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

2016-08-01李佳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李佳瑜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

李佳瑜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社会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各种障碍成为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此困境,零翻译的出现无疑给译者提供了最佳出路。它将不同文化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保存了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提供了更好的跨文化交际的途径,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英汉翻译中的零翻译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最省力和功能对等原则为依据,通过总结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典型应用的例子来论证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的优势。

关键词:零翻译;英汉跨文化交际;典型应用

由于两种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面临各种困境,PeterNewmark(1988)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可译的,但是通常都会伴随着诸多困难。因此,采取哪些有效的翻译策略来克服这些困境是译者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邱懋如(2001)首次引出了零翻译的概念,它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惑,零翻译被定义为原语中的词在被翻译成目的语时,不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来翻译:(1)原语中的一些词故意不翻译成目的语;(2)不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来翻译原语中的词。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英汉翻译中的零翻译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最省力和功能对等原则为依据,通过总结一些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来论证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的优势。

一、理论基础和翻译技巧

译者面对诸多困境,借助零翻译策略来实现翻译便捷和准确的目的。在学术领域,零翻译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从以下理论基础和翻译技巧方面窥见一斑。

(一)理论基础

1.最省力原则

最省力原则是指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现代学术界,确切是由GeorgeKingsleyZipf(1949)提出的,是继LaurenceHorn之后的美国实用主义者,他详细讨论并提出了R-principle(R代表speaker)和Q-pringciple(Q代表receiver)。他认为这两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R-principle意味着说话者以最省力的方式表达意思,尽量简化信息量,但这可能导致听话人理解上的困难;Q-principle意味着说话者因考虑到听话者的理解能力或许会使用更多的音节,词或句子使他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在这种前提下,说话者以最省力的方式表达意思,同时,听话者又可以理解。作为最便捷和有效的翻译方法,零翻译是符合当下时代需要的,比如英语国家的人习惯用首字母缩略词,这就是最省力原则的典型例子。近年来,英汉译者在翻译最新的外语词汇时,逐渐采用头字母缩略词的方法。在国内,零翻译已经从媒体应用延伸到各种报刊杂志、电视以及网络中,尽管英语词汇相应的汉语表达也在应用,大部分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零翻译的词汇。

2.功能对等

奈达(1964)首次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文本对等;(4)风格对等。在提出形式对等之后,奈达强调信息的功能对等,使得原语的信息和目的语的信息在功能上对等。零翻译既满足形式对等又满足功能对等原则,使目的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具有相同的理解。例如“SARS”, 是“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的首字母缩写形式,翻译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很明显,直译的字数长而且难以理解,尤其是出现在相关传染病的报道中显得十分不便。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对一些首字母缩写词采用零翻译可以达到和原语在功能上对等的目的。

(二)零翻译的方法

1.省译

在英汉翻译中,原语中的一些词和成份虽然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不可或缺,但是翻译成相应的汉语却不需要,这种情况下这些词或成份就可以省略不译。

e.g.Therehavebeengoodresultsintheexperimentsthathavegivenhimgreatencouragement.

实验中的良好结果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2.转译

转译是指英汉翻译中保留原语中的词不变的方法,使用此翻译方法是由于在原语中的很多词不需要翻译或者翻译不了,例如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缩略词(UFO,DNA, ,LV)以及E-mail地址和网址等,因此,转译法可以为很多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便利,因为这些词在原语中的含义更加深刻,在汉语中暂时还找不到相应的准确表达。

3.音译

音译是把单词根据其发音进行转录,通常用在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中,它更注重单词的发音和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音译是克服语言差异最好的选择。例如:Owen(欧文),Hacker(黑客),clone(克隆),gene(基因),LasVegas(拉斯维加斯)。

4.音义合译

音义合译是指模仿词的部分发音或表达词的部分意思的译法,是英汉翻译中的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例如:hulaloop(呼啦圈),internet(因特网) ,OlympicGames(奥林匹克运动会),A-share(A股),mini-skirt(迷你裙)。

5.补译

补译是指把原语中的词先进行音译,然后根据意义补偿其语义损失。此方法使读者加深了对词的印象和理解,例如:DINK(丁克家庭),Safeguard(舒肤佳),Aids(艾滋病),Pepsicola(百事可乐)。

6.象译

象译涉及到描述事物形状的英语词汇,这些词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单词构成,例如:V-belt(三角形皮带),U-shaped(马蹄形),T-iron(T字铁)。

7.直译加注

直译加注涉及到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和专门用途的新词,这些词需要加注才能被读者理解。在英汉翻译中,由于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差异,原语的意义有可能无法通过目的语来准确传达,或者有可能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而直译加注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样的困境。直译加注目的是为了加强目的语读者对原语文化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文,例如:“BigApple” 翻译成“大苹果(纽约的别称)”。

8.改译

改译是指用目的语中功能相似的表达来翻译原语中的词,例如:衣服品牌“E&you”被翻译成“伊可爱”,汉语中的“伊”表示第三人称,使目的语消费者联想到衣服带来的魅力,达到促销的目的,以此达到与原语对等的意义。

二、零翻译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应用

(一)专有名词的零翻译

相对于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通常是指独一无二的事物,它包括人名、地名、节日名称、组织名称、报刊杂志、书名、电影名称、商标名称等。在翻译这些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特点和翻译的有效性,然而零翻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人名和地名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而且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象征,尤其是地名。王利君(2009)指出地名通常具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内涵,传统上,翻译人名和地名主要采用音译的方法,而且逐渐建立起了翻译的标准化过程,目前很多人名和地名都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翻译。西方人喜欢用他们的名字给公司命名,而中国人更愿意使用一些含有幸福、繁荣和好运的字,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注意社会文化的差异,如McDonald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名,译为“麦克唐纳”,但是作为快餐店,却被翻译成“麦当劳”,保留了词的发音,再次,还具有教育意义,即要想吃就必须劳动。

2.商标名称的零翻译

商标名称是代表商品的一种符号,也代表了所属企业或公司。好的商标名称可以提升公司形象,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取得经济和社会收益。如何翻译商标名称能够被目的语消费者接受对译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商标名称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国内商品在国际市场中上的竞争和公司的生存发展。另外,翻译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商标名称的翻译对社会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零翻译可以弥补传统翻译的不足之处,不仅保留了原语的精髓,而且能被目的语消费者接受,所以零翻译商标名称是译者权衡利弊后采取的最佳翻译方法。“CocaCola”首次进入中国就被翻译成“可口可乐”,符合音译原则,并且迎合了中国文化。“可口可乐”的发音跟“CocaCola”非常接近,而且节奏感也相似;另外,“可口”用来形容食物好吃,起到了对目的语消费者心理暗示的作用。

3.术语的零翻译

术语是科学文化发展的产物,通常具有专业性和时代特征,它们在语言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断出现,人们就用自己的语言来标记他们,这就是术语的最初起源。为了更快、更有效地了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变化,零翻译的最省力原则迎合了目的语读者对获取科技信息的迫切心理。如:物理学术语:Joule(焦耳),Volt(伏特),Ampere(安培),Hertz(赫兹)(音译法);医学术语:H1N1,SARS,DNA(转移法);计算机术语:CAD,DOS,USB,IT(转移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术语,采用零翻译的方法来翻译这些术语既确保了术语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便于读者记忆。

(二)首字母缩略词的零翻译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是一些取英语单词的首字母而合成的词,例如:MP3,WHO,CPI,IT,PM2.5,VIP等,首字母缩略词的兴起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一种趋势,因此,相应的翻译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尽管他们长期从事各种翻译实践,也懂得各种翻译方法的灵活使用,但是在翻译首字母缩略词的过程中发现,不管用目的语中的何种词汇来翻译,都不如零翻译的简单、方便和易懂。

表1 首字母缩略词的零翻译举例

从表1可以看出,首字母缩略词按照直译的汉语表达字数较长,不便于传达信息。零翻译在首字母缩略词的翻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节省了译者的时间和精力,又使得意思更加清楚,还扩展了汉语的词汇量,另外,首字母缩略词已经普遍被国人接受。

(三)新词的零翻译

新词被定义为最近创造的词或者短语,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最近的新词;第二类是已经存在但是又被赋予了新意的词。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汇牛津词典》收录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两千多个新词。当然,汉语也不例外,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的《新华词典》(修订版)中收录的新词高达一万多个(刘明东,2002)。新词被广泛使用,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语言中重要组成部分。新词更新迅速,使用频繁,原语中的新词不可能很快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传统的翻译方法很难确保新词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零翻译可被视为最佳翻译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如“Internet”,它是随着电脑的诞生而被创造出来的新词,由“inter” 和 “net”组合而成,前者意思是“连接”的意思,后者是指“网络”,被译作“因特网”,其中“因特”的发音跟“inter”相同,“net”的意义等同于汉语中的“网”,这符合零翻译中音义结合的翻译方法。

三、结语

以最省力和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本研究探讨了有关零翻译的翻译技巧及其典型应用。零翻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翻译策略,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节省译者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利于原语文化的传播,而且还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零翻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了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但是,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传统翻译中,零翻译仅仅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补充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一些英语表达可以翻译,就必须翻译,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不分具体情况滥用零翻译将有可能引起对不同文化中信息的理解障碍和误解,而且不能把零翻译当成逃避翻译问题的借口来使用,译者应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灵活采取多种翻译策略来应对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作者希望通过以上对零翻译策略应用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对吸收英语文化来丰富汉语词汇有积极的影响,而且也希望给从事英汉翻译的译者和学习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GeorgeKingsleyZipf.HumanBehaviorandthePrincipleofLeastEffort:AnIntroductiontoHumanEcology[J].Psychologicalbulletin,1949.

[2]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nslation[M].NewYork:PrenticeHall, 1988.

[3]Nida,Eugene.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004.

[4] 刘明东. 零翻译漫谈 [J]. 中国科技翻译, 2002,(2).

[5] 邱懋如. 可译性与零翻译 [J]. 中国翻译, 2001,(1).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5-0091-04

* 收稿日期:2015-12-27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