但是,纳迪尔搜遍全城也找不到“光明之山”。后来莫卧儿皇帝的一个妃子向他告密称,末代皇帝穆罕默德·沙把光明之山藏在了他的头巾里。为了得到这颗珍宝,伊朗国王便邀请这位手下败将赴宴。在宴会上,按照穆斯林礼仪,宾主双方相互交换了头巾。宴会之后,伊朗王在私下把头巾打开,这颗宝石从头巾里滚落地上,光芒四射,蓬荜生辉,伊朗王惊喜地大呼“科依努尔”,波斯语的意思是“光明之山”,这就是“光明之山”名称的来历。

纳迪尔·沙从莫卧儿帝国掠夺的珍宝价值估计为7亿卢比,于是他高兴地免除了所有伊朗人三年的赋税。但是,这颗耀眼生辉的宝钻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后来,纳迪尔14岁的孙子继位时,为寻求庇护,便将这颗钻石赐给了艾哈迈德将军。后来艾哈迈德因夺取王位失败,便带着一批珍宝,包括光明之山,率军至坎大哈城,在阿富汗称王。

落到英国人的手上

又经过无数次的战乱,19世纪锡克人在一次战役中打败了阿富汗人,这颗大钻又作为战利品,被锡克族勇士兰吉特·辛格获得,回到印度。兰吉特·辛格自封为旁遮普国王。他于1839年去世,钻石由他的儿子玛哈拉加·杜里普·辛格继承。兰吉特在临终前遗言,要把这颗钻石献给位于奥里萨邦的印度教寺庙。不久,旁遮普被英国吞并,正式成为大英帝国一部分。

英国统治者并未实现兰吉特·辛格的遗愿,而他的儿子,当时年仅9岁的杜里普·辛格于1851年把珍宝交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印度的历史学家们争论说,当时兰吉特的继承人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如果没有他的英国顾们驱使,他是不会交出这件珍宝的。

从印度向英国运送宝石的轮船到达毛里求斯之后,轮船上暴发霍乱,当地人要求船只立即离开,甚至要求总督烧毁这只船。离开毛里求斯之后,轮船又遇强风暴,险些沉没。

1851年,宝钻在伦敦向公众展出,人们对它的光泽并不感到十分满意。于是1852年在维多利亚女皇的丈夫艾伯特亲王的监督下,对这颗186克拉的巨钻重新进行切割和抛光,加工成一颗圆多面型,重量下降到108.93克拉(1988年,对这颗钻石进行称重,结果为105.602克拉,略轻于上次称得的108.93克拉)。经过这次精心美容,巨钻虽然损失了比黄金贵重千万倍的78克拉,但是它从此却青春焕发,展现出更加靓丽迷人的光彩。

维多利亚女王首先把它作为胸针佩戴。1853年,这颗大钻与其它两千多颗小钻石一道被镶嵌在维多利亚女皇的皇冠上。光明之山也成为英国君王的财富与地位的象征。1911年,又被镶嵌到玛丽王后的皇冠上。1937年,又镶嵌到英王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即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英国的最后一位皇后)的皇冠上。她戴着这顶皇冠出席了乔治六世的加冕礼。1953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又戴着这顶皇冠出席了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2002年3月30日王母病逝,享年101岁,成为英国王室最长寿的太后。当年王母佩带过的这件皇冠曾经在她的棺椁上展放过。镶嵌有“光明之山”的皇冠与英国王室其他的珠宝被保存在伦敦塔里的珠宝馆中,向公众展出。

为何只有英国女王和王后们佩带这颗宝钻?因为英国王室认为,这枚经历坎坷的老钻有魔咒,即印度教经文所说的:“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所以,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光明之山只由英国女王和王位男继承人的妻子佩带。没有一个英国国王或王子佩戴过这颗钻石。

英国拒绝归还

印度政府曾经反复在英国议会和英国王室中进行游说,申明光明之山是属于印度政府的合法财产,要求英国归还。199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印度时,印度人民上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英国女王归还从印度掠夺的所有珠宝和文物,包括“光明之山”。

此外,巴基斯坦、伊朗和塔里班也要求英国归还这枚瑰宝。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要求女王归还这颗宝钻称:“光明之山是我们民族遗产的一部分。”

印度宝莱坞的影星们也加入了追讨的行列。2015年11月8日,印度一批宝莱坞明星和商人聘请律师在伦敦高等法院打官司,要求英国归还这颗宝钻。他们认为,光明之山是英国殖民时代从印度掠走的众多文物中的一件,它是印度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英方理应归还。

英女王还被告上法庭。2016年2月11日,巴基斯坦法院将审理一起要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归还“光明之山”的诉讼案。因为这颗钻石是150多年前,英国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夺走的。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问印度时,也遭遇归还钻石的诉求。卡梅伦坚称英国不会归还“光明之山”。“让大英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做好相关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与全球其他机构一起,确保现由英国拥有和保存的物品,获得良好的保护。”

圣雄甘地的孙子图沙尔·甘地也表示:英国应该归还这颗珍宝,以表示它对过去殖民时期的悔过。

卡梅伦在印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归还宝钻将会开启“无法控制的先例”,“如果答应归还一件,你就会突然发现,大英博物馆很快就变空了”。

猜你喜欢

之山英国女王吉特
中华之山!(诗 歌)
男子捡鹿角遇棕熊,咬伤熊舌保命却没躲过法律制裁
黄公窃刀
英国女王的包包里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