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空间”不“空”
——谈小学数学“体积”概念的教学

2016-07-31杜海良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子杯子定义

◇杜海良

如何使“空间”不“空”
——谈小学数学“体积”概念的教学

◇杜海良

小学教材中体积的定义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空间”是这一定义的核心内涵,从一维的“长度”、二维的“面积”到三维的“体积”(空间),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飞跃。

然而,“空间”是“空”的,与“长度”(可以摸一摸、量一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可以摸一摸、比一比面的大小)等相比,“空间”显得十分抽象。张奠宙教授在《从体积的定义说起》[1]一文中就指出:什么是“空间”?很费解,比体积本身更难懂。何谓 “所占”?如何衡量“大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空间”的认识程度就决定了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深度。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重要而又难懂的“空间”呢?

一 感知空间的存在

【片段一】

师:同学们,看这个杯子。这是3块大橡皮,我先放进去。这里还有些加了红墨水的水,我想倒一些进去,能倒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杯子里还有空的地方。

师:有吗?看——(比画)像这样杯子里还有空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说杯子里还有空间。

(师板书:空间)

师:好,我们一起来倒。(往杯子里慢慢倒水)还能继续倒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杯子里还有剩余的空间。

师:(继续倒)现在呢?

生:能。

师:发现了什么?

生:杯子里剩余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

师:(已倒满水)现在呢?

生:不能了。

师:为什么?

生:杯子里没有剩余的空间了,再倒水就要溢出来了。

教学 “空间”,不能像教学“长度”“面积”等概念那样,可以针对具体的对象直接展开教学,因为空间具有抽象性与内隐性。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的是已经装了3块大橡皮的杯子,让学生观察是否还能加水,这样做的意图是想让学生有对比地看出“空隙”,这样做比直接拿一个空杯,问能否向里面倒水,“空间”的存在感更强。接着通过“还能继续倒吗”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继续倒水时杯子里剩余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一动态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空间”的体验。最后,当倒满水时,水面到了杯子顶部,学生能清晰地意识到:杯子里的空间已被橡皮和水全部占满。通过这样的“倒水”活动,“隐”而“空”的“空间”就比较显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 体悟空间的三维特征

【片段二】

师:大家对空间有点感觉了吗?

生:有了。

师:那谁来说说,生活中哪里有空间?

生:我睡的房间是空间。

生:箱子里有空间。

……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也来说几个。请大家把双手轻轻地放在课桌的桌斗里,那么课桌桌斗是一个空间吗?

生:是的。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空间呢?我们一起静静地感受一下。双手先左右摸一摸,感受一下这个空间大约有多长;然后伸进去摸摸,感受一下这个空间大约有多宽;最后上下摸摸,感受一下高度。

(师生一起摸)

师:好,我们再一起来比画一下:桌斗空间大约有——这么长、这么宽、这么高。

(师生一起比画)

师:再看,我们上课的会场是不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也有长度、宽度、高度吗?

(生答略)

师:嗯,虽然它是不规则的,但同样有,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师生一起指会场空间的长、宽、高)

师:看来,甭管是怎样的空间,其实都是有长、宽、高这三个维度的。

在初等数学中,空间通常指三维空间,是由原点与X轴、Y轴、Z轴共同构成的坐标关系,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体积)。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懂“空间”、理解“空间的大小”,必须让他们理解空间的三维特征。在这里,教师首先引领学生一起摸一摸桌斗空间的长、宽、高,让学生初步感知空间有大小,这个大小由长、宽、高这三个维度决定,不再像以前学习的“面积”只看长与宽。然后指一指会场这一不规则空间(不是长方体了)的长、宽、高,让学生感受到,不管是怎样的空间,其实都是有长、宽、高这三个维度的。

三 提炼空间的大小

【片段三】

师:再来看这两个同样的杯子,都装满了水。依次投入这两颗大小不同的石子,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注意观察。(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石子这边溢出的水多。

师:透过现象想本质,大石子这边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呢?请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思考、讨论)

师:谁来说?

生:说明大石子所占的空间大。

师:是啊,正是因为大石子比小石子所占的空间更大,所以才把更多的水从杯子里挤了出来。(课件出示:大石子所占的空间比小石子所占的空间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数学上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生:体积。

师:是的,在数学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在学生比较清晰地体验到“空间”这一体积概念的核心内涵后,“体积”定义的出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学生透过现象想本质,对“大石子这边溢出的水多又说明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交流,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是因为大石子所占的空间大,所以才会把更多的水从杯子里面“挤”出来。这个活动,不但能让学生“看到”大石子所占的空间比小石子所占的空间大,也能理解“所占”的意思:石子占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少水被 “挤了出来”。接下来,通过“‘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数学上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的提问,自然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体积。虽然学生原来可能听说过“体积”这个词,但他们对“体积”的认识是模糊的。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能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原来“所占空间的大小”简单地说就是“体积”。

以上的教学,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核心内涵“空间”,力求触及概念的本质,在“空间”的特征上下功夫,使“空间”不再“空”,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流畅、清晰地认识了“体积”这一概念。

[1]张奠宙.从体积的定义说起[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11):12-13.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石子杯子定义
蛋和石子
杯子里有什么
石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摆石子
神奇的杯子
成功的定义
巧猜石子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