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州县提纲》看为官之德

2016-08-01任松峰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政事为官者之德

□ 任松峰



从《州县提纲》看为官之德

□ 任松峰

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对当前我国政德建设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为官须廉

“廉”,即清正廉洁。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廉”通常被释为“不妄取”“不苟得”。如孟子所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在孟子看来,“廉”就是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否则就会伤害到廉洁的品质。

“廉”既是立人之大节,也是为政之根本。清正廉洁是对官员为政的基本道德要求。陈襄认为,“廉”是为官者分内之事。《州县提纲·洁己》篇中说:“居官不言廉,廉盖居官者分内事。”在他看来,官吏能够做到清廉为政,也并不意味着他具备多么崇高的道德品质,因为这本来就是为官者分内的事情,是为官者必须恪守的基本官德要求。所以,对为官者来说,必须树立清廉为政的理念,在具体的为政实践中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如果为官者“中无所主”,心中没有主见,那就会“见利易动”,必然使自己陷于贪墨之中。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官者自身行为是否端正,至关重要。对于官吏们能否做到清正廉洁而言,亦是如此。所以,陈襄特别重视官吏的垂范作用。在《州县提纲·广则财赋给》中,他说:“守宰不廉,则已盗其一,吏盗其十,上下相蒙,恣为欺隐,其终未有不至匮乏者。故理财当以廉为先。”在陈襄看来,正是由于郡守县令不廉洁,导致胥吏们欺骗蒙蔽、贪贿成风,结果使得常赋匮乏。因此,陈襄反复告诫为官者要清廉,莫贪墨。

那么,为官者如何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呢?陈襄的基本主张是“节用养廉”。《州县提纲·节用养廉》中就说:“节用养廉。仕宦有俸给之薄者,所得不偿所用。赀产优厚,犹有可诿。若赀产微薄,悉藉俸给,而乃用度不节,日用饮食衣服奴婢之奉,便欲一一如意,重之以嫁娶之交迫,必至窘乏。夫昔奢侈之人,一旦窘乏,必不能堪,窥窃之心,繇是而起。猾吏弥缝其意,又从而饵之。一旦事露,失位辱身,追悔莫及。故欲养廉,莫若量其所入,节其所用。”在陈襄看来,为官者俸禄较少,如果不节约开支,必然导致财用窘迫匮乏,这就很容易滋生“窥窃之心”。此时,如果有狡猾的胥吏迎合他的意图,加以利益引诱,必然会使官吏贪污腐败。一旦贪腐之事败露于世,为官者必然丧失官位,自身受辱。所以,为官者要想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根据收入情况,节制支出,实现以俭养廉。

为官应慎

“慎”,即行事谨慎。在传统官德思想中,“慎”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如东汉时期的杨震“暮夜却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严于律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所以说,“慎”作为一种重要的官德,体现的是为官者对自身行为的一种敬畏,也是对为官者为政态度的一种基本要求。

在《州县提纲》中,虽然直接论述“慎”的文字并不多,但是从陈襄的诸多告诫中,仍能窥见其“为官应慎”的思想。陈襄认为,为官必须务实,不能沽名钓誉。《州县提纲·勿求虚誉》中说:“有实必有名,虚誉暴集,则毁言随至矣。”在陈襄看来,有些人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猎取虚名。人民本来是安宁的,他偏偏要兴起事端、改变做法,以此来赢得上司的知晓。为官者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心思,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无非都是为了得到一个虚名,对百姓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实际利益。所以,这种不务实际的做法是一定要避免的。陈襄还认为,做事情要事前深思熟虑。每当遇到一件事情,都要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了解情况,反复思考,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后,再去付诸实施。《州县提纲·疑事贵思》中就说:“官司凡施设一事情,休戚系焉。必考之以法,揆之于心,了无所疑,然后施行。有疑,必反复致思,思之不得,谋于同僚。否则,宁缓以处之,无为轻举,以贻后悔。”此外,陈襄还认为,为官者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意气用事,处事要公平公正。《州县提纲·怒不可迁》中说:“今日为官者,事之不如人意,十常八九。或公家事偶拂其意,或闺门之内方有私忿,怒见颜面,临事乘势将亡辜人决挞,以泄怒气,是迁怒也。”对于为官者来说,遇有不顺心或是令人愤怒的事情时,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持之以宽”,等到怒气怨气消解之后再去处理政务。在《州县提纲·盛怒必忍》中,陈襄还告诫说,如果有人对我们咆哮非礼,违背了我们的意愿时,应该先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情平淡舒缓,然后再用法律手段来处置他。相反,如果盛怒之时,用板子狠狠地打他,那一定会到心情痛快之后才停止,这样恐怕就会造成过分的伤害,再去后悔也来不及了。

可以说,无论是为政务实,还是处事深思熟虑、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体现的都是陈襄对官吏为政应谨慎的谆谆告诫,这也是为官者对职守和责任所应持有的一种真诚与恭谨的态度。

为官当勤

“勤”,即勤于职守,毫不懈怠。“勤者,政之所要。”对于为官者来说,“勤勉”是为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言之责。如果说“清”是为官者应具备的一种品质,“慎”是为官者需持有的一种态度,那么“勤”则是为官者要担负的一种责任。“勤”就是要求为官者要勤勉工作、恪尽职守,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为官者为何要勤于政事呢?《州县提纲·事无积滞》中说,“公事随日而生,前者未决,后者继至,则所积日多”。在陈襄看来,公务之事每天都会产生,前面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后面的事情又会接踵而至。长此以往,事情必然会越积越多。相反,为官者如果能勤于政事,“凡文书之呈押,与讼事之可剖决者,要当随日区遣,无致因循,行之有准”,那就会使得处理政事有条不紊,事务不会滞留积压,最终会做到简明清净。

为官者要做到勤于政事,在陈襄看来,一是要专心致志。官场事务繁多,迎来送往,游乐宴会不断。为官者如果沉溺于此类事务中,就难于处理好政务。《州县提纲·专勤》中就讲道:“人之精力有限,溺于声色燕饮,则精力必减,意气必昏,肢体必倦,虽欲勤于政而力不逮,故事必废弛。”所以,在陈襄看来,为官者要做到勤勉工作,“其要莫若清心”,清心就会无旁骛,自然会专心致志于政务。二是要早起问政。《州县提纲·晨起贵早》篇中说,“凡当繁剧,要须遇鸡鸣即起,行之有常,则凡事日未昃俱办,而一日优游闲暇矣。倦于起早,或遇宾客过从,往来迎送,夺其日力,则一日之事俱不办。一日之事不办,则明日之事益多。况凌晨神气清爽,心无昏乱,故起早亦为官第一策”。陈襄认为,为官处理政务,应该鸡叫即起,因为早上神清气爽,办事效率高,所有的事情不到太阳偏西就都处理好了,这样一天就可以悠闲从容。否则,如果懒于早起,忙于招待宾客,耗费时间和精力,当天的事情都处理不完,第二天的事情会更多。

* * * *

总之,“清廉”“谨慎”和“勤勉”是古代官德的基本要义,历来被为官者所重视。如明代《功过格辑要》中说:“操持不外‘清、慎、勤’三字。清者大节,慎者无误,勤则能理,昔人所谓三字符也。取全条而熟玩之,有贵其刚毅无私者,亦由清而致;有贵其谦抑不肆者,亦由慎而致;有贵其关防不漏者,亦由勤而致,则斯三言可以该矣。舍此三言,其亦何能为政哉?”清人方大《平平言》中也说:“官如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然廉而不慎,则动静云为,必多疏略;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当然,《州县提纲》中的“清廉”“谨慎”和“勤勉”三方面的官德要求,对于当前我国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具有借鉴意义。广大领导干部可以借鉴“廉”“慎”“勤”的官德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自觉做到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端正为官从政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自觉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交友、慎嗜好,谨言慎行,防微杜渐,秉公用权;不断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克服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主动作为、善谋勇为,勤勉履职,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

(作者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政事为官者之德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政权、政事与朝政
地方政务新媒体要牢记做“政事”
常修“四为”之德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当戒“三气”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长幼有序
论明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分裂
老子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