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健穴位埋线学术思想探析

2016-08-01陆红研孙文善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石家庄05008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0040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

陆红研,孙文善(.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石家庄 05008;.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0040)



陆健穴位埋线学术思想探析

陆红研1,孙文善2
(1.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石家庄 050081;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

【关键词】穴位疗法;埋线;名医经验

陆健(1938—2011),江苏射阳人,陆氏埋线创始人,全国著名埋线医学专家,全国高级针灸进修学院教授,河北省老科协埋线医学分会首任会长。1961年毕业于81师卫生教导队,历任师医院和野战医院副所长、白求恩军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教员、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理疗科主治医师,并兼任医院医疗器械修造厂厂长等职,在医、教、研工作岗位上,奋斗拼搏30余年,先后8次荣立三等功。在埋线疗法中,提出了“长效针感”“病根穴”等概念,主编《埋线针疗学》《陆氏埋线》《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专题教材》等书籍和教材,研制发明了微型笔管消毒式埋线针和陆氏一次性注线针,获得埋线相关专利16项,自1989年以来,培养埋线医务人员上千人。曾获得全军科研成果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

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结合生物材料发展起来的一种针灸治疗方式,其融合了针刺、埋针、刺血、组织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1-5]。陆老是早期穴位埋线的实践者,也是系统整理埋线疗法的研究者,还是早期埋线器械的发明者。陆老治学严谨、勇于实践、善于思考、诲人不倦,最早提出了“长效针感”概念,发现了疗效显著的病根穴。在埋线疗法的处方方法、作用机制和技术传播方面均有所建树,使埋线疗法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针灸治疗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通过系统总结,创立了埋线针疗医学,为现代微创埋线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陆老对埋线疗法的探索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治疗研究思想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陆健穴位埋线学术思想归纳整理,以资同行。

1 继承创新,提出“长效针感”概念

如果说《内经》中提到的“留针”是埋线疗法治疗的理论基础,那么“长效针感”则是对埋线疗法作用机制的具体阐释。陆老自1968年开始,先后对长效药物、针刺麻醉、穴位埋针、瘢痕灸等多种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行临床疗效比较[6],认识到埋线犹如埋针,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是形成长效针感的基础。

陆老临床观察到,2号羊肠线在体内一般25 d左右软化,45 d左右被组织完全吸收,表明在25 d内肠线对穴位具有长效刺激作用,这种效应比针刺感应时间长几十倍,相当于长期留针。陆老通过临床设计的试验,表明了不同的穴位刺激方式、刺激量和效应维持时间的关系。发现单纯针刺30 min后,留针针感持续时间约24 h,电针30 min后,针感持续时间约36 h,穴位注射约为48 h,羊肠线约为15~80 d。此外,陆老还进行了不同肠线和不同埋线方式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表明线体的粗细(不同型号)、长短(1~4 cm)、埋植方式(注线、U线法和多线法)均影响线体对穴位的刺激量和持续时间。陆老还发现,U线法比注线法刺激量大1倍,多层U线、扇形U线比单层U线刺激量大2倍,铬制线比平制线刺激量多1倍,碘制线、中药线比未泡制线刺激量大2倍。不同层次也与线体的针感维持有关,细线埋在肌层吸收快,针感维持时间为15 d;粗线埋在皮下脂肪层吸收慢,针感维持时间为80 d。

陆老通过简单的临床观察证实了埋线疗法的“长效针感”的概念。在此之前,留针和埋针的效应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陆老一生工作在基层,在不具备先进科研条件的基层能够通过试验设计来证实自己的设想,尽管整个研究非常简陋和粗糙,但具备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到了初步的结果,这在基层是难能可贵的。

2 治病求因,发现埋线病根穴位

2.1病根穴定义与定位

病根穴是指与病症相关的根源处,是埋线治疗病症的治疗点[7]。从关于病根穴的定位和作用来看,病根穴与神经节段性支配密切相关。病根穴一般位于疾病部位相应脊髓节段区域内,在督脉至膀胱经第二侧线(背正中线外3寸左右)寻找到的压痛点即是病根穴。压痛点多出现在夹脊穴与膀胱经内侧线之间。例如乳房疾病,乳房病根穴位于T4、T5(胸椎)脊神经节段,在厥阴俞和心俞附近找压痛点即是。膈肌痉挛病根穴位于C4(颈椎)神经节段(支配膈肌节段),可在C4夹脊附近找压痛点。痤疮病根穴位于T1、T2神经节段(调理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功能)和C2神经节段(调理头面部的神经),可在大杼、风门与C2夹脊附近找压痛点。血管神经性偏头痛,病根穴为天容穴以及C2、C3神经节段。此病多因颈外动脉痉挛所致,故将颈外动脉出入处的天容穴也作为病根穴,治疗时在天容及C2、C3夹脊附近寻找压痛点。胃病在T6-T10神经节段范围找压痛点,一般多在至阳、膈俞、肝俞、脾俞附近能找到。

2.2基于疾病定位诊断的病根穴治疗原理

陆老认为,痛则不通,病根穴压痛的原因多为寒凝气滞血瘀,这些会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痛点即为经络阻滞处,刺激此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疾病得以缓解或痊愈。在病根穴处采用埋线疗法,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后,有几十天的长久刺激,远远超过针刺几十次的功效,特别对顽症的治疗有独特之处。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过程中,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理化学刺激可长达1个月左右。

很显然,病根穴治疗原理是基于神经节段支配的方式的。陆老根据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提出了治疗疾病的病根穴,当然其治疗原理与神经节段支配密切相关。例如感觉系病变、内脏病变、植物神经病症均具有神经节段分布特征。当应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病根穴后,这种刺激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传导,同时内传脏腑器官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目。

2.3建立了埋线配方方式

陆老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建立了其特有的埋线配方方式——速成定穴配方,是指以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理论为依据,将原有几百个穴位名称,简化归纳为病根穴、根周穴、阿是穴、阿是区、中间穴、经验穴、多法穴、计划穴共8个穴位,对所有病症,用查表、核图的方式,结合临床症状,制定出的定穴配方,称之为“速成定穴配方”。传统选穴配方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核心,通过辨证取穴,要想全面掌握难度很大,而此法是以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理论为依据,只要有人体生理解剖、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基本知识,医生经过短期学习培训后,就能快速掌握,灵活运用于临床,方便了埋线疗法的教学和技术传播。

例如心脏病处方,处方一包括①病根穴——心俞,②阿是穴——膻中,③中间穴——内关,④经验穴——左上臂肱二头肌中间压痛点,⑤多法穴——胸腔区。处方二包括①病根穴——督俞、神道,②阿是穴——玉堂,③中间穴——郄门,④经验穴——足三里,⑤多法穴——掌骨全息心肺穴区。两组处方,15 d轮换1次,连用多次。这样选穴少而精,疗效高,患者痛苦少,治疗后往往能即刻见效,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

病根穴的提出基于神经节段性支配,同时也反映了“体表-内脏”相关的治疗理念。在应用病根穴时,陆老并没有强调一个有具体定位的点,而是强调了神经支配区的敏感点,相当于病理反应点,体现了“以痛为腧”的针灸治疗思想。《灵枢·五邪》:“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病根穴的选择与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善于创新,研制穴位埋线器械

3.1发明了系列埋线针

早期的埋线工具多采用医用缝合针,即“穿线法”。操作时在选定的穴位上下或左右各1.5~2.5 cm处,用普鲁卡因作皮内浸润麻醉,使造成0.3~0.5 cm直径的皮丘,再以穿上羊肠线的三角针,从皮丘处进针,经穴位深层肌肉组织穿过穴位,从穴位的另一边皮丘处出针,剪去两端线头,使羊肠线不露在皮外,完全埋在穴位内。陆老在60年代用缝合针穿线法埋线时曾发生断针事故,为了不再发生此类事故,他通过刻苦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临床试验,终于在1969年成功地研制出医用U型埋线针,并进行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经由医疗器械厂批量生产,后被编入高等院校针灸教科书。U线针由三棱针尖、送线沟、针体、针柄4部分构成。根据送线粗细可分为粗线针、中线针和细线针3型。U线针可将4 cm长的羊肠线埋入穴位后形成2 cm的U型双线,对穴位刺激量集中,刺激面积增大,比单线疗效高。为使埋线针携带方便,避免交叉感染,2001年和2003年又成功研制了微型笔管消毒式埋线针和陆氏一次性注线针,使埋线疗法逐步走向规范化。

3.2对埋线器械进行了分类,详论各器械的操作、保管和消毒

陆老不断研究、改进埋线器械,将埋线器械分为3大类,即专用、代用和辅助工具。专用埋线针具为U线针和陆氏一次性注线针。代用埋线工具为缝合针(穿线结扎用)、手术刀(切割埋线用)、腰椎穿刺针等。随着埋线工具的不断改进,这些代用工具已逐渐被专用埋线工具取代。辅助埋线工具有镊子、止血钳、手术剪刀、注射器和常规消毒的纱布、棉球、棉签、医用胶布等。一般用于制作备用羊肠线、埋线针消毒、局部麻醉以及埋线后的处理等。在编著的《埋线针疗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埋线器械的操作、保管和消毒。这些总结对于避免或减少埋线医疗事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规范埋线操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3详论羊肠线种类、制备、埋线方式、使用方法、疗程和术后反应及处理

根据羊肠线的制法及后期特殊加工处理,陆老将羊肠线分为铬制线、平制线、乙醇或碘酒泡制线、磁化线、中药泡制线等。肠线在乙醇或碘酒、磁化液、中草药液体中泡制,可增强其刺激量和疗效。埋线方式分为单层U型线、多层U型线、扇形U型线、多线U型线等,根据需要灵活运用。陆老认为,不同粗细的肠线适用于身体不同部位,体质不同选择线的粗细长短不同。一般体质强的人及肌肉丰厚的部位用粗线、长线,体质弱及肌肉薄少部位用细线、短线。埋线间隔时间以半个月至1个月为宜,3次至6次为1个疗程。此外,陆老还对埋线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结节、发麻感等局部反应以及处理进行了详尽的总结。

4 勇于实践,探索穴位埋线麻醉

陆老在学习针麻过程中,联想到根据同样的原理,是否可以应用穴位埋线进行麻醉。陆老发现在鼻旁沟埋线后15 d,局部仍有麻木感,针刺基本不痛,使他联想到用穴位埋线代替针麻。1971年,陆老亲身进行试验,在右侧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埋线后,在110 h内,用手术刀在右下腹分别切开3次皮肤、脂肪、肌层,共缝合9针,其间未用麻药。试验后总结,埋线后无痛感可达10 d左右,埋线后24~60 h内做手术效果最佳。自身试验成功后,又给一位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埋线后24 h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后患者反应良好,术中毫无痛感。陆老总结试验,并发表了文章[8]“穴位埋线麻醉试验过程和首例成功的汇报”。

陆老的这次试验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创新,而且其敢于开拓奉献的精神更令人敬佩。应用穴位埋线进行麻醉的思路是针刺麻醉的发展和创新,表明穴位埋线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而且可以开拓思路在临床医学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5 系统总结,创立埋线针疗医学

陆老从事埋线医疗及授课4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为了推广普及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埋线医学事业,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掌握,并为更多的患者服务,2004年,陆老编著了《埋线针疗学》[6],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成为埋线针疗医学创立的标志。该书对埋线医学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从埋线起源、机制、器械材料的发展种类及制作、操作常规和注意事项、各科疾病治疗等都非常系统地做了论述,并且根据临床经验列出了特显效病症,使初学者能从选择特显效病症着手进行治疗,取得确定明显疗效,有利于埋线疗法普及推广。陆氏穴位埋线博采众长,融合了耳穴、全息、头针、足疗等穴位,采用埋线方式治疗,拓宽了医者思路,多种疗法结合,进一步提高埋线疗效。

陆老一生致力于埋线疗法,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埋线医务人员,服务于临床医疗。目前,埋线医学在传统埋线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微创埋线技术[9-11],但陆老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和积极探索的研究方式仍然值得广大埋线医务人员学习和践行。埋线疗法在临床、基础和器械材料方面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事埋线疗法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学习陆老的医术的基础上,发挥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埋线疗法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杰.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复发性疾病的临床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12):8-9.

[2]王晓燕,鲁斌.穴位埋线疗法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5,(22):92-95.

[3]沈忠,邓群,杨关根,等.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2):1129-1131.

[4]李胜吾,吴佳,肖国东,等.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8):779-780.

[5]孙远征,郭琦,祝鹏宇,等.俞募穴埋线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222-223.

[6]陆健,杨东方.埋线针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87.

[7]徐静,王芳.病根穴埋线治疗前列腺增生16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3):102.

[8]陆健,葛堂,赵敬阳.穴位埋线麻醉试验过程和首例成功的汇报[J].天津医药,1976,4(9):427-428.

[9]孙文善.微创埋线临床操作规范[J].上海针灸杂志,2012, 31(1):69.

[10]马伊磊,孙文善,王余民,等.微创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38-340.

[11]丁敏,冯骅,靳长旭,等.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4-15.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4.0392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4-0392-03

收稿日期2015-09-20

作者简介:陆红研(1971-),女,主治医师

通信作者:孙文善(1969-),男,主治医师,博士,Email:swensun@126. com

猜你喜欢

名医经验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罗才贵教授从气机开合论治颈椎病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