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复习活动的建构力
——『四则运算的复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2016-07-31邵祝琴樊曹阳
◇邵祝琴 樊曹阳
提升复习活动的建构力
——『四则运算的复习』教学案例及评析
◇邵祝琴 樊曹阳
一 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数学游戏。你们玩过24点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生:24点就是把4个数,利用加、减、乘、除和小括号算出24。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
(课件出示:8,7,6,5)
生:7-5=2,6÷2=3,3×8=24。
生:7+5=12,8-6=2,12×2=24。
生:7-5=2,8÷2=4,4×6=24。
师:或许还有其他方法,我们可以课后交流。请你仔细观察,上面出现了哪些运算?
生:加、减、乘、除。
师:是的,这是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四则运算的复习”。
评析:通过学生熟悉的算24点游戏的引入,既实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引出了本课的主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的!
二 逐层推进,回顾梳理
(一)复习“四则运算”。
师:先请大家自己翻阅课本展开阅读。老师有个要求,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自主复习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2~9页,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一画、圈一圈,或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标记。学生阅读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课本,并请其介绍交流)
1.加法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我想说“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加法的意义。(板书出示)关于加法的知识,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你补充的是“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出示)老师发现你把“合并”这个词语圈起来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它很重要。
师:对“合并”这个词,你理解吗?
生:合并是合起来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结合7+5=12来说说加法的意义。这道加法算式的意义就是“把7和5合起来”。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这种做标记的方法在阅读中挺实用的,还没圈的同学赶紧圈起来吧,老师也圈起来。
2.减法意义及各部分之间关系。
生:我说的是减法……
师:我们可以结合提供的7-5=2,来看看减法的意义。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其中一个加数是5,求另一个加数。
师:看着这个减法算式,你能说出另外的算式吗?
生:7-2=5,5+2=7。
(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乘法、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关系)
3.理清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复习到这里,现在请大家想想加、减、乘、除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也互为逆运算。
生: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
师:是的,我们可以说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生:减法意义中出现了加法的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很密切。
师:观察得真仔细!减法就是用加法的各部分名称来描述的。
生:除法是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来描述的。
(乘法、除法之间标一个箭头)
师:再仔细看看减法和除法,还有想说的吗?
生:这两句话中只有一些名称不一样,其余都一样。
师:是啊,它们在意义的描述上很相像。不仅如此,它们也有直接的联系。比如6-2-2-2=0,即6连续减3次2,正好减完,所以 6÷2=3。
评析:“四则运算的复习”并不只限于对所教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与再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鲜明的板书,让学生聚焦意义,仔细观察,相互比较,从而发现加、减、乘、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把每个运算之间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运算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的目的。
4.练习巩固。 (略)
(二)复习“混合运算”。
师:这一单元中,除四则运算外,我们还学了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
生: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外面的。
生: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要从左往右计算。
生: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讲得真好!其实,四则混合运算也是由加、减、乘、除合起来的。比如,刚才的24点,能不能把这每一组里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请你选择其中一组把综合算式写下来。
师:我们来看“7-5=2,6÷2=3,3×8=24”,你是怎样把三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把7-5移到后面2的位置上,再把整个算式乘以8就可以了。
师:大家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可能有些同学还没听清楚,那我们用电脑演示一遍吧。
评析:教学设计中再次利用了本节课一开始的24点,既可作为合并算式的针对性练习,又实现了课堂的首尾呼应。
三 归纳小结,知识延伸
师:对于加、减、乘、除,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生答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道图形智慧题!
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评析: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连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图形智慧题,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